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及成因探析

2019-07-12 09:56:25邓中云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51052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院校素养

邓中云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10520)

所谓艺术素养,就是在美术、音乐、文学、舞蹈等各种艺术形态方面的修养,是艺术能力和艺术表现从内到外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一方面是指各类型的艺术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指同艺术相关的内在气质和整体感觉。艺术素养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既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倡导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时代要求下,良好的艺术素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较高的艺术素养不但是对其专业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衡量高职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意义非凡。既然艺术素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迫在眉睫。因为根据我们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和对兄弟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了解,目前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状况并不乐观。在此,我们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状况及成因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今后寻求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提供必要的材料与参考依据。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状况

1.基本知识比较缺乏

一些学生欠缺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面很窄,连中小学都应该掌握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太清楚,比如不知道达·芬奇的代表作、梵高的代表作有哪些,不知道国际歌的作者是谁、国歌的作者是谁等等,难度稍微大一点就更不懂了,比如美术的风格流派,吴门四家,清初四王、四僧等等,普遍不清楚。

2.艺术视野比较狭隘

一些学生比较闭塞,对当代艺术及现状不关注不了解,仅有的一点艺术知识也局限于传统方面,或者自己的专业方面,对于当代艺术和其它类型的艺术所知甚少。比如对近几十年流行的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多媒体艺术等几乎完全不了解,面对这些作品完全是局外人,无法解读。美术馆、艺博院、艺术博览会等也懒得观摩学习,麻木不仁,艺术视野比较狭隘。

3.艺术兴趣不高

一些学生上大学前不是艺术生,本身对艺术就不感兴趣,纯粹是为了读大学而读大学,个人整体素质不高,接触的艺术作品也不多,稍微有点深度的艺术作品就不会欣赏,从而更影响了兴趣的提高,提升艺术素养简直就是空话。

4.审美水平比较低下

一些学生审美水平较低,审美意识不强,对美的事物熟视无睹,基本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如认为鼎鼎有名的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不够逼真不够美,说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立体人物严重变形,看不懂,觉得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写得不够整洁完美,不懂欣赏传统戏曲《封神榜》《铡美案》《穆桂英挂帅》《女驸马》等国粹,只知道一些搞笑、无厘头等肤浅的、近乎垃圾的所谓“艺术”,审美只是停留在非常浅表的层面。

5.艺术创新能力比较弱

一些学生长期以来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束缚,艺术思维比较僵化,缺乏创新意识。有些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由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不够,又缺乏老师的具体指导,无法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艺术创新最终成为空想。同时,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局限于一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忽视的,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创新能力弱必然是意料之中的事。

6.作品效果简单幼稚

一些学生艺术修养比较低,知识面窄,缺少眼界和经验,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和设计的作品大多比较简单幼稚,视觉效果不理想,也缺乏思想深度和内涵。如平时的设计作品,大部分同学都是简单模仿、生搬硬套;个别同学甚至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直接照抄;有的同学想自己创意设计,但是作品非常幼稚,立意肤浅,制作粗糙,效果很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欠缺的原因

1.生源素质和基础较差

高职院校在学历上比本科院校要低一个层次,学生高考成绩当然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要低,基础相对薄弱,素质相对偏低。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整体基础又比其它专业的学生要低。这是因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招生的压力,导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不但有普通中学的艺术生,而且有普通中学的文科理科生,还有普通职中、中专的各专业学生,以及部分来自社会的生源和部队转业的生源,这些学生条件各不相同,千差万别,除少数艺术生和个别特殊学生艺术基础较好外,其它绝大多数学生艺术基础较弱,上大学前从来没有学习过艺术的学生怎么可能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学生成长环境不利

一个人艺术素养的高低同社会环境、家庭氛围也有很大关系。历史上大多数艺术家都出生于艺术世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从小生活在艺术的世界中,耳闻目染,艺术造诣深厚。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生活水平较低、精神追求相对不高的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各类型艺术不太普及,接触各种艺术的机会较少,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较弱,艺术思维无法拓展,创造力得不到激发,艺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限制。虽然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呼声一直不断,但在目前应试教育的条件下,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几乎停留在口号上,实际收效甚微。另外,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他们对生活缺乏细致地观察和体验,体会不到艺术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只能照本宣科,机械呆板地学习,影响艺术素养的培养。

3.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也带来了浮躁、短视和急功近利,高职艺术生可能显得更为突出。一些学生学习艺术不是因为热爱,而是由于文化成绩不太好,学艺术对文化课要求较低,相对容易考上学,纯粹为了一纸文凭;一些学生认为艺术类专业比较自由,挣钱快,就业自由,因此报读,并不在意艺术素养的培养;而也有一些同学,对艺术素养的认识存在偏差,认识不到艺术素养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认为艺术教育同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与就业也没有多少关系,注重专业和实践学习,忽视了艺术素养的教育,急功近利,学习目的不明确,从而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偏低。

4.社会引导有偏差

社会风气、价值观和娱乐宣传等对高职大学生也有很大影响。在这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及影视传媒等是一把双刃剑,总体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消极因素。网络上的一些负面消息,社会上的一些媚俗之风,格调不高的影视娱乐传媒等,都会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曲。

5.教育认知不够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操作实践的强调也走向极端,教育观念上产生了偏差。一些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理论认识不够,因为过分夸大操作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一些学生对动手实操感兴趣,而忽视艺术素养的培养与积淀,对基本的艺术理论和经典的艺术作品感觉陌生,不懂赏析和解读,更不能产生互动与共鸣,作品只是停留在工匠技法的表面,缺乏艺术创造的高层次境界和内涵。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基本的艺术素养和人文内涵,同样必不可少。

6.课程设置欠科学

如前所述,目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口号上,实际行动上并未得到真正重视。艺术教育在中小学认为是副科,可有可无,学生基础可想而知。大学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认为艺术教育同专业同就业关系不大,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学学专业技能,艺术教育遮遮掩掩。多数学校经费紧张,教学设备短缺,没有艺术教研机构,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师队伍。艺术素养课程设置单调,课程开设少,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法,忽视学生的自主个性。教材也没有统一规范,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十分不利。

总之,艺术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才的关键,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状况普遍堪忧,学生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不牢,艺术视野比较狭隘,艺术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缺乏基本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艺术设计作品简单幼稚、效果欠佳。当然,学生艺术素养水平普遍低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各种各样深层次的原因。生源的素质、基础和成长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不利的,加上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观念产生了偏差,学习变得比较功利,另外,社会和学校对职业教育、艺术素养的认知还有待提高,课程设置欠科学,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太理想。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全面而客观的认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科学而深刻的分析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从而为寻求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提供比较详实而有说服力的资料,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院校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