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玺 四川省社科院管理学所
当今世界文化大交流大交融大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中,国际国内交往日趋频繁,旅游文化的生产、消费和传播,在促进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顺应中国与世界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大势所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旅游产业中融入更多更好的文化含量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现实要求。在现代化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向“内涵式”、从“高速”到“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总体上在从文化旅游资源大国向文化旅游经济大国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当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正面临从相对封闭的、被动的,且是重数量发展的传统模式,向更加开放的、主动的,且是重质量的现代化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顺应时代之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首先存在认识不足。基于历史文化传统、民风民俗和经济发展实际,部分人还存在自我封闭、小富即安等传统农业经济时代的文化心态,特别是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不足还缺乏理性反思以及与外界的比较,导致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开放、包容、创新等现代性文化精神有待提振。
基于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人文精神融入各类文化旅游项目、产品和活动设计,无论从动态和静态、显性和隐性角度看,还是从器物、制度、行为和价值层面看,还有待创新创意的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富民强国的重要战略手段。由于普遍存在投资不足、项目策划水平较低、从业人力资源缺乏等因素制约着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此外,在文化旅游项目运作中还存在文化资源利用挖掘不够,对独特文化挖掘利用不够深入,对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不够系统。在文化特色的利用上,通常表现为流于形式、同质开发,缺乏底蕴,使很多文化旅游项目呈现出缺乏明显标志性特色。基于此,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缺乏核心竞争力。
当下一些文化旅游企业在现有经营发展基础上,要再有所突破,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保障机制缺失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政府、市场、社会以及民间群众之间协同配合不力,包括智力支持、创新开发技术、资金和用地、对外推介等方面的成绩不理想,应对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转型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统筹管理机制有待强化。现有的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和行业的条块化、分散化的管理体制难以将文化和旅游事业建设、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及其开发进行统筹管理。各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开发和运营资源分散,缺乏地域之间跨区域合作,项目之间合作整合力度不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通道和互动机制尚不完善。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要以文化为本,增强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深入挖掘和推广特色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塑造和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潜力。同时,需要深入挖掘和开发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特色文化资源,提炼文化价值,创造符合产业发展的文化旅游资源需求。此外,要汇聚深谙历史文化,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知识精英、专家学者以及各级党委、政府、企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的从业者和地方群众,身体力行,自觉学习践行以人文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历史文化,带动全社会力量,为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打牢具有文化自信的社会心理基础和开拓创新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构建由科技人才和知识精英组成的文化人才智库,使彰显人文精神元素符号通过“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的现代化转化,以各种创新创意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和外宣推介活动路径和载体,无孔不入地渗入异域旅游消费者在旅游生活的衣服、食、住、行中,使文化通过文化旅游融合“走出去”“引进来”进而带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加强历史文化脉络的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重塑旅游项目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把地方特色文化和独特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以地方特色文化和社会精神为核心,强化旅游和民族民俗民风的融合,构建各具特色的旅游精品项目。加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力度,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品。事实上,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本身就是一种整合创新,通过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创新出新的文化价值体验,处于产业融合的区域就创造出新的旅游产品种类和新的产业拓展,实现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这种相互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自我更替,不断创新发展。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尤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文化表现内容,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发展特色旅游,提升文化创意,打造文化旅游节目,提高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还能创造开发文化旅游个性化体验项目,增强旅游的文化附加值。
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需要树立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实践主体,需要现代性和创新创意的文化旅游产品载体,这需要在政府、文化旅游产业企业主体、旅游所在地的地方群众之间存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因此,构建领导协调、规划引领、市场运作、要素保障、竞争激励、富民共享、营销推介、收益分享、对外传播等保障机制,是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必不可少的制度性前提和保障。首先,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完善系统规划方案,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围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制定规划。针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制定出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支持政策等,加强政府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推动具体项目的落地和拓展。其次,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文化旅游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融入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再次,拓宽产业资本投入渠道,积极推进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促进国有和民营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企业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共同发展和高效发展。第四,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综合监管。要不断优化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便捷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行业精细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优化文化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文化旅游行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