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智敏
[摘 要]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服务范围更广,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特点。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呈现规范化趋势,模式也更加多样化,并做到服务差异化、个性化。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监管体系不到位,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以及系统性风险等等,应及时加以防范。据此,要健全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引入担保机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还要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 F832;F7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6-0172-02
1999年,我国的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成立,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诞生。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移动电子产品和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势头也越来越强劲,且与之俱来的云服务、云计算等技术,更是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现如今,互联网金融已经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方各面,尤其是移动支付手段的应运而生,直接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消费结构。尽管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和较高的效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围绕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模式以及存在的风险进行讨论,进而对其防范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述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互联网的相关行业和传统的金融机构结合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功能,在互联网平台上所形成的具有资金融通、支付消费和投资等服务功能的金融业务体系。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计划,进一步确认了互联网在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中的关键地位。互联网也已经渗透在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扩大了信息搜索范围以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不利于金融行为的障碍,因此互联网金融也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实现了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业的有效结合。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
资金的融通是金融的本质,然而信息不对称这一现象却普遍存在于金融市场,例如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而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大大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能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能够高速快捷地流通,从而使互联网金融也迎来了多种商业模式,如移动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和众筹等,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百姓的投资需求。
(二)金融服务范围广
传统金融模式往往会受到空间因素以及实体建设成本的影响,在经济相对落后或者位置较为偏僻的地区,往往金融服务网点较少,导致金融服务范围非常受限。而互联网技术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流通渠道,使偏远或经济落后地区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扩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
(三)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在传统的金融业中,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而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却常常由于信用数据不透明等原因,被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到来,弱化了金融的中介作用,使得金融市场上“脱媒”现象越来越显著。且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等服务的门槛。拓宽了其融资渠道,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金融市场呈现规范趋势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如第三方支付、P2P贷款平台、众筹以及虚拟货币等,但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互联网金融也难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而在2016年4月,我国就开始展开了整治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工作,监控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程序,避免不法人员有机可乘。在过去的2018年,P2P平台不断暴雷倒闭,于是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管理P2P平台所暴露出的问题,提高了P2P行业的规范性,进一步促进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发展。
(二)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其市场规模也日益增长,进而衍生出了一系列多样化的金融业务模式,如第三支付、P2P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传统的金融业在互联网的应用下发展迅速,移动支付成为商业银行电子支付的主要增长动力,相比于银行支付,非银行支付数额相对较少,但发展迅速,并呈现出单笔金额小且笔数多的特征。
(三)服务差异化、个性化
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群体往往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而金融市场也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了买方市场,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也趋于多元化和定制化,以满足具有不同需求的客户。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存在的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体系不到位
目前,我国监管层并未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出台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尽管政府正以一些政策规定来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但在监管体系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门槛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更低,对于平台的审核以及资金的审核也无相应政策作为依据,承担相应金融服务的平台能够较易进入该市场进行交易,虽然这给资金需求者带来了不少便捷,但也导致不少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开展欺诈、洗钱等非法行为,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较大的资金风险。
(二)信息数据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一大特征即是无法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时,一系列的交易行为均发生在计算机网络上,容易留下痕迹,若在交易过程中发生了问题,则计算机上的数据和信息很有可能会泄露。互联网金融平台缺乏有效且安全的信息保护系统,交易者在互联网平台注册填写的信息极易被恶意盗取。且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交易人员对象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这就不乏有一些黑客故意为之,入侵交易系统,恶意获取数据,进而达成违法目的,这对整个市场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三)系统性风险
如前文所述,互联网金融并未完全消除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其虚拟性也使得投资者也仅仅能通过表面公开的信息和数据来进行投资融资决策,不少有效信息都是隐蔽的。另外,我国的征信体系仍处于建设之中,尚不完善。对于建设一个有效、健全的征信体系所必需的信用评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数据。因此,投资者则会承担更多的风险,进而给市场带来系统性风险。
四、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
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的新兴市场,分布广泛,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此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监管法规,建设和发展成熟的法律监管体系,采用法律手段抑制和防止金融市场上非法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有效平稳运行。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市場准入门槛较低,资金供给者无法形成有效竞争,因此,一套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监管部门应根据参与者的信用评级分数和主体资产状况等方面对参与者进行基本的资格审查,减少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用户违约情况,避免市场上鱼龙混杂导致产生进一步的金融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国政府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和特征,制定适用性较强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政策。
(二)引入担保机制
2018年,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频繁暴雷,进而反映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弊端所在。在这其中,有不少P2P平台未合理隔离用户资金和自有资金,当平台运营出现危机时,平台相关负责人则携款潜逃。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考虑引入担保机制,监管部门需要对各网络贷款平台提出隔离平台资金和客户资金的要求,且平台需先行垫付部分资金,以作为担保资金使用。担保机制的引入,可以督促P2P贷款平台在进行贷款服务时,能够关注平台客户的信用情况、资金情况以及还款能力等信息,以确保所借资金能够按时归还。
(三)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是做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前提,目前我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是我国最完善的信用评价系统,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其覆盖面还不够广,适用范围小。信用评价体系能够将大量的交易行为数据和信息纳入系统,并且保证一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评价一个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和风险结构非常关键,因此,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建设影响深远。
(四)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应用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技术是强有力的驱动力。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可运用大数据技术来监测和分析运行数据,以完善互联网风险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市场上的异常交易行为并予以干预,还可在对结果分析后进一步优化监控系统。针对不少互联网平台所存在的用户信息泄露等现象,监管部门应同相关行业组织合作,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角度出发,建立用户信息保护机制,提高用户身份识别验证、交易信息保护以及防火墙等技术,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此外,还可将通信技术引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频繁出现欺诈和跑路等恶性时间,监管机构可加强与通信部门的协作,将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功能引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管理,研究开发追踪定位系统,打击违法行为,降低市场上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付楠.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9,21(1):66-69.
[2]李长征.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9(4):92-94.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