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地区客家传统围裙链艺术研究

2019-07-12 10:43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41000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围裙客家人装饰

(赣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341000)

客家服饰作为传统汉民族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浸染,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既具有传统汉民族服饰的特点,又兼具了移垦生活和在地化的强烈特征1。但是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客家服饰已经日渐式微,逐渐被时尚和潮流的现代化服装所取代,因此对它的研究与保护应该是正在进行并一直继续,特别是作为客家服饰中的配饰艺术,作为被忽略的亮点,更应该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以客家服饰中的配饰——客家围裙链为切入点,多维度去探寻其所蕴含的造型特征、设计思维、心理诉求和民俗事项等,从而为客家服饰的研究拓展新的视野。

一、种类繁多的客家围裙链

客家围裙链是客家服饰围裙上的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它是客家妇女心目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物件。因为客家妇女被誉为世界上最勤劳的妇女之一,所以她们所带的配饰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必不可少的是它们的实用功能。

客家围裙链从类型上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围裙的围裙系链,是为了防止所穿的外衣弄脏会在外面加穿一件围裙,而围裙系链就是取代颈间的系绳起到固定和连接的作用;另一种是兼具使用和装饰功能的围裙挂链,直接挂在围裙上或围裙与系绳的连接处,起到美化的作用也便于挂取。

围裙系链从制作链条工艺的差异性上分可以分为圆环相扣链、花形链、银元链、绞丝链、履带链等。圆环相扣链工艺相对简单,单个的圆环环环相扣,长度没有严格的形制要求,会根据围裙系绳长度的需求进行相应长度的设计,也有多层圆环相扣的设计,但相对单个圆环的更少,链子也略显粗狂,强调厚重感和质感,视觉上更显结实;花形链以吉祥的花卉为原型,花瓣数目多以偶数为主,如六瓣花等,花瓣多为镂空,强调工艺,减少了相应的笨拙,显得轻巧灵气,更加符合女性的审美需求,花瓣之间通过银环在纵横间相连接,增加牢固性,也有双股的花瓣链,形成一定的次序性;银元链的形制与花形链类似,不同的在于将花形改为银元或港币2,数目讲究民俗寓意,以单数为主,强调驱邪避凶,绞丝链是将原材料捶打至纤细,多股纤细的银丝以多股编结而成,装饰性欠缺,但整体更显质朴和简约;履带链工艺相对复杂,讲究细节的设计,整体的廓形像今天的履带,以多个小的部件并排形成,并以重复的方法达到长度的设计,形成一定的节奏感。从系链的银扣上分可以分为蝶恋花系链、花开富贵系链、富贵狮系链、花开四喜系链、狮系绣球系链、双喜临门系链、年年有余系链等,多富有吉祥的寓意。

围裙挂链组成的部件层数既有简单组合的单层,也有更繁复的双层、三层甚至五层,每一层搭配不同,寓意也不相同,具有深刻的民俗内涵。围裙挂链的挂钩呈倒“U”形,一头为尖三角形,便于挂取,另一头为连绵的“S”形,并在结束的地方设计为盘绕的圆饼状,加强固定作用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审美意识。单层的围裙挂链链子以六瓣花形链为主,麻花式的绞丝链为辅,下面所挂坠饰各有特点。六瓣花形链的挂饰以富有吉祥寓意的造型为主,云纹造型设计基础上,铸造葫芦形的图案作为对称点,左右的装饰图案一致,下垂双数的坠饰,坠尾为鱼头形状,代表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麻花式绞丝链的挂饰以镂空的花型设计为主,坠饰既有双数的铃铛装饰,两侧也会配有双数的、具有实用功能的针、锥等物件。铃铛坠尾的设计与客家移垦特征有关,也是客家女性身份认同感的象征。客家人在在翻山越岭的迁移过程中,铃铛的坠饰在行走间会发出叮当的声音,意在相互提醒不要掉队。双层的围裙挂链第一层挂饰以装饰为主,多为镂空设计配以桃子的坠尾,既寓意生活甜甜蜜蜜也蕴含着祈求益寿延年的心愿。第二层挂饰以实用为主,多以银三事或银五事为主。所谓银三事即以银针、银钩、银锥构成的组合物件,强调生活的便宜。银五事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刮舌苔的银铲、银掏耳勺、银刀或银镊子等,讲究的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与结合。三层或多层的围裙挂链的挂饰前几层为装饰意味的坠饰,链体除银质外,多加珊瑚等装饰,最后一层为银三事、银五事或银七事。

客家围裙链中的每一件物件都是蕴含着深刻客家民系文化特征和美学观念的艺术品,这样的艺术品是气韵生动的艺术品,既有设计的思维也有其不可复制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特色,也为客家女性质朴勤劳的生活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多种形式美法则并用的客家围裙链

从人们有设计意识和思维开始,形式美法则就逐渐在形成和发展,并不断深化。底蕴深厚的客家围裙链艺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蕴含了一定的形式美法则,从而呈现出其自身的变化性和多样的美感。

首先是仿生设计在其中的运用。仿生设计的主要呈现手法是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模仿的对象,依据设计主题的诉求,进行具象或抽象的设计,多富有自然的灵动性和直观性。在客家围裙链中,仿生设计多用于造型的刻画上。例如在链形设计中应用的六瓣花;模仿女性麻花辫的绞丝链;具有装饰效果的桃形、鱼形坠饰等,都是对自然物象的直接模仿。当然在客家围裙链中,也有大量的抽象仿生设计,即对直观的事物进行符号性的再设计与表现。例如在围裙挂链的设计中,坠饰所依托的载体一般会设计为符号性的葫芦或如意云纹样式,简化线条注重细节,在遵循仿生对象特点的同时也融入了客家人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审美意识,呈现出自身的区域文化特色。

其次是统一与变化在客家围裙链中的运用,统一主要体现在材质的选用上,变化则体现在装饰的点缀设计中。客家围裙链的材质相对比较简练与统一,多以纯粹的银为主,强调银的质感,着重突出其质朴的光泽感。这与客家人的生存环境有关,在客家人迁徙和定居的生活过程中,因为不断的搬迁,导致人们对财产的保护意识强,打造成饰物的银子既方便携带和保管,也有利于传承。所以在客家人的贵重饰品中,多以银饰居多。在银链设计的搭配上,为了有一定的变化,会在部分链体上装饰珊瑚等红色的点缀物,在凸显自身宗教信仰的同时也不失设计的形式美感和秩序感,形成一定的节奏。

第三是对称在其中的运用。设计总是依托于环境,来源于环境,用形制的设计去表达心理的追求。客家人一直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不管是战火的纷乱还是移民生活的艰难,都令他们渴望生活的稳定,诉求生活的平和。而这样的观念付诸到客家围裙链中,表现为客家围裙链的垂须和纹样设计多以偶数为主,讲究左右的对称,呈现视觉上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再次是对比在其中的运用。对比在设计中的运用可以呈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空间感。在客家围裙链的设计中,紧实的链体搭配的坠体多为镂空的设计,反之镂空的花形链搭配的坠体多为实心的设计,通过虚实的对比让设计不那么呆板和乖张,呈现一定的灵动性。在链形设计中,以曲线的圆环相扣打造直线条的整体效果,通过直曲的对比产生动静的结合,打造韵律和节奏感。

客家围裙链中所蕴含的形式美设计法则,是客家先民在迁徙融合的过程中,主观意识附于客观载体的产物。它既是生产技术的见证,也是艺术美学的体现,更是客家先民心理意识的再现,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三、总结

客家围裙链作为客家女性生活中的实用品,审美追求中的装饰品,婚嫁仪式中的陪嫁品,在客家女性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经年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心理诉求,并在不断的技术改进中融入了多样的形式美法则,既是有意味的形式,也是具有形式感的内容,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穿行于艺术与文化之间,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增添了别样的维度和角度。

注释:

1.周建新,张海华.《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

2.周建新,张海华.《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

猜你喜欢
围裙客家人装饰
左手围裙,右手社会
食堂大师傅的围裙
鲤鱼旗装饰坠
古怪的围裙
赖炜炜作品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