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霞 杨启强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教学要符合科学课程的特点,具有开放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关注学生亲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创新;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既是基础课程,又是科学教育的启蒙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以发现、探究、创造为根本途径,获得科学知识。综合实践课程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以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作为探讨的主要内容,同时以研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性课程。其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随着教育教学不断的改革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的产物,课程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把综合实践课程和科学课程融合、渗透在一起,使综合实践课程成为科学探究的主阵地,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载体。下面笔者结合科学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科学创新教学策略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搭建开放的教学平台,在大自然中寻求科学的奥秘
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具体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进行科学探究,并保证给学生提供条件和机会,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究,利用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归纳和整理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针对具体的问题精心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并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来获取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升科学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这样综合实践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和手脚,而且培养了科学能力,形成了科学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走进神奇的宇宙世界,走进微小的生物世界,遨游知识的海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借助实践活动,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工厂,观察生命的成长过程,探索动植物出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自然过程,参观生产线上物品的制作过程和制作工艺。走进自然界,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庄稼,草地,勤劳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学生只有认真地观察,切身体会,才能真正感受科学的奥秘,理解有关动植物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了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提高了和同伴交流,分享成果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真理源于实践,实践又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综合实践中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前,对于活动主题的提出、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措施都要进行科学的论证,根据具体的内容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得出恰当合理的行动建议,在活动过程中,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搜集的信息合理有效地取舍,对实践结果撰写等都要详细计划、安排。使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成为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且成为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
二、设计生活化的实验内容,在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针对自己的疑惑,提出了问题,针对问题,经过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和反复的推理验证,再加上自己深入的思考,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自己的假设猜想,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在探索过程的设计中,教师鼓励学生设计与假设或者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来反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科学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运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试一试等方式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收获知识。如在教学《水》时,让学生用眼睛看一看水的颜色,让学生尝一尝水的味道,让学生摸一摸水的存在形式,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会发现,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而有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为水是白色的液体,这是学生探究的结果,也是符合事实的,那么教师要在肯定探究的过程的同时,让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取纯净的水,然后再去观察。这就要让学生知道,验证假说或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样让学生明白了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实验的条件,从而有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总之,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拘泥于课堂,学校的围墙之内,钻研教材,而应以活动为载体,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获得途径,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编辑 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