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伟
学习共同体最早是从经济领域提出的。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后来引入教育领域。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聚焦于教师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提升教师个人素养及学校教师团队整体修养为宗旨的学习型、成长型组织;是学校统筹安排下的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的系统。其成员以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为主体,同时有教育家、学科专家、教研员、教育领导、教育服务人员,具有多样性、异质化的特点;成员之间通过团队学习模式交流合作共享,在实践、反思中实现超越与发展。
价值取向
共同的信念、价值观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构建的基础与保障。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作为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灵魂,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构的内在价值导向。同时,围绕学校“一个学校 · 一个时代”的办学目标,提出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愿景:回归本真,做纯净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育人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胸怀和家国情怀的“天地学子”。教师学习共同体目标是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以端正的行为示范陪伴成长。教师追求的不仅是成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是大学教师,还是“教师的培训师”,成为教育家。
学校教师共同体的共同愿景重要之处在于,它是来自于全校教师的价值取向,是经历了全校教师的集体大讨论“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文化”“什么是好制度”后产生的共同追求。它激发了教师的热情与抱负,也激发了教师互动共筹、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向心力量。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流程运转、职能规划等最基本的结构依据。组织架构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共同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安排,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架构的设计受到学校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组织规模、教师结构、组织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组织架构模式。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现阶段的组织架构模型如图所示。
扁平化的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厘清了学校、学术指导委员会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关系,充分培育学校学术文化,充分尊重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充分引导教师跨学科、跨学段进行教学研究,充分体现服务理念,保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架构稳定、合理、适切。
相关制度
制度建设促进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管理民主、管理规范、评价科学。学校教师共同体的制度形式包含正式的已经成文的行为规范,也体现在非文本的活动与变迁之中。
学校遵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参照教师的成长意愿,围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维度,在“健全人格与职业道德”“学科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四个领域拟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20条专业发展目标,从“师德修炼、文化修为、学术修為、专业修为”四方面制定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标准。
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培训是成长福利,团队是最好专家,总结是精神享受,合作是必由之路”的表达,其背后渗透着不成文的文化制度:培训制度、合作制度、反思制度;学校也形成了以“学术积分”“学习积分”为主体的双积分制度,还有《内训师管理方案》《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三级课题管理办法》《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等成文的系列管理制度。制度建设建立了有效的集体激励原则和个人激励相结合的机制,重视榜样的示范激励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也体现了教师职业吸引力,完善了民意表达途径,形成有情怀、有尊严、有学术味道的学校文化。
任务安排
围绕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本质,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学习主要有讲座培训、教师阅读、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多种形式,也有根据教师个体特点设置的因需而生的教师工作室,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设置的学习团队,如骨干教师团队、新教师导师带教等。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任务安排可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做前瞻性、可行性的任务安排。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我校一直面临着生源扩张、大量新教师入职的状况,学校在2015年就对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配置进行了前瞻性设计,对未来教师共同体的发展做出规划。
对于学校“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状况,教师共同体每一个时期有每一个时期具体发展任务;对于教师个体成长来说,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如何以教师共同体带动共同体上的每一个面、线、点向着新的方向前进,去争取更大的胜利?答案是:一步一步打小胜仗。
学校教师共同体按照年度进行规划,稳扎稳打。学校建校初期(2014年),教师平均年龄34岁,根据教师共同体年轻化的特点,充分利用团队成员自身的优势,设计并启动了这样一项打造优秀教师团队的工程——Teachers Improvement Program(TIP)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旨在提升教师素养,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从容行走,优雅为师。
学校建校五年后的今天,教师共同体建设日趋成熟,以内涵发展为路径,以“内训师”“科研项目”“成长伙伴+师徒结对”“全息课堂教学”等为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同体学习。学校变革循序渐进,每次迈出一小步,每一步产生一种“胜利”的感觉,这种“胜利”产生学习共同体的激情与能量。
资源筹措
资源筹措是指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和程序,从不同的渠道,筹措学校教师发展共同体成长所需资源的全过程。优质资源的引领保证了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也保证了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品质提升。
1.引进来
学校引入专家资源,大学教授和中小学教师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聚焦中小学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在多样化交流实践中,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育理论,又通过教学实践发展教育理论。
北京教育学院为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成立了“学术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移植和沉淀了学院“顶天立地、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学院的大学教授走入课堂,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课堂诊断,以“一对一”“私人定制”的方式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五年时间,始终以“三高、三带、三学、四把关”的方式推动学校教师共同体高位发展。
“三高”指的是学院科研处选派32名思想站位高、师德修养高、学术水平高的专家作为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三带”指专家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带师魂、带师德、带师能”;徒弟坚持“三学”:学思想、学做人、学本领。“四把关”则是专家为学校把关:教师招聘,把好招聘关;岗前培训,把好培训关;课堂指导,把好教学关;学术引领,提升学术关。
2.走出去
北京教育學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虽很年轻,但因北京教育学院优秀文化原力的移植,文化传统变得厚重。文化原力移植促进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在传承中转化,在实践中创造,内生新原力、形成新品质、赋予新价值。
学校优质资源辐射,与陕西、福建、河北以及北京通州、昌平等地的多所学校结成“手拉手”伙伴关系。学校内部培训师精品课频频受邀,走入其他学校进行教师培训,内容涉及学校管理、科研课题、学科教学、德育管理。学习共同体“朋友圈”扩大、升级,呈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活动原则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需要对教师队伍结构、教师能力、岗位特点进行精准分析,科学定位,合理设计,满足不同教师的素养提升需求。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有以下原则。
(1)多维立体原则。设计分岗位、分学科、分学段、整合学科学段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目标体系,发挥市、区、集群、校的联动作用,形成严谨精细的学习组织,优化学术氛围,促进学校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
(2)分层分段原则。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和教师实际情况,分层次(新教师、发展期教师、成熟教师)、分阶段(每学年为一个阶段)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满足个性需求,满足长远发展。
(3)能量维系原则。教师学习共同体,始终要在遵循教育规律、保持教育定力的前提下健康持续开展,学习内容要和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删减与新增项目,保证学习共同体在运动中发展。
(4)合作共享原则。借助北京教育学院的国际研修、协同创新等项目,区级“春”系列、“领航”系列项目,集群内部研修项目,与市外学校“手拉手”,挖掘、整合多种资源,将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5)多元自主原则。探索自主研修方式,设计以“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的研修课程,教师自主选择、自主研修,实现自主发展。探索精确管理方式,加强对教师结构能力素养的精细诊断,设计穿越多种边界的研修课程,实现教师能力结构跨越学科、学段,视野超越教材、教参,进而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6)鼓励精进原则。学习精进,鼓励先进,允许后进,淘汰不进。与过去鼓励先进、批评后进的评价方式相比,基于学生发展素养培育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基本价值取向是珍视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不断发展的动力,激励每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习促进发展。
总之,构建有效的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价值观的行动轨迹,彰显了教师共同体的职业幸福。对话分享的机制,对实践的讨论、反思与再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爱学习、会学习、能教会学生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