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仕武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多年来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算一堂好的历史课?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大量的听课交流再加上反思总结,我对这一问题有了自己的结论:一堂好的历史课(特别是初中历史课)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有趣、有料、有效,即课堂教学要有趣味性、要有好的材料或好的解读角度、要能很好地落实课标的要求。第一个目标的实现依托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专业功底,而后两个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教学立意。好的立意从哪里来?我认为对课题进行深度解析以获取教学立意是个很好的思路。
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为例,谈谈如何从课题的深度解析中获得教学立意,包括导入立意及主线立意。
一、导入立意
我们可以这样解析课题:“三国鼎立”是一种格局,即魏蜀吴三大军阀集团相互对峙的一种态势。“鼎立”一词的使用很有讲究,首先是因为常见的鼎有三足,可以对应三大势力,其次是因为鼎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有着特定内涵——它是王权的象征。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便有了如下的设计:
展示网购的两个迷你铜鼎,一为三足圆鼎,一为四足方鼎。告诉学生古代铸造的铜鼎之中,以三足圆鼎为主流。而鼎的功能则经历了“食器—礼器—政权象征”的转变过程。
鼎作为政权的象征传说自禹建立夏朝始,后商灭夏,鼎迁于商,武王伐纣之后鼎又迁至洛陽。后来秦朝建立之后九鼎下落不明,而政权象征遂又变成了传国玉玺。但鼎作为政权象征的文化意义却得以延续下去,比如后来出现的“楚王问鼎”“问鼎中原”,再比如东汉末年出现的“三国鼎立”。
由此步入本课正题。
二、主线立意
三国这段历史时期因为大量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三国演义》的演绎而家喻户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耳熟能详的,如此一来反而给教师的发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故事缺了悬念也就变得索然无味。所以,如何来构建本课的讲授思路,成了我教学设计时最为费神之处。
后来,我仍然着眼于“三国鼎立”一词的内涵:魏蜀吴三国各拥精兵,各占地盘,相互对峙,势力均衡,这是一种政治格局,而政治格局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结构,又有其产生、发展、稳定及终结的过程。于是,我反复琢磨,以政治格局演化的五个阶段即:“乱局—谋局—入局—定局—结局”来串接这一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具体如下:
(一)乱局
1.因何而乱
乱局是东汉末年各种政治势力变化消长的结果。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交替执政,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农民起义。东汉朝廷无法镇压叛乱,便将地方上的刺史升级为州牧,让他们招募兵马进行平叛,结果导致州牧力量做大,进而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2.乱得如何
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彼此之间经常发生混战,如此一来就苦了天下的老百姓。人民游离失所,朝不保夕,于是大量流亡,人口锐减,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的悲惨景象,这也使得人们发出了“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的感叹。
3.如何收拾
面临这样的乱世,我们不禁要问:谁来终结这个乱世?谁来救民于水火?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军阀,那结束这个乱世也得靠军阀,当然得是其中最强大、最有能力的军阀。
纵观当时的天下,能终结乱世者非曹操、刘备与孙权等最出色的军阀莫属。三大军阀之中,曹操崛起最早。曹操崛起的主要因素有二:政治上,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经济上,采用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官渡之战中,虽然曹操处于劣势,但因战术运用得当,最终打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官渡之战之后,天下的局势逐渐趋于明朗,此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将来谋划大局,于是便进入第二个篇章。
(二)谋局
首先,曹操对于时局有全盘规划,可概括为:一统天下,唯我独尊。
东吴鲁肃给孙权制定的方案简言之:两分天下,徐图进取。
公元207年,寄居刘表之下的刘备三次光顾诸葛亮的茅庐,请出了一代高士孔明,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内中主张:三分天下,联吴伐曹。
三种大局规划彼此冲突,天下会进入哪一种格局?
(三)入局
三种方案,到了公元208年,实际只剩下了两套方案,因为随着荆州主刘琮的投降,曹操势力大涨,东吴孙权已经失去了独立抗击曹操的可能。于是,鲁肃适时调整了自己的规划,改为联刘抗曹,和刘备集团的方案已经殊途同归。
那么天下局势是一统江山还是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孙刘两家各自抢占地盘,很快形成势力均衡的局面,所以我们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定局
之所以说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而非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因为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其一,三国疆界未定;其二,三国国号未成。
1.定界
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势力很快扩张到几乎整个荆州,并于数年后吞并了刘璋的益州;曹操赤壁之战后,全力在北方经营,最后统一了北方;东吴向刘备索取荆州未果之后,利用关羽的失误,夺回了荆州并杀死了关羽。此后,三方疆界大体稳定下来。
2.定名
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其子曹丕继位魏王,不久逼使汉献帝禅位于他,称帝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并于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五)结局
263年,司马氏家族灭掉了刘禅的西蜀政权;266年,司马氏家族篡夺曹氏家族的政权,建立了[晋]王朝;到公元280年,司马家族扫平了孙氏在南方的帝国。至此,中国重新归于一统——[三国]这个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大传奇时代终于结束了
本课讲授中,因为我采用了基于课题解析的立意策略,导入与主线设计既紧扣教材却又别出机杼,将孩子们熟悉的史实以一种全新叙事结构呈现出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