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网络发展浅析

2019-07-12 01:18:38郭九鹭
魅力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接入点联网终端

郭九鹭

(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一、5G简介

5G,顾名思义是第五代通信技术,3GPP定义了5G三大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Enhance Mobile Broadband);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以及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一)eMBB:按照计划能够在人口密集区为用户提供1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10Gbps峰值速率,在流量热点区域,可实现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

2016年底,在3GPP 第87次会议关于5G短码方案的讨论中,华为Polar Code(极化码)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Polar Code是人类已知的第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方法,纠错性能超过目前广泛使用的Turbo码(法国主推)和LDPC码(美国高通主推),最终成为信道控制编码方案。华为与澳大利亚运营商Optus合作完成了5G网络测试,使用73GHz超高频段实现了高达35Gbps的传输速率。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依然是LDPC码。

(二)mMTC(海量物联网):不仅能够将医疗仪器、家用电器和手持通讯终端等全部连接在一起,还能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并提供具备超千亿网络连接的支持能力,也就是实现万物互联。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中,有大量的公共设施计量需求,比如水表、电表和公共环境信息监测等,都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数据。因为测量的特殊性,这些传感器往往成本很低,可能一周甚至一个月才连1次网,部署以后多年都不需要替换,甚至需要部署在地下或相对封闭的室内环境中,无线信号很容易衰落,这要求物联网的连接非常节能,而且有非常深度的覆盖。所以,在海量物联网方面,5G也支持更多的物联网设备,以更低的功耗接入网络,甚至可以实现100万个终端同时连网,而联网终端的电池续航,也可以长达5至10年。

(三)uRLLC:主要面向智能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能够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

低时延、高可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自动驾驶汽车,过去的自动驾驶,更多是通过汽车自身的传感器,感知周围信息并做出判断,但这些传感器却都有自身的极限和限制。2016年5月份,美国一辆特斯拉汽车与拖车相撞的事故,正是这样的一个惨痛案例。

目前,高通等厂商在推动的未来无人驾驶技术,既有汽车自身的信息采集,也有汽车与汽车,乃至汽车与云端网络的实时通信交流,从而对汽车的无人驾驶进行计算、判断和实时调整,从而更加安全。

5G,将实现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以及更多的网络连接。

二、5G网络规划时间表

工信部主导的5G移动组网在我国已进入第二阶段,中国移动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始5G场外测试,形成预商用样机;在北京怀柔也推进了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移动通信进化符合摩尔定律,高速发展。

(一)移动通信组网回顾

移动:2G:GSM 3G:TD-SCDMA 4G:TD-LTE

联通:2G:GSM 3G:WCDMA 4G:FDD-LTE FDD-LTE

电信:2G:CDMA 3G:CDMA2000 4G:TD-LTE FDD-LTE

TD-LTE-----TD组网107,占比17%,TD终端使用量51%

FDD-LTE------FDD组网507,占比83%FDD终端使用量49%

(二)5G标准推进图

2017---非独立组网新空口标准将与2017年底完成,满足美日韩激进运营商需求

2018---第一个标准版本将于2018年6月完成,满足2020年5G商用需求

2019---完整版本会在2019年9月完成,满足ITU全部需求

2020---实现5G网络的商用

(三)5G速率

在2016月初,中国移动在苏州举行首批5G试验网外场测试正式启动。通过现场实际测试,中国移动表示:目前5G网络的平均速率可达10Gbps。

华为与中国移动研究院、上海移动联合构建5G关键技术验证外场,根据实验室摸底测试结果表明,单用户在高低频双连接模式下的单用户峰值速率可达到18Gbps。

5G应用举例一:

连接随处可及:人、物体、地点都将接入网络。(海量链接)

低功耗大连接物联网:支持100万链接/平方KM,终端待机时间超10年。

车联网:车与邻车、车与道路基础设施(红绿灯、道路两旁的专用通信设备)进行互联,提高道路环境感知能力。相比雷达、视频识别的优势:超视距车辆信息,道路基础设施等实时状态信息。应用:主动行车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自动驾驶

5G应用举例二:

终端形态各异:汽车、飞机、加电、建筑、电表、窨井盖等都将成为终端(海量终端)

汽车由机器变为电子产品,产业由制造业变为信息产业,无人机编队作战,

快递也由劳动密集型变为资金密集型,

5G应用举例三:

生活方式改变:可穿戴、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能家居、远程办公,智能生活。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VR/AR对宽带的最低要求是200Mbps,对多人交互要求的带宽是Gbps VR体验,时间长了眩晕。

三、窄带物联网NB-IOT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聚焦于低功耗广覆盖(LPWA)物联网(IoT)市场,是一种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低、成本低、功耗低、架构优等特点

(一)5G与NB-IOT

5G技术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更快的网速,而是将万物智能互联成为可能NB-IoT是5G商用的前奏和基础,NB-IoT的演进更加重要,例如支持组播、连续移动性、新的功率等级等等,只要NB-IOT等基础建设完整,5G才有可能真正实现。NB-IoT技术为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应用带来勃勃生机,给远程抄表、安防报警、智慧井盖、智慧路灯等诸多领域带来的创新突破。

(二)NB-IOT特点

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dB,相当于提升了100倍覆盖区域的能力;

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NB-IoT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

更低功耗:NB-IoT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更低的模块成本,企业预期的单个接连模块不超过5美元

NB-IoT最大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达到10km,可以覆盖一个小县城。而且可以带无数终端,一个基站可以带20多万个终端。这意味着,管理一个井盖、停车收费,都变得轻松,而且便宜。即使是200万元建立一个基站,方圆10km都可以进行管理

(三)NB-IOT与ROLA

LoRa与NB-IoT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两个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NBIoT应用在授权频道,主要部署在运营商移动网络。LoRa频段无需授权,使用免费,主要应用在企业专网场景;LoRa无需授权使用,又可以方便各类系统集成商开发定制;例如,高速隧道流量监测装置,只需接入电源,而不再需要铺设光纤或网线

四、WLAN组网模式

(一)分布式的无线网络

1.软件更新。软件更新,手工逐台进行更新升级,通过Console线或者网络的方式,同质性的重复化明显;由于软件功能日趋丰富导致软件更新包大,传输缓慢、耗时长

2.配置下发。根据每个无线信号发射点的功率覆盖范围,频段干扰,射频卡属性,关联的速率,信道规划需要人工维护一张无线信息点的表格,管理紊乱繁琐。

3.无线网优。对无线接入点智能频制式设置,对干扰强的弱接入点,邻居AP补齐,智能信道分布,限制低功率站点接入,限制单AP下携带的客户端数量

(二)集中式无线网络

发现加入:AP广播等方式获取到AC的IP地址,AP发现AC,请求加入

自动升级:镜像数据同步,通过比对智能升级软体版本

配置下发:通过获取到的AP接入点信息分布位置,将预先配置的脚本下发到指定的无线接入点

配置确认:AP配置确认,AC无线控制器的下发配置内容进行确认和识别,数据的检查。

数据保活:通过CAPWAP隧道转发数据,互通消息。获取到接入终端的信息和负荷量

(三)集中式无线网络的特征

1.集中控制。通过无线控制器来统一管理和配置分布式的无线接入点

2.标准协议。采取标准的网络协议CAPWAP来进行控制器与无线接入点的交互,实现设备同质化

3.软硬分离。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软件与硬件的分离,通过软硬分离无线控制器集中对设备镜像发布

五、5G技术应用展望

5G时代有三个特点:一是传输快,瞬间可以下载一部高清电影;二是应用广,可以把所有开通网络终端的产品联接到一起,实现万物互联;三是效率高,容量大、传输快、运用广的特点,让物联网瞬间就可以完成任务匹配,是人类工作效率的千倍、万倍。在信息时代发现即摧毁的战争中,5G是国家信息强国战略依赖的新技术。

商业模式的变革比技术更具挑战性。随着网络架构不断演进创新,网络变得空前灵活和复杂,5G还面临很多挑战,这场跨行业革命尚需协同磨合。5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从智能设备、无线技术、接入网、核心网到云端的跨行业革命。从5G标准冻结到预商用,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我们。

“技术本身不是驱动5G发展的原动力,需求才是,但商业模式的变革往往比技术本身更具挑战性。5G若想兑现预期与承诺,需要5G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在包括合作方式、业务开展方式、服务提供方式、营收方式等众多层面做出改变。5G未来的商业发展,一定是基于对用户有价值需求的探索,和在产业链间的协同、融合中不断实现不同商业模式的磨合。这就要求全产业链厂商寻找新的角色定位,在博弈和协同中逐渐形成新的合作关系并不断调整。5G绝非单纯的技术演进,而是通信、计算融合之后,再与垂直行业结合的重大变革,并将彻底革新无人驾驶、数字医疗、VR、智能城市,智能家居等众多垂直应用,引爆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带来经济增长的乘法效应。

举例来说,自动驾驶被认为是目前最典型的5G应用场景之一,很多人认为它将成为促使5G大规模落地的“杀手级应用”,但杀手级应用”最关键的贡献是给了产业界和消费者一个清晰的出发点,而非终点,当计算和通信的融合达到一定程度后,在5G业务和应用的推进过程中,它自然而然会出现。

猜你喜欢
接入点联网终端
“身联网”等五则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 08:22:58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系统AP接入点改造方案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14
关于综合业务接入点选点方案的探讨
移动通信(2015年18期)2015-08-24 07:45:04
基于风电接入点的配电网分区保护方案研究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