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这为基础教育的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和根本遵循。
无体育不清华。成立于1915年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前身是成志学校,而今提出成志教育,尊重百年传承和弘扬优良的体育传统,走出了何姿等六位奥运冠军。结合当下儿童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以“成志”为突破口的系统育人理念,我们把“以体育课程为核心撬动学校整体育人,把体育当作成志的最好载体”的理念写入《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成志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全校体育育人指南,撬动学校的整体工作。
自2011年以来,清华附小从学校内部的顶层设计、课程建构、实施方略、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荣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立足于优质落实国家课程中的清华附小,一直“寻找自己学校的行走方式”,提出了“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建构了“四轮驱动”的课程与实践体系。
第一个轮子:“1+X”成志体育课程体系
“1+X课程”体系既是学校整体结构体系,又是一种关于课程的指导理念。在这种理念下,逐渐生成了许多单个学科的“1+X课程”子体系,“1+X”成志体育课程就是其中之一。
(1)纵向构建成志体育课程梯度。我们把小学六年分为纵向成长与成志的三进阶进行构建。低学段叫启程课程,强调“基础牢”,尊重其“天资与性情”,发现与激发兴趣;中学段叫知行课程,强调“腰杆硬”,针对学生身心处于“U”型底部发展期,砥砺其意志与行动,获得乐趣;高学段叫修远课程,强调“起点高”,关注学生身体处于第二发展期、创造与逆反期,培育其理想与抱负,逐步形成自我志趣。三个学段,强调价值观元素,从若干成志体育课程出发,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把握教育的节奏、提高体育教育的品质。
(2)横向搭建成志体育课程内容。课程是通向学生身心健康的跑道,整体构建身心健康居于首位的“1+X课程”体系。
“1”:优质落实的国家基础课程。而在这其中,国家课程又是跑道中的主渠道。以坚持优质落实国家基础课程,优化整合国家基础课程内容及课程大、中、小、微课时和灵活空间使用等设置,以“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体育基本原则,形成必修的“1”,即每天一节体育课、一个健身大课间、一个体育自主选修课。
“X”:由“1”生长的儿童个性课程。指向兴趣选择、乐趣定向、志趣扬长,在优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菜单供给。例如:晨练微课堂、马约翰杯十大赛事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学生水木秀场等儿童个性课程,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丰富且具备选择性的课程供给。不仅如此,对于学校现有条件无法满足的,如马术等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项目,学校积极鼓励并努力提供路径。
学校现有12类体育社团,参与体育专业社团学生共计880人左右,占学校总人数的42%,实现热爱运动的学生在校全天运动的时间多达2小时20分钟左右,每个人至少掌握两个体育项目——足球+游泳。
从2011年至今,每天早晨的练微课堂“我练我秀”,至今累计已超过2万人次;每周三中午的“水木秀场”,展示榜样学生的运动技能,建立体育运动的同伴文化,参与人数5000人次以上;坚持近10年,每年评选“十百千”体育成志榜样。
第二个轮子:“四动”课堂动力系统
有了课程建构下的课堂实践探索,才会直击问题本质,抓住关键问题要害,没有“成志体育课堂”,学校体育的发展都是空谈。那么,怎样避免“学生爱体育而不爱体育课”?围绕“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教育原则,学校从学习目标与儿童的实际获得出发,确定体育学科配套的细化标准,形成课堂动力系统。
(1)问题驱动:学习内容的原生价值与学生学习的需求点和生长点链接,形成驱动学生好奇与内生力的主问题、问题链或问题组,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安全意识。
(2)情境調动:情境贯穿学习全过程。学生自始至终浸润其中,全身心投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式地系统带动运动技能提升、增加运动负荷,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拥有为志向而锻炼的激情。
(3)工具撬动:以工具为脚手架,多感官协同,个体学程可视化。教师准确把握不同类别学生学习的需求,切中学生学情的起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破解学生运动技能提升的卡点和难点。
(4)平台互动:师生将分散、隐藏的个体化运动技能、信息资料、问题反馈等建立平等互动机制,达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合作,实现多向互动。学生在运动中张扬个性特长,体验成功的乐趣。
把课上好是基础师德,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最崇高的师德。“四动课堂”动力系统,成志体育课堂,不能陷入技术层面,更不能落入训练唯一的窠臼。体育教师要努力实现“我是教体育的,我是教人学体育的,我是用体育教人的”的境界。
第三个轮子:资源与安全保障
1.打通家校共育渠道,创造共同认知的源泉
家校共育,形成开放的育人场域。学校成立校级、班级、社团三级家委会体系,让家长成为学生强身健体的千军万马。每年的运动会、马约翰杯足球联赛等重要活动,都由家委会组织和参与,连续8届,累计已评选1000余位足球爸爸和足球妈妈;每学期的家长会,体育老师都会走进班级,发布学生体质发展报告,为学生的假期锻炼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每次寒暑假,家校共育亲子共同参与运动项目打卡,连续5年评选十大成志好家风家庭,鼓励更多家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2.构建专业化+开放式的教师队伍师资保障
(1)强健队伍,形成全员体育。18名体育教师,涌现出“全国十佳体育教师”以及多位全国级“优秀教练员”。(2)严格把关,事业留人。经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目前学校外聘足球、冰球、篮球等专业教练26名。(3)长聘专家,跟踪指导。长聘来自于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成立体育导师团和学生个体体育成长数据跟踪项目组,建立“大、中、小一条龙”的体育培养中心,形成研究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