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富 文//图
汽车下南浦高速从浦城临江出口,朝着弯弯曲曲、蜿蜒前伸的傍山公路开进,远方是起伏的群山、翠绿的竹海……汽车终于爬上枫溪岭背,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岭下层层的梯田、缤纷的山花、鳞次栉比的农舍,隐落在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丛中。这就是我们闽北老区采风之行的目的地——枫溪。
接待我们的枫溪乡党政办小罗姑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枫溪位于浦城西南部,崇(安)浦(城)边区(以下称崇浦边),这一带历史上素称“新兴七”,全乡9个行政村,全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区村,也是闽北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
枫溪乡岱后村的“三将军”庙,虽不是古刹名寺,却名声贯耳,远近闻名……
翻开枫溪乡党委组织史,赫然记载着这么一段文字:“1927年7月,中共崇安特支书记徐履峻,以农民协会顾问的名义,来到岱后,通过同学的介绍,结识了“新兴七”一带的农民领袖王德有,并团结了一批贫苦的工农大众,成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崇安特支岱后办事处(浦城境内第一个中共组织办事机构)”。
9月,中共岱后办事处,在“三将军”庙召开了崇浦边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崇浦边农民协会,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减租、减息”等口号,开展“二五减租”活动。初始,崇浦边农民协会只有会员60余人,至年底即发展到1000余人。
11月,中共岱后办事处,又在“三将军”庙召开崇浦边造纸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崇浦边工会。在工会组织的号召下,“新兴七”一带400多名造纸工人,为争取自身权益,进行了10天罢工,并获得斗争胜利。此后,“新兴七”一带工会组织不断壮大,许多村庄都建立了工会,会员总数达数百人之多。崇浦边的工人运动,为闽北的工农运动树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12月,中共岱后办事处,在“三将军”庙,成立了“新兴七”第一所工农夜校。在这里,传播马列主义,培养工农积极分子,发展了中共党员10多名,成立了中共岱后党支部(浦城境内第一个中共支部,隶属中共崇安县委)。
据当年“新兴七”一带农民领袖王德有的侄儿王槐有老人回忆:此前,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争取群众,武装暴动、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徐履峻、左诗赞等来到岱后,在“三将军”庙,召开了200多人参加的民众大会,成立了“新兴七”民众会。
民众会的成立,使“新兴七”工农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斗争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群众摩拳擦掌,积极准备举行暴动。“新兴七”一带的群众,主动献出了铜铁的生产生活用具,用于制造土枪、土炮、先锋刀等武器。仅岱后村“过山龙”(土炮)就造了几十架,土枪(铳)几百杆,“新兴七”一带16岁以上的男子,每人配先锋刀一把。由民众会骨干及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众队,舞枪弄棒,日夜习武,一场浩大的农民运动的暴风骤雨即将在崇浦边“新兴七”一带来临……
1928年9月底,“新兴七”一带500多名手持土枪、肩扛“过山龙”的民众队员,集结在岱后“三将军”庙前,群情激昂、口号震天,前往参加崇浦边著名的“上梅暴动”。这是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较早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也是载入史册的闽北三大暴动(上梅暴动、路下桥暴动、铅山东坑暴动)之一。
在岱后,我们朝圣般地瞻仰了“三将军”庙,虽远近闻名,却那么平凡低调,面对枫溪的山山岭岭,静静地座落在群峰叠翠的山脚下。谁也不敢想象就是在这座古拙简陋的山神庙里,发出的是阵阵惊雷般的霹雳闪电,演绎的是一出出革命斗争的历史活剧,做出的是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
上梅暴动后,为了加强民众队武装,扩大暴动区域,10月初,徐履峻等人以祝贺王德有儿子婚礼的名义,又来到了岱后,在“三将军”庙,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定拔掉枫溪岭下的山下民团这个反动势力的“钉子”。
10月15日,崇浦边“新兴七”民众队1000余人,在徐履峻、左诗赞等人的率领下,乘着夜雾悄悄开进了山下附近,埋伏在村外的山边、碪下……
拂晓,天刚露出鱼肚白,夜雾还未散尽,民众队便开始了进攻民团驻地——“天王庙”。民众队员用“过山龙”,向“天王庙”轰了几炮,没有防备的民团团丁,被打死打伤各一人,其它团丁吓得屁滚尿流,惊慌地躲进庙内,紧闭了庙门。
民众队员找来了几捆松脂,又在庙门前放上一堆干柴,再放上一把火把庙门烧着了,然后,又找来几箩筐辣椒干,放进干柴堆上一起燃烧……滚滚的浓烟,直往“天王庙”里灌,团丁们被熏呛得睁不开眼睛,毫无能力抵抗民众队的进攻,只能鬼哭狼嚎、乖乖投降。民众队俘虏了民团一个班,缴获“汉阳造”步枪10支(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闽北武装第一次缴获正规武器)。攻打山下民团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闽北地方反动势力的气焰,振奋了崇浦边“新兴七”一带群众的革命斗志。
我们漫步在山下“天王庙”旧地,追思那难忘的峥嵘岁月。尽管沧海桑田,容颜已改,但崇浦边“新兴七”民众队攻打山下民团的革命史话,永远流传在山下群众的心间。
五夫是崇浦边的一个重镇。当年,这里驻扎有一个团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反动民团,并配备有轻重武器1000余支。民团依仗地方反动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群众痛恨地将他们骂作“乌狗崽”(民团的服装均为黑色)。
1929年2月,临近春节,崇浦边民众队二三千人,兵分两路,向五夫进发……“新兴七”一带农民群众,听说民众队要攻打五夫,纷纷拿起锄头、扁担、柴刀跟随前往。民众队及农民群众队伍,浩浩荡荡很快将五夫围成了“孤岛”,并轮番向五夫发起攻击,民团只好撤至五夫后山。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饥肠辘辘的民众队员们,潮水般地涌进民团驻地,有的扛出酒坛,有的端出民团准备过年的鸡鸭鱼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高高兴兴“吃大户、过大年”。
“新兴七”不少耄耋老人,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讲述了父辈攻打五夫的尘封往事。有的还用浓重的“新兴七”方言口音,唱起了父辈们传唱下来的“新兴七”民谣:民众会有功夫,扁担柴刀打五夫,打下五夫杀乌狗(民团),穷人都来“吃大户”(地主豪绅)……
资料记载:民众会攻打五夫这天,适逢驻扎建阳的国民党军卢兴邦部,武装护送给养(年货)至五夫,卢部便配合民团向民众队进行了反扑……
天色将晚,乌云骤聚,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民众队土制的武器大多被雨水淋湿,打不着火了。民众队首领陈耿,指挥民众队向五夫溪渡口撤退。谁知渡口早已被敌人火力封锁,负责断后的“新兴七”民众队,退路被敌切断,坚持战斗到最后,150余名民众队勇士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五夫溪渡口,殷红的五夫溪水,几天几夜流淌着……
血的教训,使崇浦边党组织调整了战略,将公开斗争转入秘密活动(转入深山密林),将民众队建成脱产的游击队武装,白天分散以发动群众,夜晚集中骚扰、打击敌人……从农民暴动到公开的武装斗争,从民众队到游击队,从农民暴动区域到武装割据的游击根据地。崇浦边“新兴七”一带的工农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前仆后继,高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旗帜,转战在闽北的崇山峻岭、青山绿水之间……
依依惜别枫溪采风之行,清风阵阵、翠竹摇曳、耳边萦绕着枫溪父老乡亲的殷殷嘱托: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让老区群众紧跟党中央习总书记的战略部署,脱贫攻坚,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