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河水
伴随全国新四军研究工作的发展,我会已走过30年历程。近年来,围绕新四军历史研究和铁军精神宣传,我会先后几次被评为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
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研究和宣传是研究会的两大任务。作为我会宣传品牌和亮点的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1996年成立,由新四军老战士、后代和史研人员三部分人组成。成立以来,举办报告、讲座1800场,听众达79万人次。宣讲工作在面向机关、部队、企业、街道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我们把重点放在高校,先后在8所高校挂牌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宣讲在150场,听众45000人次左右。今年共建单位可达12家。
1997年以来,每当新四军成立逢5逢10周年纪念,我们都不失时机地单独或联合开展纪念活动。先后有5次大的系列纪念活动,均邀请省、市领导,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2002年由我会主办的新四军成立65周年活动,时任省委书记和省长在纪念大会上讲话,并欣然接受我会聘请,担任研究会名誉会长。2017年是建军90周年,新四军组建80周年,也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把纪念新四军组建80周年作为一年宣传工作重点,结合其他纪念活动,开展系列活动,收效良好。我们与市、县联手,在江西大余筹备了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理论研讨会。这次系列活动,我们组织承担了部分论文征集、“梅岭三章”纪念馆陈列组展和“中国梦·铁军魂”书画展全过程工作,为会议调演了一台专题文艺节目。
近年,我会编写出版了一批具有江西特征的研究著作。如何做好研究成果的宣传,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组织开展新四军老战士史料抢救工作中,我们与当地电视台合作,进行电视采访拍摄,并制作成25集《老兵忆当年》访谈节目,连续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黄道文集》成书后,我们结合纪念东南分局成立80周年,举行了文集首发式。邀请书的主编、出版单位、黄道同志工作和生活地的领导及其子女,齐聚一堂,畅谈感受,与会代表反映受益很大。
稳定宣传阵地,注重宣传实效。多年来,我们实行会馆结合,依托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的场地和资源,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近三年内,我会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的6个图片专题展,都安排在陈列馆展出,基本做到了观众参观陈列馆的同时,都参观图片专题展。在研究会活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共享办公资源,保证了工作有效运转。
会刊《铁军纵横》创刊26年,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讴歌先辈伟业丰功,弘扬铁军精神,交流军史研究信息,发挥了应有作用。《铁军纵横》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江西省优秀内部期刊。
网站作为新兴媒体,2012年投入运行后,努力办出特色。近年,网站连续刊载九江新四军研究会编写的《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受到广大读者关注;在重走新四军抗日之路过程中,每天活动当天上网,引起全國相关网站竞相转载。网站以其特色,得到中国新四军研究会肯定。作为宣传阵地的组成部分,我们重视做好《铁军》《大江南北》杂志的发行工作。省会和市、县较大的研究会都设有发行站,并分工一名副会长负责和协调全省的订阅工作。
优化宣传队伍,注重队伍传承。宣传队伍建设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关键。以宣讲工作为例,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前两任团长由新四军老战士担任,老战士宣讲员多时达19人,是宣讲的主力。老同志以亲历的生动故事,跨越代沟,将几代人的情感交织融合在一起,使听众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以升华。后来,限于老战士年高体弱等多方因素,我会多次调整宣讲团人员组成,补充史研人员、老战士后代、高校教授等人员加入宣讲团,使宣讲题材进一步拓展深化。
宣传新四军“铁军”精神,是一项长久使命。我们要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这次新四军宣传工作会议为新的起点,把我会的宣传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