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玉维
“抖音及类似小视频的利与弊”“家有‘二宝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小学生是否有必要花时间上课外班”“网络游戏对小学生的影响”……
这些话题都是小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题目,5月上旬,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万柳校区和红山校区六年级的小学生们,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场“大考”,800多名毕业生携历经5个月研究出的成果一一194份毕业论文,接受了“导师们”的现场答辩。
不仅如此,家长们通过直播的方式可以看到23个会场内,孩子们进行论文答辩的表现情况,这次直播引来了3万多人的围观。
论文主题广泛 专业导师团队掌舵
194份论文共包含了9大类别,比如健康生活类、信息技术类、艺术类、生物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语言文学类、历史文化类、数学科学类、学校生活类等。学生们的论文关注到的主题和问题广泛,上至国家大事、社会问题,比如中美贸易战、大国崛起、国足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现代支付方式调查和未来发展;下至家庭、学校和身边的事,比如二孩、课外班、网络游戏、追星等问题。
本刊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每一个答辩的现场均有4位以上的“导师”坐阵,导师们的名字、所学专业、单位职务清晰明了,比如有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大学工学院等背景,当然不少导师的另一个身份是学生家长。
导师们的问题也是直截了当,并不因为台上是小学生而网开一面,而是直指论文痛点、难点、要点,有的问题还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台上不少孩子们表现得很淡定,一一接招、毫不怯场。一问一答也堪称现场的重要看点了,导师们感受到了小学生独特的思考问题视角。小学生们也在回答问题中反思论文需要改进的地方。
据毕业论文项目的负责人张燕青主任介绍,每篇论文的项目小组从成立团队,确立项目主体到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对比分析、研究讨论,到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经过了5个月打磨。
在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导师。不但由老师、家长担任导师,校长等管理层也会受邀担任孩子们的导师。学生们通常要分工合作,制作调查问卷、访谈采访、实验研究,有的小组还专门研究了自己学校的课程设置。
对于很多专业领域的研究,老师们还会邀请校外的专家,为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早在毕业项目发布时,老师就发布了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小、近、实”,引导孩子们更贴近真实,研究生活中的小事。经过4年的毕业论文实践,今年这届小学生的论文多了很多对身边实际问题的研究。
00后网络原住民 12.3%关注电子产品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生们是电子产品的原住民。本刊记者统计发现,194份论文中大约有24份论文与网络游戏、手机等内容相关。比如网络游戏对小学生的影响、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研究与调查、手机的利与弊等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占比达到了整体论文数量的12.3%。
网络调查显示,小学生群体最流行的是抖音等小视频软件,194篇论文的标题可以侧面印证这一点,其中有3篇涉及抖音这个话题。身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们,深受网络时代的影响和浸染,小学生们还关注二维码原理、支付宝、微信红包等话题。
《小学生手游充值情况研究》的论文,分析了当前手机游戏对小学生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的手机普及率,以及在手游方面的真实充值现状,同时也调查了父母对孩子在手机游戏方面充值的了解程度。
参与这项研究的六年级(12)班的彭子翔、陈嗣源、刘成康、岐鑫桥、万宸翎同学,一共收集了252份问卷,其中4~6年级学生的问卷108份,因考虑低年级学生大部分在父母的监管范围内,而高年级学生处于第一个叛逆阶段,自主意識比较强,最终本次调查结果仅对108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的分析结论显示,男生手游消费84%在每年200元以下;女生手游消费100%在每年500元以上,说明虽然女生玩手游的比例低于男生,但是一旦迷恋在充值方面会比男生更没有自控力。
《论手机对小学生的利与弊》一文,通过问卷网调查了4~6年级的243名学生,发现目前95%的学生都在使用手机,从使用频率来看,28%的小学生每天都在使用手机;过半数同学平均使用手机时间在30分钟以内;从使用手机的内容来看,70%的小学生用手机查找学习资料,同时46%的小学生用手机来打游戏,44%的小学生用手机使用微信;54%的小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的影响弊大于利。
随着国家鼓励生二孩政策的放开,有2份以上的论文研究对象与二孩有关。《家有“二宝”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调查发现,虽然大家普遍赞成父母要“二宝”,但是,超过半数的孩子认为和“二宝”发生矛盾时,父母会偏袒“二宝”,有时会让自己很受伤。他们建议:不要经常对大宝发火,要调动“大宝”的优越感和责任感,当好老大。
看到这些丰富的调查,作为评委、家长一定是惊讶万分。不过,这些论文的背后却凝结着孩子们成长的历程,有的因为论文题目观点不同而吵架、有的为了完成一次现场问卷调查在地铁站遭到冷遇、有的因为实验失败不得不从头再来……
学校张燕青主任说,在论文打磨的过程中,她还时常发现孩子们做了很多调查、实验,但是对结论不自信,害怕被笑话,不敢将自己的结论写入论文,而是大量使用网上可查的精准性结论,“但是,恰恰是这些不成熟的数据,才最真实”。
参与过四届毕业答辩的迟利敏老师是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也是北京海淀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核心组员。她说,孩子对科学精神的认知,克服困难的方法,比研究本身更有价值,经过四年历练,孩子们的论文已经从过去追求“大”,到如今聚焦到具体问题的过程,实现了群体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