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
【摘 要】在保证结构整体满足规范和受力要求前提下,从施工效率和结构受力合理角度对项目进行结构设计。分别对塔楼标准层结构布置、地下室楼盖体系和基础形式等进行结构优化。通过计算对比分析和优化前后平均材料用量对比,可得出从本项目优化可取得较显著经济效益。
【关键词】施工效率;结构优化;结构整体指标;结构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TU9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3-0159-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3.076
0 引言
该项目位于华南地区,建筑面积约30万m2,分为三期建设,均为住宅小区。原施工图已全部出完,施工开始前对图纸进行会审,施工单位反馈原结构设计施工较复杂且存在较多的优化空间。于是组织相关各方和设计院对设计进行优化,分别从施工角度和结构经济性方面进行优化,即节省土建造价,又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该项目均为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抗震等级为三级;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85KN/m2,地面粗糙度B类,层高2.9m~3m,地上部分高度为84~94m,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两层。
一般住宅项目建造成本中土建占比较大,尤其结构部分中两大主要材料—钢筋和混凝土用量是直接经济指标,与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密切相关。设计优化时分别从基础设计、地下室设计和塔楼标准层设计方面着手,从施工效率和结构受力合理性方面进行设计优化。
1 基础设计优化
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表明,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砂质粘土、④强风化花岗岩、⑤中风化花岗岩。其中⑤层中风化花岗岩全场地均有分布,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介于25-70间,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45Mpa,承载力高,为理想的桩基持力层。
原结构基础塔楼部分采用桩径1000mm冲孔灌注桩+2000mm厚筏板,其中为加大基础埋深在筏板顶部设置1层结构空腔层作为负1层底板,层高3米,该空腔层剪力墙拉直贯通,施工支模和拆模复杂。车库部分基础采用上反柱下条形基础+筏板兼做防水板,上反基础梁面高出底板面700mm,结构施工完成后需大量回填土且不便于机械作业。
本项目所在地区处于基本风压大,抗震设防烈度低地区,塔楼平面和竖向均较规则,结构高宽比约3.2,刚重比大,结构整体稳定性好,基础埋深在能够满足稳定性和抗倾覆的前提条件下,减少埋深可大幅减少土方开挖量和施工工程量。根据上部柱底内力,塔楼基础需采用桩基础。结合项目地的工程经验采用冲孔灌注桩为宜,施工方便,单桩承载力高。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按嵌岩桩进行设计,桩端全断面嵌入中风化花岗岩深度不小于2D。筏板底部所在土层接近强风化花岗岩,建筑负一层完成面标高为24.4m,原结构地块条形基础顶标高为23.1m,桩筏顶标高为19.0m,高差为1.3~5.4m,标高24.4m处基础已满足埋深要求。经验算,按照建筑筏板顶标高为24.4m,结构整体抗滑移和抗倾覆均有满足规范要求,于是可取消塔楼南侧无建筑使用功能的结构空腔层。另外原桩基布置采用等间距布置,桩中心与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合力中心距离较大,附加弯矩大,筏板厚度较厚且内力受力复杂,导致全楼桩数较多,筏板配筋较大。
考虑与地库的较好衔接,优化后塔楼基础筏板顶标高为为23.90m,取消结构空腔层优化桩基布置,采用冲孔灌注桩直径10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7000kN,墙柱中心线下布桩,经验算筏板厚度可优化至1500mm。地库部分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筏板兼做防水板,底板厚度300mm,柱下柱墩与底板设45°斜角进行过度,方便地基开挖和防水施工,受力合理。优化后基础布置图详见图1。
经计算分析,优化后的塔楼基础和地库部分基础受力均匀,抗冲切等受力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筏板和底板配筋大部分区域均匀构造配筋即可。优化前后经济指标对比详见表1。优化后平均混凝土用量节省36.19%,平均钢筋含量节省42.79%,如考虑土方开挖量和回填量、施工措施等,优化后基础方具有更显著经济效益。
2 地下室楼盖体系优化
该项目地下室2层,原设计地下室负一层和顶板楼盖均采用井字梁,原结构框架柱截面为600x600mm,顶板框架梁550×1000mm,次梁为400×700mm;负1层框架梁为550×900mm,次梁为300×700mm;顶板和负1层板厚均为250mm。计算结果表明,主次梁受力大、配筋大。导致施工模板耗费较大,后期机电管线安装复杂。
根据受荷载特点,对于荷载较大楼盖应采用加腋梁板或者主梁+大板方案,梁受力经济合理,对于普通楼盖,宜采用十字梁或者双次梁方案,使梁截面进行标准化,方便钢筋加工和楼板制作安装。针对楼盖面荷载的大小不同,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负1层楼盖采用十字梁,地下室顶板楼盖采用梁板加腋的大板结构形式,取消次梁。顶板框架梁截面为600x800/1000mm(端部梁高加腋后高度为1000mm),板厚为200/500(主梁边楼板厚度加腋至500mm);负1层采用十字梁,框架梁为400x800mm,次梁为300x700mm,板厚为200mm。经过结构计算分析,竖向荷载下楼盖承载力和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优化前后楼盖经济指标对比详见表2。优化后平均混凝土用量节省18.11%,平均钢筋含量节省21.59%,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 塔楼标准层设计优化
本项目为普通住宅,标准层平面统一,横平竖直。原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详见图1。从图1可看出,主要有下列不利因素:1)原结构设计墙肢厚薄不一且存在较多端柱;2)沿塔楼竖向高度墙体厚度和长度出现多次变化;3)梁截面尺寸规格不一;4)存在较多拉梁和外挑结构板。从施工角度看,结构构件尺寸如未能较好的进行归并统一,将导致模板耗费较多,钢筋制作类型也较多,施工成本较大且不利于施工工效的提高。
结合施工和结构受力因素,本项目主要为风荷载控制,原结构布置未能较好的发挥核心筒的有利作用,设计优化时,加厚核心筒与南北两侧单元的连接楼板厚度,计算按照弹性楼盖进行分析设计,墙体厚度自2层楼面开始,取消剪力墙大端柱,除周边墙体厚度为300mm外其余墙体厚度均为200mm,墙肢长度和连梁在塔楼标准层设计统一截面,外框架梁高度统一至窗顶,既有效提高结构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又可节省门窗过梁的二次施工费用。优化后结构布置详见图2。
通过结构整体计算分析,优化后结构整体指标较原结构布置更加合理,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结构自重较优化前更小,平均计算钢筋含量由45.74kg/㎡优化至40.45kg/㎡,节省11.56%,混凝土用量由0.34m3/㎡优化至0.30m3/㎡,节省11.76%,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结构计算指標对比详见表3。
4 总结
在保证安全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既可降低整体造价,又可提高施工效率。本项目从施工角度和结构受力合理性方面对项目进行设计优化,保证规范要求、结构承载力和具备足够的结构可靠度前提下,塔楼地上部分通过优化剪力墙布置,取消部分框架柱,增加户内使用面积,提高建筑使用空间,优化楼层结构梁高,提高建筑室内净高;地下室通过采用加腋梁板形式,减轻结构自重,提高地下室净高,更利于设备管线布置;基础改为桩承台+筏板板形式,大大减少结构材料,满足抗倾覆前提下适当抬高基础底标高,减少现场开挖及地下室土方回填量等综合措施,使得项目成本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施工更为方便高效。
【参考文献】
[1]林同炎.结构概念和体系(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