基于生物安全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2019-07-12 03:28刘娟娟房逢立刘祺
职业·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物安全教学改革

刘娟娟 房逢立 刘祺

摘 要:在医学高职院校各专业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然而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生物安全隐患,为此本文提出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 教学改革 生物安全

在医学高职院校各专业中,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的重要课程,是医学学生联系临床实际工作的桥梁课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是指防止由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危险物质及其相关活动引起的生物危害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近年来,从美国炭疽感染事件、SARS病毒感染等,到临床医务工作者被患者体液或检材感染,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采取措施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造成伤害,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公众造成伤害,保证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并保护被实验对象免受污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由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整合而成,既是一门基础医学专业课程,又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交叉应用学科。实验教学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掌握医学职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是学生走向临床实际工作岗位的基石,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中用到实验动物、体液标本、多种细菌、注射器等材料,如果师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实验操作不当或对实验材料处理不严格,将是很大的生物安全隐患,轻则师生被微生物感染,重则污染环境甚至危害公众。每个实验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和健康,并完成教学或学习任务。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传统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经典实验的重复,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学生对实验目的和原理理解不够,缺乏主动性,被动接受实验步骤,简单模仿操作,教学效果较差。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学校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课前课后,提高综合素质

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课前准备、课上讲解示范督导、课后整理实验材料及消毒,而学生仅仅是学习操作。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课后整理任务繁复耗时工作量大,学生不求甚解亦不能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训练和提高,创新思维被束缚。

教学改革中,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课后整理。课前,开放实验准备室,学生以值日和兴趣小组的形式参与准备实验,例如准备实验材料、高压灭菌、配制革兰染色用的染液、制作细菌培养用的培养基、配制并注射吞噬试验用的菌液等;课后,学生以值日的形式参与操作台及实验室的整理和消毒、废弃医疗物品的处理。学生通过参与课前课后,加深了理解实验原理并能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学会了更多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学生在连续参与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初步形成了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

2.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往往在进入实验课之后才知道本次实验的内容,缺乏基础理论知识的准备。而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大多是对教师的示教过程进行简单的模仿,通常不能主动思考实验步骤操作的原因,不能主动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改革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手机App,设置学前任务,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和学习,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手机App进行在线学习,自学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实验课操作过程中,学生能更熟练更严谨地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主动完成实验步骤,既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能在实验结果出现偏差时主动分析原因。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能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3.事无巨细,着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较多的生物安全隐患,动物实验时个别同学被小鼠抓伤咬伤或被注射器扎伤;学生操作过程中操作台上物品杂乱,无菌器材与污染材料混放;学生无菌操作不熟练,消毒灭菌不严格;个别同学出现菌液溢出等意外时,不按要求及时汇报并且不能及时处理;学生操作后,对废弃医疗物品处理不当,被细菌污染的材料不按要求处理;学生不能按要求洗手,值日生对操作台及实验室打扫和消毒不规范。这些都是实验室极大的安全隐患,若不及时纠正,养成不良习惯,有可能会对自身甚至是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教学改革中,从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到教师手把手地示范操作,教师都应事无巨细,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首先,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推荐所学专业有关的内容,分享生物安全方面的文章。让学生多接触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生物安全和生物危害的同时,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其次,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第一次实验课为学生介绍实验室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学习实验室管理规范并强调生物安全知识,例如强调隔離衣、口罩、一次性手套的佩戴,操作后洗手消毒,出现意外及时汇报等。通过这一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学生对实验室形成敬畏心理,对实验课及生物安全更加重视。再次,每次实验课开始先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事项,例如实验动物的固定方法、无菌操作、注射器的使用规范及安全等。实验课中,教师示教操作时,事无巨细手把手地教学生最安全方便的方法。例如小组内成员的配合、取菌环的使用方法、培养皿的握持手法等,保证学生安全准确的操作;学生操作时,教师加强督导,及时纠正不良的操作习惯,避免安全隐患;尤其出现意外事故时,及时处理并教给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例如酒精灯着火、菌种掉落菌液溢出、皮肤碰到细菌、皮肤被划伤等。最后,实验课后,教师示范并强调废弃医疗物品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注射器针头和被细菌污染的材料,教给每组学生实验材料的整理原则和操作台面及实验室的消毒方法。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整理、操作台面及实验室的整理和消毒以及废弃医疗物品的处理。

通过这些细节,既能促进实验课顺利进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又能有效减少实验操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保证师生自身安全和健康。學生熟练掌握方便安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规避生物危害的方法,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了生物安全意识。学生学会了废弃医疗物品的处理以及操作台面及实验室的消毒方法。加强生物安全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相信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实践操作会更加熟练并自信。

4.改革考核模式

传统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为此,很多学生不重视操作、不认真观察实验结果,导致实验结果不实事求是,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等现象多见。

教学改革中整合、创新考核方式和方法,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表现,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实验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具体细化到考勤、是否按照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与同学的协作能力、是否存在故意浪费实验资源、是否有实验方式的创新、实验报告结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等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有序化和考核的规范化。

三、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反思与展望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完善实验室管理规范到教师手把手地示范操作,教学生规避生物危害,改革考核模式,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后的实验教学还需进一步优化,尝试增加综合性实验、多学科联合实验,以期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另外,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尝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以开题报告的形式进行讨论,以结题报告的形式汇报实验结果,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意识。

参考文献:

[1]蒋建利,姚西英.对生物医学研究生开设生物医学实验安全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4(1).

[2]李艳,李山.临床实验室管理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唐小云,周晓茵,姬云丽等.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7).

[4]秦锋,黄强,袁久哄等.浅析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原因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8).

[5]陈玉,戈瑶.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林区教学,2016(12).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生物安全教学改革
德尔菲法构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生物安全快速评价指标的研究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规模化猪场综合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