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欢美
摘 要:本论文所用到的白平菇子实体是从菜市场买过来的,买回来后立即把白平菇泡进装有低浓度的酒精溶液里,时间大约是一刻钟,首先制作完一级种培养基摆斜面,经过高压灭菌后在无菌操作下将无菌的菇体放进斜面中,得到纯化后的一级种培养基。待一级培养基长出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后再进行二级种的制作及接种,在这个过程中要舍弃已被污染的菌种并且扩大繁殖,最后再制作三级种的培养及接种,此过程也是要在无菌的操作下完成,实验中的每一步都很至关重要,缺了某一步骤此实验则不可进行。本实验是通过子实体分离法获得的一级种,子实体组织分离培育母种的方法其实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法。此种小规模的生产食用菌的方法很简便,操作容易,可控制的范围广。
关键词:白平菇 ;无菌 ;无性繁殖
简介
本科专业是生物科学,对食用菌的认知程度很感兴趣,食用菌涉及面广泛。在这里我主要探究的是白平菇,在生活中需求量大,并且可以利用子实体组织培育母种简单方便。培养起来快速,在小规模的食用菌生产中,其培养料的过程相对简单,并且不需要过强的阳光照射,再者其营养价值高,氨基酸成分齐全,所以本论文研究的是怎样去培养白平菇,白平菇在培养方面是否真的很简单快捷。
白平菇的概述
白平菇名侧耳、黑牡丹菇、蚝菇等,它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氨基酸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白平菇性温、味甘,可以散寒气,也可以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它是在现代国内外发现的两千多种的食用菌中,属于生长迅速、个体较大的一种质嫩味道鲜美、其中营养價值也相当高的大型食用菌。可以大范围种植,也可以小范围栽培,生长的条件并不是很挑剔,适应性相对于强,种植时间不限制。味道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所以它的种植是很有前景很有市场的。
白平菇的栽培方法
目前来看,白平菇的使用栽培技术方法各式各样,最常见的是塑料大棚栽培,室内菇室栽培。
白平菇的生产意义
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调节妇女更年期的综合征、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于肿瘤的细胞有非常强大的抑制作用、免疫特性好。
食用菌的加工意义
因为食用菌是含水量特别大的食品,所以保藏起来需要制成干制品,若出菇后采收了,没有适当的保藏起来就会很快发生腐烂、质变和开伞,也更可能会丢弃了商品本来的商品价值。对于目前来说,食用菌的深层次加工成商品的种类非常少,所以挖掘这方面的内容,开展食用菌的深层次加工,开发食用菌的一系列的产品种类,是走在食用菌拓宽生产领域和销售市场的最主要的途径。
食用菌的食品加工种类
①平菇肉松:选择新鲜的白平菇→洗干净切块状备用→加水淹没浸湿→放入水中煮开→碾碎→变成小火慢煮→一级成品→需要油和葱姜蒜,并且混匀→小火慢慢炸→烘焙→袋装成品
②酱渍风味平菇:选择新鲜的白平菇→挑选→洗干净切小块状备用→慢脱水→小火慢炸→酱渍→进行工业细菌杀除→袋装包装成品
③平菇饮料:选择新鲜的白平菇→洗干净→选择合适的称重量→磨成浆汁→液体煮开→冷凝冷却→工业过滤→合理调节配置→倒入一定量的液体定容→用罐装→进行工业细菌杀除→成品。
1.4实验目的及原理
1.4.1实验目的
分别掌握白平菇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的成分与配置方法、一级种纯化的方法以及掌握一级种到二级种接种,二级种到三级种接种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1.4.2实验原理
食用菌的菌种通常分为三级,一级种即母种,这次实验的方法是通过子实体分离法获得的一级种,其次,二级种的培养基需要在碳源的基础中添加氮源,并且还要通过生石灰调节PH值,灭菌的时间需要两小时以达到灭菌充分的目的。再者,与二级种相比,三级种培养基的配方与其差不多,就是缺少麸皮,这是因为在三级种的配置中不需要丰富氮源,并且培养基应该保持无杂菌污染。最后,经过二级种的培养后,菌丝体数量多,这时就可以用于大规模进行白平菇二级种到三级种的接种了,三级种的菌丝体应该封闭无菌,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菌丝体成长到覆盖整个灭菌袋后,这时应该打开菌盖了,是为了方便子实体的生长与伸长,待子实体长出后每天要给予一定量的水分,避免子实体太过于干燥。
1.5菌种保藏原理
食用菌种一般得到合理的保藏,就可以保持它的新鲜度。其基本原理是保持低温、氧气含量低以及水分少干燥的外部条件,阻止菌丝体的生长发育,这样菌丝体可以进行缓慢的新陈代谢功能,使菌丝体处于半休眠的状态中。实验中菌种的保藏方法有很多种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的保藏方法,多数如简单一点的就是低温保藏法,液体石蜡法等诸如此类的。本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斜面低温保藏法。
参考文献:
[1]黄清荣,蔡德华,王淑芳,王艳华.“三菇两菜”立体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05):12.
[2]兰云龙.蓝白平菇的特性和栽培技术[J].食用菌,1996(02):14.
[3]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J].农村百事通,2012(12):36.
[4]谢春芹,赵桂华,郑光耀,谢正林,陈艺,储成真,江裕娟.栽培3种木腐型食用菌的杨木废弃物配方选择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2,41(06):73-77.
[5]王彬,刘阳,柴建明,韩建成,张淑霞.白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9(04):231-233.
[6]张军娜,黄强,熊娟,何淑华,刘振国.杂交育种筛选抗霉菌性平菇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03):65-68+90.
[7]黄鑫贤.秀珍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9(07):18.
[8]张庆华,赵新海,钟丽娟,徐冲.辽西地区平菇栽培菌株的筛选比较试验[J].食用菌,2009,31(06):20-21.
[9]胡燕. 花椒籽残渣辅料对食用菌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10]郑素月,郑伟,邢志伟,卢月霞.冀中南地区16个平菇栽培菌株的ISSR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73-75.
[11]朱广凯. 种纯白平菇抓关键 高产质优多赚钱[N]. 河北科技报,2017-09-23(004).
[12]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J].农村百事通,2018(22):22.
[13]茅孝仁,史久浩.小白平菇规模化设施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1(01):64+69.
[14]张庆华,赵新海,钟丽娟,徐冲.辽西地区平菇栽培菌株的筛选比较试验[J].食用菌,2009,31(06):20-21.
[15]王彬,刘阳,柴建明,韩建成,张淑霞.白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9(04):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