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离去的新四军女兵

2019-07-11 01:42肖静
铁军 2019年7期
关键词:追悼会入团新四军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母亲的感觉是模糊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孩童时的一个场景——我啃着馒头去上学,走到省军区大院门口,看到一个蓬头垢面,手上脚上裂着许多口子,身上裹着一个破麻袋的男人,在墙角啃一块红色的砖头。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那人冲到我面前,变魔术一般,我的手上麻了一下,馒头掉在地上。那人捡起我掉在地上吃了一半的馒头,一口吞了进去。我看见他的喉咙那里有一个大包,他的眼睛直往上翻,他用布满血丝的手使劲从上向下撸脖子,终于他的眼睛又翻了回来,我吓得哭出声来。

那年我6岁,上小学一年级。

晚上见到父母后,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说那个站岗的解放军叔叔,看着那个人把我手中的馒头拍到地上也不管,站在那儿动也不动,像个木头人。妈妈爸爸交换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眼神,妈妈那双美丽善良的大眼睛有点湿润,她立即转过身去。爸爸生气地说:“你少吃一个馒头不会死,那个人不吃说不定就死了。”我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脾气?我说错什么还是做错什么了吗?我很委屈,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地流下来。妈妈把我拉到客厅说:“现在闹自然灾害,很多人都吃不饱饭,部队还好,那半个馒头如果能救活一个人你是不是做了件好事?那位解放军叔叔没有错。”这是母亲第一次这么认真和我谈话。

我记事的时候母亲已经从部队转业了,在一个公社任党委书记。那时城市也按公社划分,其实就是现在的某某区。我每天清晨醒来,妈妈已经上班去了,有时很晚妈妈才回来。她的脸上永远都挂着灿烂的笑容,那时候的人精神面貌几乎都如此。妈妈总是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来去匆匆。母亲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和我们姐妹说些什么,她似乎永远有忙不完的工作和家务。每个月发工资,妈妈第一件事就是买上一斤糖,两条肥皂,两条烟,再放上15元钱,托人捎给外婆外公。

有一次,我小學的班主任对我说:“听说你母亲是新四军的,我想请她来学校为我们做一次打日本鬼子的报告。”我对妈妈说了此事,妈妈严肃地说:“那么多战友牺牲了,他们才有资格做报告,我们活着的人除了努力工作,没有它想。”

我们兄弟姐妹9个人,父母还要抚养我一个没有工作的姨娘,按照那时的级别划分,父亲也算个高级干部了,可生活过得紧巴巴的。母亲心灵手巧,会把一些旧衣服翻新,把大衣服改小,改得很漂亮,给我们姐妹穿,她总是想尽办法把我们姐妹打扮得很得体。以至于一直到如今的初中同学会,还有许多同学说,肖家公主个个是美女,竟然把这话发到了微信群里。

母亲从来也没和我说过她战争年代的事,她也从没有和我说过什么革命大道理。高中的时候,我入团了(那时候在高中能入团的人很少),我很得意地告诉妈妈:“我15岁就入团了。”没想到妈妈说了句:”不要骄傲,妈妈15岁就入党了。”我的脸一下子红到脖子根,如果不是我入团这事,也许我一辈子也不知道妈妈15岁就入党了。

我对母亲知道的甚少,有一次我对她耳垂上的耳洞发生了兴趣,我说:“你们这些革命者还戴耳环啊?妈妈说:“参加革命的时候,走得勿忙,什么也没带,从小外婆给的金耳环,早就当党费交了。”

母亲在我眼里一直就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妈妈,尽管家里随处可见她穿军装的照片,但我从不知她在军中的职务,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哪个部队的。直到陈毅去世那年,我见父母哭得两眼通红,方才如梦初醒,知道他们曾经是新四军。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母当着我这个孩子的面痛哭,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小心翼翼地问母亲:“你们怎么会对陈老总有这么深的感情?”

妈妈说:“你爸爸外语好,参加革命前是美国教会学校毕业的,笔杆子硬。解放后,陈老总想调他去外交部,他舍不得这身军装,就推荐了另外两位同志去。现在都是驻外的大使,就是你经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那两位。”

如果不是这次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和陈老总还有这么一段渊源。

我参军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少说多做,别人的好处要背后说,缺点要当面说。”我说:“为什么?”妈妈说:“缺点背后说人家没法改啊,好话当面说不是恭维人吗?君子不做这样的事。”

妈妈如果九泉之下有知,一段时间世风竟是当面说好话,背后下绊子,不知作何感想?

我并不知道母亲年轻时的那些往事,平时看到的总是她忙碌的身影,我觉得她们那一代人早就把生命交给信仰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南京军区药训班学习,地点在浙江临安。一天,突然有领导找到我说:“刚才接到电话要你去无锡,车票已给你买好,现在就走。”领导一脸世界末日的表情,我预感不测,眼睛湿了。领导忙说:“别急别急,电话并没有说你母亲有事,只说在抢救。”药训班的领导和学员簇拥我上了长途汽车。我带着一丝侥幸心理,到了无锡101医院门诊部。被告知:母亲车祸,当场死亡。听此言,我立即昏死过去,医生护士手忙脚乱把我抢救过来。

后来的追悼会是我有生以来出席的最为隆重的追悼会,有100多家单位发来了唁电,李德生和夫人也发了唁电。市委大礼堂挤满了人,很多人只能站在礼堂外的空地上,最后连礼堂外的空地也站满了人,人们只能站在市委大门外的街道上……追悼会上惊天地动鬼神的哭声至今还常常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最令我们姐妹感动的是,她的部下连夜给母亲赶制了一件呢子大衣,哭着说:“你母亲太朴素了,连一件像样的呢子大衣都没有……”

母亲的战友和同事哭得比我们孩子还伤心,坚持不让我们孩子守灵,她的战友和同事集体为我母亲守灵7天。母亲的一位单位同事在我耳边说,我以后或许再也碰不到这么好的领导了。

追悼会后,不断有工人农民到我家来还钱,说是母亲借给她们的,数量不多,也就几元,几十元的。父亲知道,那是母亲在基层搞调查研究时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并不是借给她们。就说,她不是借给你们,是帮助你们的,别还了。

正是追悼会那一天确立了我的三观,也是在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母亲在那些普通群众心中的份量。

受《铁军》杂志编辑之约,要我写一篇有关母亲在新四军的文章。我真是万分为难,因为母亲几乎从未和我讲过她在新四军的故事,只好请教我的几位姐姐。几位姐姐都说:“平时,妈妈从不和我们说她的革命经历。”只有仍在军中的三姐说:“我可以提供一个细节:有一次我的一个战友结婚,她母亲给她一个金戒指。我回家问妈妈:我那个战友的母亲和你背景差不多,她有好几个金戒指,每个孩子都有,大小不一,你打仗的时候就没有看到?”

妈妈说:“打鬼子炮楼时,何止金戒指?金项链,金手镯多的是。”三姐问:“你就没拿点?”妈妈说:“谁拿那个,明天活不活还不知道呢,都抢武器。”三姐还说:“我以为妈妈要说什么革命大道理,或者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想到她说的是这个,可见那时的新四军战士随时准备牺牲。”

有这么一支军队,有这么一群人,中国革命怎么会不成功?!

母亲仙逝已经38年了,她的墓地已经演变成一个风景旅游区。有一次扫墓我竟然找不到准确的地点,找到墓区管理办公室,那位同志很热情地说:“是烈士墓吧?”我说:“是。”陪我去的妹妹说:“不是。”那位同志说:“是革命良母李林之墓吧?”我说:“是的。”那位同志转过身对我妹妹说:“你怎么说不是呢?我们这儿就一个烈士墓。”在我妹妹心中只有牺牲在战场上才叫烈士。那位同志又说:“在我们心中,打过日本鬼子的都是英雄,都是好样的,死后都是烈士。”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我看到有关新四军的电视剧,看到荧屏上那些美丽清纯的新四军的女兵,我就会热泪滂沱。女儿总是很惊诧地问:你为什么会哭?我会在心里说:因为我见到了你的外婆……

(肖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奖,报告文学《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获改革开放30年征文金奖,入选普通高中课程标。长篇报告文学《天降大任——吴栋材与五个村庄的命运》获江苏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

猜你喜欢
追悼会入团新四军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聚餐
追悼会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昨晚没睡好
入团感受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团
团的知识问答
不要不发展“大青年”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