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有效性研究

2019-07-11 11:04史生红
新课程·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转变教学方式

史生红

摘 要: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转变了教学方式,才能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学方式;转变;有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呼声日趋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成了课程改革的瓶颈,严重地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改变传统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些都是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新型的小学方式首先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始终贯彻落实“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较高的学习兴趣。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倾向性、学生的特征、教学内容的特征等合理地选 择搭配多种教的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那么如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为学生创设一个碰撞智慧、情感启迪的舞台

1.做好学习的组织者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绝对权威者。而新型的課堂教学方式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组织者。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求教师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及时捕捉和把握学生的思维情况,适时调控,给予肯定和帮助。教师还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求知氛围,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性和审美辨识能力。

2.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有限,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理解的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协调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引而不发,导而不露,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引导是一种启迪,当学生困惑,不知所措时,循循善诱,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潜能;当学生畏惧困难退缩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格式化,而是要寻找闪光点,肯定成果,激励行为,点燃学生内心的精神之火。

3.成为课堂参与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质疑,乐于倾听学生不和谐的声音,平等交流,共同探求知识,并适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拓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创造性。

4.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合作是高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拓展他们的思维,提升思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供自己的思路、见解,让学生作为参考的标准,结合自己的思维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合作中,师生互相沟通,相互信赖,共享知识的经验,实现自我超越。

二、蹲下去教学,站起来评价,构建和谐活力的精彩课堂

1.蹲下去教学

“蹲”是尊重,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最好的诠释,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具体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学生的眼光解读文本

文本的解读是各学科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不仅要求教师以专业的眼光,丰富的视角来审视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价值的延伸和取向,以及实际操作的价值意义,而且从学生的视角来说,我们要根据教学对象,用学生的眼光,用学生的童心,学生的视角和生活去解读课文。

(2)用学生的视角捕捉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都贴近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些语言典范、优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特定言语智慧。但这些语言应用,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

(3)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

在文本解读中,如果教师依照自己的眼光去阅读,就会深刻地挖掘文章的内涵和外延,才能透彻地理解文本的意义,但如果教师用学生的眼光去读文本,揣摩自己的阅读过程,就会在阅读中产生许多质疑问难和新颖的问题,沿着这些问题,往往会有许多独到的发现。与此同时,便可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的方法,做好教学的预设,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2.站起来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评价是肯定学生成果,弥补不足,激发学生兴趣必不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学评价需要站起来,甚至于挺直腰板,评价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只有高屋建瓴,才能使学生有长足的发展。平等是评价的基石,平等可以增进感情,是融洽关系的推进器,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发自内心的评价,才能起到激励、激发的作用。

总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虽然有着重要的实施意义,但是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逐步地去转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转变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