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演变分析

2019-07-12 07:14张兆新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改革开放阶段

张兆新

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自改革开放实施来以,中国的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就进入了全新的历史进程,迎来了高速发展繁荣阶段。目前,改革开放已持续了40余年,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始终贯穿着整个历史进程。在过去40 余年的艰辛探索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并不断完善,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在改革开放第一阶段,中国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是指1978-1996年,在这一阶段,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实施的主要社会背景是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时的经济环境已出现了宏观经济总量失衡问题,其具体特征是需求膨胀和供给不足。

(一)“十年规划”和经济调整。1977年,中国经济在经过长期的压抑之后,重新释放出了全部的发展热情。但当时的指导思想忽视了当时经济结构严重扭曲的现实情况。“十年规划”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思想倾向,导致经济建设出现过热问题。直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做出了经济调整的决定,通过1979 年到1981 年的三年调整,确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同时结合多种政策措施,控制住了固定资产投次过快的势头,到1983 年,固定资产投资已回落到较为合理的区间内。

(二)第一次经济过热。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经济过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到20世纪末工农业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同时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目标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翻两番”战略目标的刺激和诱导下,部分地区开始盲目加大投资,导致物价迅速上扬。

针对经济过热问题,早在1985 年上半年,就开始实行“双紧”政策,即财政和信贷紧缩,同时对工资及奖金发放实施严格的控制。通过较为严格的宏观经济控制,成功缓解了经济过程的发展态势,保障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第二次经济过热。经过“双紧”政策调控,工业和经济增长出现了下滑迹象,引起了经济学界以及部分地区和企业的争议。因此在1986年第二季度开始,再次增加货币贷投放。此时,农业生产盲目乐观情绪以及工业能源和原材料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一种情况下,到1987年,通货膨胀现象再次出现,导致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第二次经济过热。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党中央做出了“强行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采取强硬措施,如停止审批基本建设项目、强化物价管理、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等等,使通货膨胀快速回落。这时期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虽然有效控制住了爆发性的通货膨胀,但也使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四)第三次经济过热。在第二次经济过热后,中国的经济陷入了低迷期。直到1991年,才开始走出低谷。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在十四大上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此时,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在全国范围内欣起了改革和发展的新浪朝。经济和思想的双重解放,在刺激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过快的问题,出现了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现象,为了保证经济稳定发展,防止恶化,在1993年6月下旬出台了16项经济稳定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货币发展、纠正违章拆借资金、增加储蓄存款、抑制物价等等,有效稳定了经济局势,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同时,卖方市场扭转为买方市场,对1997 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宏观经济措施实现了有效缓解,还保证了人民不贬值。

二、在改革开放第二阶段,中国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1997年到2012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其主要背景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经济建设任务是扩大内需,同时应对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这一阶段,宏观经济失衡出现了新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为需求疲软和供给过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带来产能过剩。此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暴露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在这一阶段,由于2003年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改革的目标,激发了地方政策发展经济建设的热情,从而刺激部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回温,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入世后,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带动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发展,因此在2003 年到2007 年,在这一时间段,经济发展态势较为强劲。与此同时也出现过热局面,物价总水平上涨,通货膨胀压力也开始显现出来。

三、在改革开放第三阶段,中国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2013年至今,是改革开放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其主要建设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导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结构性失衡。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结构性矛盾日益明显显,供需结构失衡,需要推进存量进行调整。反危机刺激政策带来M2/GDP 迅速攀升等等。这些新宏观经济特征,使供给侧结构性改成为当前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结束语

宏观经济政策也随着发展而不断演进,其演进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每个阶段实施的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都各有侧重点,通过不断的探索、调整和积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改革开放阶段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