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环境下非遗文化数字传播思路探索

2019-07-12 09:56曾奇琦浙江科技学院310023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展品藏品虚拟现实

曾奇琦 (浙江科技学院 310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蕴含几千年深厚人文历史的无形财富,对国家文化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现阶段,非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了显著的成果。在当前技术发展背景下,数字非遗已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主要手段,AR等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应用更是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添上双翼。但在非遗项目数量逐步提升中,非遗资源的展示和传播效果仍不够乐观。

一、非遗文化传播现状

1.展示手段单一,静态图文居多

在博物馆载体的展示中,部分展品和注解位置距离较远,观众很容易被临近展品混淆,或因注解内容过于深奥丧失更进一步了解展品的兴趣;而一些珍贵的非遗藏品由于受到气温/湿度/光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于保护的客观需要,只能长时间被封存,人们很难看到它们的原貌,只能通过一些仅有的照片和文字来了解它们,很难吸引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产生认同感。

2.交互性和娱乐性不强

目前也有不少基于非遗的传统技艺开发的文创产品或展示形式,比如非遗传承体验等,但也很难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同感,更不用说有消费兴趣。因此,需要现代技术介入,增强交互性和娱乐性。

就戏曲艺术而言,越剧作为非遗宝库中的明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实体博物馆只有一个,该博物馆3个大厅都只有图片展览,影像展示只是偶尔开放,数字虚拟平台、观众交互游技术等都没有应用,观众稀少。戏曲网站不完善,数字资源少,可看可娱乐性不高,观众粘合度非常低。戏曲表演仍是舞台表演、传统宣传的单一方式,老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受众断层现象严重。这些局限使得非遗工作者们辛苦保护的非遗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数字非遗虚拟交互技术在国内外应用情况

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能满足用户在物理世界中通过听、看、触摸虚拟信息,真实地感受虚拟空间中模拟的事物,以此增强用户体验效果,呈现给用户一个信息增强感知效果更逼真丰富的新环境。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不断加强,AR技术近年来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领域。

比如瑞士日内瓦大学对庞贝古城及有关活态传统文化的虚拟重建与再现(三维角色、虚拟古迹场景、关键活态事件与古时元素的服饰、发型等),用AR技术将虚拟的内容信息叠加到现实的庞贝古城遗迹之上,游客在真实的古城遗迹现场体验几千年前的历史环境。再如2011年,韩国圣德大王神钟的文化数字化展示与互动体验。用户可以通过指定工具随意指向虚拟的圣德大王神钟模型,不同的区域会发出相应的钟声。IntraCom公司古迹电子导游系统也值得一提,利用AR技术对古希腊遗迹进行复原,用户通过客户端可以在现场看到古迹复原效果。2017年,在美国宾州费城的富兰克林博物馆展示中国兵马俑,该展示采用AR技术,参观者通过手机可以详细了解不可触碰的兵马俑的细节,了解背后的历史。同年,全球昆曲数字博物馆建成,该数字博物馆录入有370多件实物资料,100多部演出和教学视频,总数据量超过6TB。并且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可以在戏台和园林等多种虚拟实景中全方位无死角观赏昆曲,通过3D虚拟技术,观众也可以自由放大、旋转虚拟历史实物,达到多角度观察效果。

三、以增强观众体验为导向的非遗数字平台交互设计思路

近年来,国内的虚拟博物馆发展很快,在非遗文化传播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观众的参观体验上仍然不够重视,大多只能满足基本浏览需求。因此,课题组以增强观众体验为导向,提出基于AR等虚拟交互技术的非遗数字平台的设计思路。

1.三维虚拟展厅模块

该模块是一个虚拟框架,以虚拟博物馆三维展厅为载体,主要使用计算机三维3dsmax中的多边形建模技术和UV纹理坐标展开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展馆的可视化。观众可以通过键盘或鼠标控制实现在虚拟展馆中的“行走”,观赏各种实物藏品,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获取展品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信息。观众项目运用的主要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有:第三人称角色控制、展馆虚拟地图的制作技术、展品平面的点击交互、展品介绍信息(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获取、视音频的播放控制、基于NGUI的界面设计等。

展品平面的交互制作是整个三维虚拟博物馆成果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决定了项目成果的通用性。当观众点击打开虚拟展厅中的任意一个展品时,必须弹出相应的GUI界面,并载入相应的展品资料,包括图像和文字,观众还可以在GUI界面上选择打开音频或视频资料,以及能够简单控制视频及音频的播放、停顿等。运用游戏引擎交互技术,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2.基于安卓的数字博物馆APP模块

观众可以通过该模块,利用智能手机终端,扫描数据库里的二维码,搜索并观赏藏品。该安卓应用的实现主要包含两部分工作:网络数据库和安卓客户端。项目组的工作重点放在安卓客户端的设计与制作部分。技术手段上,主要使用了Android SDK 开发,采用java语言,搭建出应用的功能框架。考虑到移动设备下载客户端的网络流量问题,为了控制应用的大小,采用了访问网络数据库调取展品资料的方式;还有需要动态更新的信息模块,也使用了网络获取;而一些数据容量较小且不需要动态更新的信息,采用了程序内集成的方式制作。

3.AR非遗游戏模块

观众可以通过图片扫描的形式和网上链接点击的形式,进入AR非遗游戏,通过游戏关卡的指示,一步步了解非遗文化的背景、某种非遗艺术的制作工艺等,游戏的方式可以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这部分工作主要依靠Maya等三维技术进行建模,导入Unity搭建程序,最终呈现AR效果。比如越剧非遗游戏,通过扫描各个越剧的角色,呈现AR交互界面,包括模型(视频),非遗名称的UI,介绍及语音,通过手势可以改变模型的方向、角度、大小,以便更细致得全方位观察。

四、结语

新技术的应用从“非遗”保护角度而言意义重大,充分运用新兴技术,不仅能挽救非遗文化,也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为更多载体提供虚拟展示的可能性,这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更多的博物馆、旅游景点,消费非遗文创产品,感受非遗文化。数字化虚拟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触碰”到藏品,更加感性地认识藏品本身,从而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各藏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另外,长远看来,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非遗文物藏品往往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运用数字技术还原的文物更容易保存,文物古迹数字化将给后世留下较为可靠的历史参考依据,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从而实现非遗载体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展品藏品虚拟现实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
第五届莫斯科国际航展展品选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