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37)
年幼时的“我”看着月牙儿,已经在那清冷的光下感到了自己残缺不全的亲情。1此时的“我”虽然年幼,但特殊的家庭情况——父亲死去,只能不停当掉家里的东西来维持生活,这已经让“我”直接地感受到了表层的痛苦——没有钱,吃不饱饭,难以生活。后来“我”的母亲做了暗娼,更让“我”对生活的痛苦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体会,意识到为了钱,为了生存,母亲,女人,人类,不得不出卖一些违反自己希望的东西。此时的“我”,是在家庭破碎的痛苦和母亲的影响下,慢慢察觉到生活的艰难,为“我”认识社会和生活那锋利的眼光奠定了基础。正因为“我”有生活的磨砺,见过种种黑暗,才养成了倔强、正直、敢于斗争的性格。“感觉到生活的艰难”——是“我”被逼成为娼妓的最初一步。
“在很短的期间,我忽然明白了很多的事。”“我”成长为青春少女,在心理和身体慢慢趋成熟的这一时间段内,慢慢地察觉到自己这一副肉体的“价值”,在男人眼中的价值。“我”慢慢意识到,自己已经可以帮助妈妈伺候男人,但“我”和妈妈的不同便在于,“我”仍然持着“恋爱神圣”这一美好愿景,还不愿意由于肚饿便出卖自我。这便是接受过新思潮、新道德规范影响的女性在此与思想不符的境遇下所遭受的困境。“月牙儿”此时更像是象征着“我”孤身奋斗但依然逃不出云彩遮蔽的残酷事实。我和妈妈分开生活,这是妈妈选择的“肚子饿是唯一的真理”和“我”所选择的“人的自尊和自由”的分道扬镳。此时的我,还能够坚信自己除了走妈妈那条路以外还有很多活下去的方法,例如给学生织东西,这能给予我希望,让我坚持自己自尊的道路的希望,是梦想。
此时的“我”,由于被迫与妈妈分开生活,相当于被生活又一次摧残。此时,借着肉体的成熟,帮助妈妈,和她做一样的事这一想法又一次迈出一只脚。但此时仍是“我”的自我自尊占了主导地位,并且“我”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追求“梦想”,斗争着。
这一时期,“我”在不断地做着向生的挣扎,却在不断地跌入堕落的、绝望的陷阱。“我”成为了小饭馆的女招待,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自食其力,用我的劳力自己挣饭吃”了,但没想到,还是得作为“女人”出卖自己身为“女人”的特质,才能生存下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这就是女人的宿命。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也渐渐明白了“我”所坚持的自由平等的恋爱、男女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女子把自己放松一些,男人闻着味儿就来了。”这实质将人异化为“兽类”,是“我”内心在认清现实与希望挣扎的体现。但此时,现实的境况渐渐压过了“我”原本心中的坚持,我选择走上了一条“有意识的”堕落道路,因着“我”明了:女子得承认自己是女子,得卖肉!
在这个挣扎拉扯的阶段,老舍实质上借女主人公的经历及想法表达出一种形而上的思辨:那些怀着热望的“新青年”是否真的在新式学校学到了足够让他们安身立命的东西,新式学生能给社会带来多少活力? 怎样在打击中获得和坚持微小的希望?这给我们提供了探索的道路和机会,但老舍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并未得到解答。
“妇女挣钱怎这么不容易呢 ! 妈妈是对的,妇人只有一条路走 ,就是妈妈所走的路。”我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终于“决定玩玩了”。因为我明白了肚子饿才是最大的真理。“我”连那一点梦想也失去了。并且清清楚楚地绝望道:“女子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不同于旧社会出身的母亲之麻木,“我”一直无比清醒,却最终选择了一条有意识的放弃,有意识的堕落的道路。从这一层面上说,这种宿命一般的表现正是人性本原的一种困境。在老舍的笔下,矛盾的解决方式,并不是母亲向“新式的”女儿的靠拢。这正是老舍在证明,母亲所持有的带有原始残酷性的生活经验才能通向真正的觉醒。人在饥饿、贫困的情况所怀有的幸福自尊的梦想,只是空话。
在这一阶段,“我”甚至放弃了只服侍文明人这一原则。通过这种方式讨来的生活,很难说和贫困得吃不起饭相比,哪一个更胜一筹。“我”再也没有梦想了,“我”看着自己一点点死去,等着自己死去。这样一来,曾经有过的,未有过的思想,全都无意义了。可是“我”并非有意作践生命,“我”也曾想着理想的生活,但现实的生活只让“我”难过。
“我”对试图感化“我”的人们充满不屑,“我”心里十分清楚,工作或是嫁人,于自身而言都是个笑话。我不肯接受感化,不愿被化为社会所认可的、喜爱的女子,于是被直截了当地打为“危险的东西”。我却也无伤感,进入狱中也未尝就比外面的世界痛苦,无论在外面还是在里面,身心的死去是迟早的事。
这样的结局展示了令人深思的悖论:“我”不是没有尝试过热爱工作地自食其力,是世界让“我”一再地意识到自己除了出卖肉体以外的无力感,于是才慢慢堕入娼妓的黑暗,被钱吞噬的深渊。然而堕落的“我”却反被自己当时所持的,已被证实失败的想法教育。希望和希望密切缠绕,真实若何?
全文透露着“我”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但又有着前瞻性的预见。2老舍的创作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点燃了妇女解放运动并将之提到了人性解放的高度。而探讨其独特的女性意识,对解读老舍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显然是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的。老舍所运用女性视点的写作姿态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深深隐藏到人物背后,高扬女性主体性,并通过这种难能可贵的女性主体性被黑暗的现实所吞没达到了“把美好东西撕毁给人看”的悲剧效果。因此,老舍超越男性作家的视野的女性书写在当时缺乏女性声音的文坛具有惊世骇俗的意义。
注释:
1.石进花.浅析老舍《月牙儿》中的情感缺失[J].文学教育,2016,11:132.
2.王珊珊.老舍《月牙儿》的悲剧美[J]安徽文学,201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