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济宁市技师学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12月,中国网民的数量达8.29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为59.6%;网络视频、音乐用户数量分别达到6.12亿、5.76亿;网购用户达6.10亿。这一串串的数字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不断开拓新领域,信息化成果惠及数亿万人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张获得国内外的广泛认同。
信息化的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产生。网络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涵盖了传统文化内涵与外延,且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特征的文化形态,具有和传统文化一样的影响力。
然而,在第43次《报告》中还显示,19岁—39岁青年占网民数的67.8%,19岁以下青少年占21.6%。可以说,促进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生力军中,青少年作用力不可小觑。他们生活在现时代,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的世界观形成于网络文化环境之上。
网络文化既然也是一种文化,那么它具有和传统文化一样的影响力。所以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我们不能由之听之任之,我们要分析它的特点,它的稳定性、时效性、影响性,从而分析出它对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影响。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根本之所在。
传统文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的精髓,是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经的起历史检验的。因此传统文化能以其神圣感召力引导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而网络文化以生动、简便、宽泛、高效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渠道、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1],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新兴手段。但传播内容的自我性异化了文化的本质,不利于文化精髓的传承;网络文化受众人群的不可控性,形成青少年“揠苗助长”的成长历程;网络文化更迭过快,多种思潮强势发展性,不利于思想的沉淀及正确世界观的养成;网络文化娱乐性、审核不严特性造成部分文化经典形象的颠覆性解体;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等特征会降低了对糟粕文化的防御能力和对优秀文化的创新能力,网络文化的大众性、平等性可能会致使学历低、年龄小、抵御能力差的人会被非主流文化所侵蚀,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网络文化传播的全球性与超地域性特点,为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开辟了新的认识渠道,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网络文化传播的即时性与超时效性缩短了与世界各个地域的距离,真正做到“世界各地一线牵”。网络文化的多媒体性和广泛性拓展了知识的领域,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网络文化的资源共享性与引人入胜的交互性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学习方法。网络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学生学习、生活、交往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成为青少年世界观形成、发展的全新的舞台。
网络文化引导着青少年,但又浸染着青少年,我们要多个方面做工作,真正发挥网络文化在青少年世界观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一)家庭。在这个信息多元、形式多样、易得可取的网络时代,我们做不到把低级趣味的“伪文化”排除在网络空间之外,但我们可以在家庭范围内开发自己的渠道引导孩子远离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为他们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高级趣味的网络文化产品,从而增强孩子自身“抵抗力”。
(二)学校。信息化时代,使用网络辅助教学是每个老师基本教学技能。作为学校,作为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实施无围墙的课堂,无距离的师生交流。还要对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进行教育指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上网观,培养学生健康的网上人格。
(三)国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是构建三观理论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发展、净化网络文化,形成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网络文化传播平台。这就要求由国家来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框选网络文化扩展的范围,约束网络文化的受众人群,缓冲网络文化对人民的冲击。让网络文化的发展一直在国家政策的探照灯下行走。
1.平衡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世界观的挑战。网络文化中各种观念、思想、理论相当复杂,它不仅制约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甚至于还会把世界观拉离正常的形成渠道。这就给我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一是要随时应对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二是加强优良网络文化的主导地位,肃清网络文化市场。只有两手同时加力,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文化对世界观形成的冲击。
2.使用正确的世界观压制不良网络文化蔓延。首先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世界观理论体系建设,加强党在网络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增强党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导向力。其次,正确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能够贴近与指导网络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及退出舞台。再次,对不良文化能及时的产生应激反应,有效的对不良网络文化进行分解、融合,将之导向成为有益的网络文化。最后,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传播和宣传的优势,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抵制非主流的西方文化的浸染。
结束语: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事业以来,中国的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网络文化市场精彩纷呈,但也鱼目混珠。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叶障目,更不会因噎废食。要像大禹治水一样,因人制宜,疏堵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网络文化宣传活动,趋利避害,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