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和地震的关系初探

2019-07-10 15:41王秀娟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8期
关键词:强震太平洋气温

摘 要:统计1880—2010年全球地震年频次和气温年均值两组序列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把20世纪发震率最高的M=7.1和M=7.3的地震资料同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活动对气温的累积影响很明显,气温对地震所产生的响应也是较灵敏的;全球發震率较高的强震活动大多出现在全球气温的低温时期,强震的活动性同气温的变化趋势有特定的对应关系。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将越来越强烈。

关键词:地震;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强震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活动异常活跃,强震频繁来袭。以往的研究在探索地震与气候关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代表性成果[1]。具体而言,地震与气温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表现研究也在不断进展当中,徐道一[2]曾撰文指出,巨震连发期与气温寒冷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两者之间不一定是明显的因果关系,可能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地圈和大气圈等多圈耦合作用的表现。李保进和赵成鹏先后对云南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以往的震例中气温与强震的对应关系是比较明显的,表现为临震前震中伴随有大面积的增温现象[3]。2009年,王尚彦[4]等经过综合研究指出,地震前、地震时以及地震后,地震同气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是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领域,有望为地震前的预测提供支持。

1.数据资料

1880—2010年全球地震年频次统计资料经由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公开数据获得,全球气温资料经由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网站公开数据获得,气温资料是以1951—1980年的年平均值为基础的距平资料。个别年份的地震统计资料是缺失的,可能是仪器监测不出或当年无过大地震所致。

2 全球地震年频次与气温年均值特征分析

地震年频次与气温的变化特征。 图1为全球地震年频次及气温变化趋势,全球地震频次总体呈现缓慢的增长,21世纪以来地震活动异常活跃。气温年均值变化明显呈升高趋势,交替着某些年份气温骤然降低。

3 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根据1890-2017年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7级或8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5]。

拉马德雷冷位相为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6]。

3.1 中国7级地震的统计特征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3.2 全球高频率发生的地震多处于全球低温期

全球高频率发生的地震多处于全球低温期,且集中表现为强震。这说明较强的地震活动频繁并与气温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也从内容上反映了相关性分析的实质,即强震的累积影响就是其所引起的低温效应。对此,杨冬红等在他们的相关研究中给出了原理性的解释。在此补充一点的是,巨形大震(主要指8.5级以上的地震)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对应更是明显。结合本文所作的分析得出频繁的强震或巨大地震对气温的累积效果十分明显,较之温室气体对全球气温的影响,地震活动带来的气温变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可能大自然的节律调节远大于人类活动的干涉及影响。

4 结论

全球地震活动与气温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地震活动对于气温的累积影响十分显著;高频强震与气温低温期对应良好,突出的地震活动集中影响的结果很可能是随之而来的气温降低趋势。这种地震活动与气温的密切关系正在被事实检验着,全球地震进入活跃阶段与全球低温灾害普遍发生应该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赵成鹏.气象异常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震前兆[j].科学通报.1986(1):56-59

[2]徐道一.巨震连发期与气温寒冷期的对应关系[j].科学决策.2008(4):25-26

[3]李保一,赵成鹏.大地震前气象因子的外力作用[j].地震.1991(1):66-70

[4]王尚彦,谷晓平。地震与气象[j].贵州地质.2009,26(2):136-140

[5]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j].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6]杨学祥, 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j]. 百科知识.2008:8-9

作者简介:

王秀娟 女 出生年月:1971.12 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下流体工作。

猜你喜欢
强震太平洋气温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决胜太平洋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花莲强震!
强震的威力
2013年前郭M5.8级强震群序列特征分析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