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春梅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一)高校作为培养中国未来人才的“大本营”、“训练营”,对于接受大学教育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意义非凡。
国内武术竞赛套路训练比赛虽然成熟,但是在中国武术大家庭中不能代表中国的武术全部,国家越来越重视散落在民间“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让更多的青年人传承传统武术对于保持国粹-武术的多样性和民族性至关重要,让中国的子孙后代都能亲身感受到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之一太极,也是一种强身健体、修身修心和保家卫国的国粹。
(二)太极拳从强身、防身提升到修养身心的高度,从祛病保健提升到天地人和的高度和集健身、养生、技击于一体,融哲学、武学和人体科学于一炉,在功法、拳法和练法上都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完整的理法体系,不但继承了中国太极拳学的优秀传统,同时又推动了太极拳向科学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多年来,太极拳以其完整的体系、系统的理论、鲜明的风格、显著的效能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而蜚声海内外。
(一)太极文化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武术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定位。太极拳受传统哲学渗透影响,具有哲理性,充满辩证思想。从哲学角度来看太极拳被誉为“哲拳”。习武先修德,这个“德”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孕育文化,武术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必须由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武术的底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习武术的目的:以武精技防侵害;以武入哲安身心。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习太极的底蕴,文武并进,文武育人,这才是真正的全面教育。
(二)通过对中医、书法、国学经典著作、古乐、汉服、传统节日等多种优秀文化进行学习和体验活动,以文化人,文武并进,实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强不息和包容和谐的为人处世态度,提升人生的格局和境界。使学生真正认识武术身心的锻炼价值和对人生的指导价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习和工作,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素质基础。
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一)在体育课教学中普及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使学生初步了解武术,了解太极。社团和训练队着重提高武术基本功、太极基本功,并深入了解武术的分类,太极的动作特点和运动原理。通过学习,亲身体验汉服、国学经典、传统节日、书法、古乐、茶艺等,全方位地了解武术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太极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具备密不可分的关系。把文化、武术、太极融合起来,习武先修德,先学文。
(二)组织社团、训练队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学校、省市级和国家级武术比赛和武术展示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武术技术和竞技水平,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热情。继续与文化活动深度融合,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学习武术太极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太极文化的使命感。学习太极拳套路和内功,达到拳功并进,强身健体,为提高太极竞技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学校体育课必修武术选项课中普及太极拳套路和太极竞赛,在学校举办太极竞赛包括传统武术竞赛,吸引更多学生体验了解太极和传统武术的魅力。在3到5所中小学普及太极套路和太极竞赛游戏,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使中小学生认识太极拳,喜欢太极文化。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展太极拳普及活动,带领大家通过太极拳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了解武术和太极文化,使更多的国人接受、喜爱中国本土文化,使更多人通过锻炼而受益,从而获得民族自信。
高等教育的教育者需要认真领悟植根于实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温润而隽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要旨,教师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太极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哲学的武术分类,一招一式无不体现辩证哲学思想的光辉,在新时期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