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现状研究概述

2019-07-12 10:43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场所乐园营造

(江南大学 214122)

一、研究背景

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相关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的重要指示,政府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性措施推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文件中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其中特别表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使得传统农业景观也处于向现代农业景观转变的过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和消费形态,休闲农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现代化水平的提高,80后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越来越倾向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习成长,改善现代儿童的 “城市病”。亲子游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的同时促使乡村亲子活动场所作为休闲农业的新型农业景观正在迅速发展。

在城乡建设的进程中,大规模无序、粗放的建设使得乡村大量具有传统地方风味的景致遭到破坏,乡村的个性化特征逐步消失。另一方面,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很大程度上遵循传统观光经济的思路,乡村亲子乐园的营造也出现较多同质化现象和单一的体验性产品,如动植物观光,垂钓,采摘等,缺乏具有乡土气息和体现地域特色的亲子活动场所,使得“特色危机”蔓延到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营造中。

在乡村亲子乐园建设得如火如荼的时期,对于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相关的理论研究完全滞后于实践发展,因此如何梳理具有乡村特色和亲子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法,为乡村亲子乐园注入新的活力,让城市家庭享受各种特色鲜明轻松欢乐的且具有乡土性的亲子活动场所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乡村亲子活动场所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乡村亲子活动场所”,重点在特色营造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上,对其相关概念做如下界定:

从社会学角度看,乡村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结构,以家族和姻亲为血缘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农业文明之上,以自然村落为载体的村落文化。从地理学角度看“乡村”属于一种地域概念,相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的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是一个空间系统和社会综合体[1]。因此,从广义上理解乡村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为突出乡村的特质,以农耕为主,具有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乡村生活方式的城市边缘地带也属于本文研究的乡村范畴。

目前对乡村亲子乐园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在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同时,亲子农业作为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衍生品。本文中所界定的乡村亲子乐园是区别于城市中的亲子乐园而言,具有引导城市家庭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的一类乐园。乡村亲子乐园特指在城市边缘地区具有农业生产和生活特色,以家庭为单位,儿童需求为主要导向,父母和孩子共同活动的空间主题乐园。亲子活动场所广义上是指为家长和儿童之间提供进行交流、活动的互动性场所。因此,乡村亲子活动场所是相对于城市地域范围内的亲子活动场所和具有都市化属性的城郊大型儿童或亲子主题乐园而言,同样也不包含只有娱乐和休憩功能的乡村社区公共空间中的活动空间。

在此基础上本文中界定的乡村亲子活动场所从宏观上主要指位于城市边缘地区及以外的,具有农业生产功能和乡村生活特色的,以家庭为单位,儿童需求为主要导向,父母和孩子共同活动的空间场所。包含具有农业属性的乡村亲子乐园、乡村亲子农场和具有亲子属性的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园,乡村教育农园等乡村休闲活动空间场所。

三、理论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乡村亲子活动场所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有关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营造尚处于初步探索实践阶段。有关乡村亲子活动理论研究相对缺乏,大部分相关著作,期刊和论文从农学,旅游学和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探讨,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阅发现,专门针对我国乡村亲子乐园的营造理论研究相对缺乏宏观梳理和专门的著作。

1.对涵盖的研究范畴与内容进行对比

首先,关于乡村休闲农业景观的相关研究是本论文研究的大背景,而乡村亲子活动场所营造的相关研究是乡村休闲农业景观的一部分,形成包含关系,也是本文研究的主体部分。其次,关于亲子及儿童活动空间研究包括乡村和城市的亲子或儿童活动空间研究,而乡村特色营造的相关研究作为乡村亲子活动空间中特色营造研究中更为具体的研究范畴,两者都有交集。

2.相关研究的不足

关于我国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特色营造的相关期刊、论文研究相对缺乏,以乡村亲子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的为主要研究对象论文和相关期刊数量较少。现有文献主要从旅游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角度对局部地区的乡村亲子游和亲子农场分别经营管理层面或空间营造层面进行现状介绍和可行性方法分析,以及探究休闲农业以及休闲农业中亲子农场的营造现状和存在不足,主要从策略和管理层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研究深度和系统性不足:已有的研究一般从个案出发研究某一地域的亲子空间,而针对某一地区的亲子活动场所的特色研究的系统性研究相对缺乏。在相关学术网站中查询到已有的几篇论文中只针对较小区域的某一亲子农场的个案设计进行思路的梳理和策略分析。而以设计学为主结合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从特色营造的角度综合运管模式等非物质层面和空间组织方式等物质层面的研究以及系统梳理不同类型的乡村亲子活动场所营造的理论性研究相对缺乏。

四、研究目标与意义

1.研究目标

(1)系统且深入的研究我国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总体概况,为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特色营造提供研究的基础。乡村亲子活动场所是研究其特色营造的物质载体,通过系统分析我国较为典型的地域乡村亲子场所的主要构成、使用现状、发展模式以及影响要素等,结合国内外相关的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特色营造案例和理论,从物质层面和体验层面两个层面总结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特色营造策略。

(2)从历史性角度探究乡村亲子乐园的发展及演变规律;从共时性角度准确把握乡村亲子活动场所在、空间组织方式、材料运用及基础设施等物质形态特征,为乡村亲子活动场所作较为精准的定位。随之通过类比研究,将城市和乡村亲子活动场所;将不同地区亲子活动场所的特征进行归类并分析。

(3)探讨乡村亲子乐园营造的特色属性:乡土要素、地域要素、亲子要素等对其特色营造的作用,用以指导当代乡村亲子乐园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重点是强调特色营造策略在乡村亲子活动场所营建的重要性,使相关研究者和实践者在营造乡村亲子乐园和观光休闲农业园的亲子活动空间时,注重自然要素和亲子要素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尊重地域文化,塑造乡土特色,更好的展现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个性和特色。

2.研究意义

本课题从设计学角度以乡村亲子乐园以及休闲农业中亲子活动场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背景、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剖析,对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实践项目分阶段、分类型进行系统梳理,探讨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亲子乐园特色营造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尝试为乡村亲子活动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符合其内在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

(1)理论意义

经实地调研和统计后的数据是对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理论研究的补充,有利于乡村景观的特色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拓展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框架。

从研究的角度分析,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对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运管层面进行研究从社会学、旅游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少部分从设计学着手的论文亦从个案分析和实践为出发点研究其空间营造的方法和途径。本论文拟从特色营造的角度对具有乡村属性的亲子活动场所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乡村亲子乐园实例作为理论的依托,透过运管层面、物质层面以及体验层面的设计策略为基础折射出我国乡村亲子活动场所营造过程和发展,为未来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特色营造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

(2)现实意义

有利于系统的了解乡村亲子活动空间和农业生产、地域环境和亲子之间的关系,为乡村亲子活动场所的营建提供宏观层面的设计策略。促进乡村亲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将亲子活动空间延伸至观光休闲农业园,立足于农业的乡土性,地域性,教育性和亲子性,引导家长和儿童拓展户外活动空间,培养亲子感情,缓解城市儿童的城市病。

猜你喜欢
场所乐园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哈哈乐园
哈哈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