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 辽宁科技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如何进行“双创”教育,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为当前高校改革的重点话题,但是就会计专业而言,目前依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并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二是会计专业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财务信息的敏感性,难以安排社会实践的问题,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经济形势的转变,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过程中,学生实践将会涉及更多的企业内部敏感信息,让学生直接到企业基本不现实,我们在前期做过相关的工作,得到企业的回答都是由于企业数据的敏感性,不能接受实习生。因此,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虚拟商业社会现实环境,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在专业能力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会计专业在培养“双创”能力时,应积极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专业改革创新的原动力,而在实训基地建设为中,应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挖掘校企合作资源的效能,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1.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协作平台。与新道公司共同合作,应用已有的用友V财实训室、用友ERP手工沙盘实训室、用友ERP电子沙盘实训室以及在2019年7月建设V综实训室,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提供基本的硬件条件。
2.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基于企业的案例资源,建立虚拟商业社会现实环境,使学生“入校即入企、入企即入岗”,从大一到大四,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在专业能力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拓展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能力贯穿到专业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以虚拟商业社会实践教学平台作为整个背景环境,将实践教学环节解析为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训、综合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训、“双创”能力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三个环节,提升学生的战略思维、全面的财务基本技能、科技能力、战略思维与预测、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在校企合作中通过整合双方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1.会计专业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指标分解。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指标的确立应与专业能力相结合,不同的专业应有所不同,基于专业能力构建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指标,可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接。
2.会计人才模块化能力模型的构建。根据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要求构建模块化的能力模型,并将创新创业能力指标体现其中,实现无缝对接。
3.建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围绕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会计专业转型的实际需求,参照会计专业的执业或认证资格标准,对会计专业进行岗位群和能力要素分析,构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能力模块,贯穿各类实习、实训、实践等教学环节中。
4.编写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大纲。根据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和会计专业能力要素分析,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突出能力培养,与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大纲。
5.建设虚拟商业社会现实实践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V财实训平台、ERP沙盘实训室、V综实训室和I实习等实训软件为基础,建设虚拟商业社会现实实践教学平台,打造学生实习的基础环境。
6.加强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师资培养。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长效机制,通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项目实践、行业服务、课程进修、实践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育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辽宁科技学院与新到科技公司的产学合作是对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
1.校企合作优化了教育资源。在合作中通过整合高等院校、实体企业双方优势,解决了传统校企合作在体制、场地、设施、人力、协调等方面的不协调的问题,保证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始终紧跟技术发展和产业前沿。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随着“互联网+”和“大智物移云”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质量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和深远,高校与企业双方密切合作,切实推动会计专业学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行业发展,组织实施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协同育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全面提升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无缝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