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融合的途径

2019-07-12 09:56:25梁婧宇山西艺术职业学院03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腔体唱法

梁婧宇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030000)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的物质财富绰绰有余,开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尤其是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越来越高。面对中外文化的相互碰撞,美声唱法以其独特的演唱色彩赢得了国人的青睐,而我国民族唱法也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即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当代声乐艺术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中西方唱法开始走向融合趋势,许多艺术家也经过深入思考与研究,大力支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深度融合,以便达到扬长避短、创新民族唱法的目标。鉴于此,本文着重探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融合的途径,希望促进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辉煌发展。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特点

1.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同点

声乐艺术的唱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各显神通,像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就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十分突出。美声唱法来自西方国家,民族唱法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以不同的声乐表现艺术,展现各自的声乐演唱特色,但也掩盖不了诸多方面的共同特点。其一,不管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二者都受声乐演唱标准的制约,注重气沉丹田,要求通过胸腔、口腔、头腔的共鸣腔体呈现最佳的演唱状态;其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强调了真挚情感的运用,力求达到“人歌合一”的精神境界,这一切都为二者的紧密联系创设了有利条件。

2.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不同点

(1)共鸣腔体运用不同

声乐艺术演唱种类较多,主要以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为主,不同唱法的歌唱家对于共鸣腔体的运用也不同,这就导致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演唱效果完全不一样。一般来说,美声唱法来自于西方,其演唱借助了人体的各个机能,注重共鸣腔体的整体运用,且共鸣腔体之间的转换相当流畅,声音饱满柔韧,力度较强;而我国民族唱法则不同,其演唱更多地运用头腔共鸣,很少发挥胸腔的功效,最终达到了声乐明亮、声音走向靠前、撼动听众心灵的表演效果。然而,有效地运用胸腔共鸣体,可以支持中低声部的发声,确保唱演者的声音扎根于胸腔部位,为声音的贯通与和谐提供必备条件,即美声唱法在这方面胜于民族唱法。

(2)舞台表演方式不同

声乐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表演艺术,不同的声乐唱法,舞台表演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也是我国民族唱法与西方美声唱法的重要区别。对于民族唱法而言,它非常注重视觉效果的完美呈现,强调音乐精髓的传达,常常处于歌、乐、舞相互交融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流露出演唱人员的真情实感,引得观众身临其境、流连忘返。美声唱法却注重声音的塑造,忽视了演唱者的形象训练,严重抑制了声乐演唱的艺术感染力,不利于学生在舞台上施展自己,甚至导致学生在舞台产生紧张心理,难以控制声音。不难发现,在肢体语言训练方面,美声唱法比较呆板,舞台表演枯燥无味,远远不及我国民族唱法在肢体动作表演方面的生动性。

(3)演唱口型走向不同

通常情况下,许多声乐教师都会脱口而出“微笑起来”,或者“啃苹果”,这表明民族唱法的口型类似人们“啃苹果”时的样子。不难相象,我国民族唱法的声音走向前靠拢,一举形成了“鼻腔通道——鼻腔——头腔”的共鸣过程,向观众呈现出了柔和、明亮的声音。但是,美声唱法却大不相同,比如:美声歌唱家的口型属于“纵向型”,声音走向朝后靠拢,声音浑厚,给人带来一种极其圆润的听觉效果,这与我国民族唱法的演唱口型走向恰恰相反。

(4)声乐唱法语言不同

虽然同为声乐艺术的范畴,但是西方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唱法之间还存着语言的差别,以至于二者的演唱效果截然不同。一方面,对于美声唱法来讲,它要求语言连贯、顺畅,杜绝中途中断或停顿,并且强调吐字要清晰,语调要抑扬顿挫,起伏较小,竭力追求声音的饱满。另一方面,我国民族唱法的语言脱胎于幅员辽阔的大国,且拥有56个民族的语言,常常伴随着高低起伏的声调,这种声乐唱法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旋律性。不管怎么讲,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属于声乐演唱艺术,只有明确各自的语言运用,才能真正演唱出独具特色的表演效果。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融合的必要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西方文化逐渐渗入中国,对中国的声乐审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借鉴西方声乐艺术的精髓,创新出我国独特的声乐文化,这样才能在世界声乐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实现长足发展。实际上,西方美声唱法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国民族唱法去学习,有助于丰富民族唱法的表演风格。现阶段,我国艺术家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结合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不断尝试突破演唱壁垒的方法,旨在将两种唱法融为一体,强化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效果。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这就表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融合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程。

三、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1.注重大众审美的体现

作为声乐艺术的两种重要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表现方式不同,但都能以自身独特的演唱风格感染听众,获得听众的认可与支持,其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意义。例如:在泛音方面,美声唱法更加丰富;在嗓音声谱方面,民族唱法更加尖峰,二者的融合将会收到更佳的演唱效果。在中华民族声乐艺术表演中,听众均是老百姓,他们很难理解美声唱法,常常遇到欣赏难题,像许多中国老百姓都认为美声唱法的声音嘹亮,曲子好听,就是听不懂内容,这是因为美声唱法不接地气,歌唱家没有考虑到受众的审美心理。所以,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进行有效融合,一定要改变演唱方式,只有注重大众审美的体现,才能演唱出魅力无穷、浅显易懂的现代声乐。

2.注重民族情感的表现

任何一种艺术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感,声乐艺术表演也是如此,这就反映了民族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表现至关重要。从本质上讲,美声唱法来自西方国家,民族唱法是中国56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二者在思想情感表达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例如:美声唱法声腔圆润、浑厚,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民族唱法的情感氛围浓厚、节奏欢快,这表明中国欣赏者更加倾向于喜悦幸福的唱调。因此,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演唱者的深情表达,以及中华民族情感的表现,努力做到“声情并茂”,既要借鉴美声元素,又要坚持民族特色,最终满足现代听众的欣赏需求。

3.注重民众生活的表达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切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对于一部优秀的声乐演唱来讲,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贴近民众,要求演唱者发自内心地表达民众的生活。在我国声乐演唱中,民族唱法自然能够满足广大听众的需求,它比美声唱法更具有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美声歌唱家在演唱时,必须深入挖掘民族唱法的特点,

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赢得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充分表达民众的生活,逐步提升美声唱法在群众中的接受度。一旦美声唱法吸收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就有助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声乐演唱艺术水平。

四、结语

总之,美妙动听的歌声可以陶治情操,振奋精神,抛开一切烦忧,确保人们的内心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而这正是现代人释放生活压力、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内容,声乐艺术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融合国外优秀文化,与国际接轨。尽管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植根于不同的国家,但是二者又具有共性,可以在频繁交流中达成共识,互相借鉴,实现共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二者的融合更加和谐,不断提升我国声乐艺术在世界乐坛的实力。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腔体唱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橡胶挤出装置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7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7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4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2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