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
在《鲁迅日记》中,90年前的那个夏天,1929年的夏天似乎特别酷热难耐,从6月到8月,屡屡出现出门吃冰消暑的记录。如“6月15日,夜同方仁、广平出街饮冰酪”,“6月26日,途经北冰洋冰店饮刨冰而归”,“7月19日,同雪峰、柔石、真吾、贤桢及广平出街饮冰”,“7月25日,在北冰洋冰店饮刨冰而归”,“8月2日,归途饮冰”。
众所周知,《鲁迅日记》简短无比,惜墨如金,重要的人事往来、购书账、经济收支是其主要记录内容,也统统只是一笔带过。而将多次出门吃冰消暑之事也记入日记,这在鲁迅1929年之前的日记中是没有的。这一方面说明,1929年的夏天确实热不可耐,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冷饮冰品的确让鲁迅很感兴趣。冰酪与刨冰,这两种消暑冰品,在向以严苛著称的鲁迅笔下,留下了记录,实在是颇为难得的。
单单听“冰酪”之名,会联想到这大约是类似冰淇淋的冰品,其中掺入乳制品较多,奶味較重,口感细腻。鲁迅在日记中不将其记为“冰淇淋”或者“冰激凌”的名目,恐怕还是别有所指的。因为查阅同时代文人日记中,1930年代左右身居北平的胡适,任教南京的吴梅等,他们的日记中都出现过吃“冰淇淋”或“冰激凌”的记录。应当说,冰淇淋这样的冰品,对于当时诸如上海、北平、南京这样的大都会而言,早已流行,并不陌生。鲁迅笔下的“冰酪”,应当是区别于“冰淇淋”的另一种冰品。
实际上,民国时代的冰酪,可能仍是一种刨冰。就拿曾在北平流行过的“雪花酪”来说,有的地方就径直称为“刨冰”。其做法是用带手摇钻的刨床,把冰块卡在圆盘上的卡头上,圆盘上有口子,口子上有长片的刨刀,用手一摇,冰被削成碎花,如同雪花一样,散落在下面的盘子里或小碗里,再在上面浇一些各色的调味汁。调味汁品种繁多,有各类水果汁、糖浆、乳浆,当然,也可能代之各类廉价的色素、香精、糖精勾调的浆汁,这完全是因人而异、丰俭由人的。鲁迅时在上海,个人收入不菲,估计所入的乃是较为讲究的冷饮店,一杯加乳浆的刨冰,他称之为“冰酪”,可能也会勾起他早年寓居北平时的记忆。
刨冰,不但是鲁迅颇为青睐的消暑冰品,即使今日,人们对其也相当熟悉与喜爱。顾名思义,刨冰就是将冰块作为材料,像刨木料那样,刨成冰屑、冰渣、冰沙等极微小的冰粒。之后,将其混合果汁或乳浆,用吸管来吃,感觉像是喝饮料(所以鲁迅称之为“饮冰”),口感极丰富,微小的冰粒在既融非融之间,给酷暑中的人们带来极大的享受。
刨冰在中国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宋时代。特别是在宋代,皇家和民间都有大量的冰雪从冰窖中拿出来供给使用,民间的冰雪买卖更是活跃,这当然就促进了冰食的发展和普及。唐宋人把冰雪直接入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冰雪化成的凉水,即冷饮;一种是敲成小块的冰块或未化的雪,这就是冰食了,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刨冰。在宋代,用冰雪制成的冷饮已相当普遍,至少在京城官宦人家中是比较流行的。《宋史·礼志》中有记载,“仆射、御史大夫、中丞、节度、留后、观察、内客省使、权知开封府”,这一级别的重臣,四时八节,皇帝都要有些特别的赏赐,其中,伏日这一天,要赏赐“蜜沙冰”。推测起来,“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也就是刨冰。此外,更有一种“乳糖真雪”,将碎冰之上洒上炼乳,简直就是古典版“冰淇淋”。
1929年的上海之夏,鲁迅明确地记录在“北冰洋冰店”吃刨冰两次(不知与如今尚存的“北冰洋”汽水品牌是否有关联);1930年7月,还有一次在一家名为“雪宫”的冷饮店吃刨冰的记录。别的“饮冰”记录则过于简略,无从得知是入冷饮店还是就在街边摊吃冰。
显而易见,鲁迅是相当青睐“刨冰”这种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冰品的,他曾多次与亲友一道,在酷暑中饮冰消乏,其乐融融。虽然因工作繁忙,鲁迅未能将这舌尖上的美味儿付诸更多的笔墨,却仍在日记中留下了蛛丝马迹,90年后的读者只要细心品味,不难从中觅获清凉。
应当说,迁居上海的鲁迅,在大都市中吃冰消暑,无论是进高档的冷饮店,吃国外进口的品牌冰品,还是随意就近在街边摊解馋,吃纯手工冰品,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而那些还留在北平的鲁迅亲友,则不免要为吃到肚里的冰品卫生状况有所担心了。
1930年6月23日的北平《世界日报》,有一篇《漫谈清凉饮料》的报道中这样写道:“供饮料的冰,在上海、天津、汉口、香港等地,完全是用人工造成的,冰质非常纯洁。唯有北平市面,日常食用的,多半是天然冰!在冬天,一般水塘里、水沟里,结成了坚厚的冰,到处去敲打,不管里面,有没有屎尿,有没有脏水,及其他乱七八糟的污秽杂质,一律搬到冰窖里,埋藏起来。到了暑天,便开挖起来,卖给人家食用。至于能否妨碍卫生,一律在所不顾。”
试想,这样的过了一冬的天然冰块,无论是加入到什么样的冰品中,吃到肚里,恐怕总免不了要稀里哗拉、一泻千里的吧。除了天然冰块,奶制品本身也存在卫生问题。报道中还明确提到,称在北平“有些卖冰淇淋、雪花酪的,往往到牛奶坊去买些残余腐化的,和到饮料里面。至于能否妨碍卫生,一律在所不顾……结果往往发生疾病” 。
好在两年后,北平协和医院的荣独山大夫等,发明了纸盒冰淇淋。其创制的初衷,主要还是从专业角度考虑,保证食品卫生安全。1932年六七月间,北平的夏季,因为有了纸盒冰淇淋的问世,人们又多了一份凉爽惬意又卫生可靠的消暑美味。而此时的鲁迅,依旧在上海“饮冰酪”,还有一天“大热,下午买啤洒、汽水廿四瓶”,可谓豪饮解暑,乐在其中。只是不知道,除了刨冰、冰酪、啤酒、汽水之外,鲁迅在上海可曾还吃到过纸盒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