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湾区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2019-07-10 15:14窦涛刘彩红
商业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启示建设

窦涛 刘彩红

[摘 要] 国际湾区的发展是依托于海港的自然资源,以强大的聚集“资源”的能力为主要谋存条件,依靠国际建设中已经形成的国际交易网络和发展越来越成熟的经济结构为基础,对国际湾区的资源进行高级再分配的发展经验。现阶段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制”阻碍了区域的协同发展,经济圈相比先进国家缺乏生命力,产业结构不清晰,缺乏对“一带一路”的支撑点。通过借鉴国际湾区发展经验,在符合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参照理论对我国大湾区进行调整,制定统一的发展策略促进大湾区的正向发展,协同三地资源保障经济贸易顺利进行,摆脱“一国两制”说法上的束缚,以创新迎万变,进而保障其建设的顺利、快速、稳定的进行。

[关键词] 国际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示

[中圖分类号] F12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6-0031-02

一、国际湾区的发展特点

根据PEST和SLEPT的分析方法,即以国际三大湾区的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法律以及科学技术方面为基础,分析其湾区的发展特点。虽然,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所处地理位置各有不同,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科学技术方面呈现出了惊人的相似。

(一)社会建设方面

湾区的发展离不开强大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湾区的商贸发达,资源的聚集和扩散效率较高,整个社会的运作离不开水运、空运和陆运的结合,而且由于其科技的发展,其运输方面还需要具有更高质保的可能性。

(二)政治方面

国际湾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植,政府多年来对湾区的规划成为了湾区发展的目标,而且我国出现的“一国两制”也标志着湾区城市自主权的强烈象征。例如,纽约湾政府为了促进社会政治协调发展,充分鼓励城市居民对纽约湾的建设提出个人规划建议;旧金山向着自然资源与人才聚集的目标对农田、林地进行了多次规划;东京从1959年起就开始规划其城市拥挤、交通不便以及垃圾分类的规划实践;我国粤港澳湾区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依照其周边发达湾区城市的先进经验进行规划和模拟实践,且部分先进政策已经进入试点实施。

(三)经济方面

不难看出世界四大湾区建设离不开GRP和GDP的对比,先后对照得知我国的粤港澳湾区的人均GDP不高,也就说明了我国虽然资源众多,但是人口以及原有数量的快速增长,不利于经济泡沫的影响和再就业的安排。

(四)法律方面

针对管辖权方面,世界三大湾区所呈现出的发展态势都比较迅速,向着自由贸易的顺利成交目标迈进。也就是说,国际法院或者仲裁不再简单依照属人、属地;行为、结果原则,而是根据国际贸易的顺利完成进行判度。

(五)科学技术方面

相对过去的单纯发展产量、产销地的工业目标,越来越支持国际化、创新化发展,由质量第一慢慢向着技术先进转化,各个跨国大企业中几乎都所属科研机构、研发部门,对各个研究者也提出了学历、经验乃至发明专利的要求。同时,对环保也进行了客观的限制,例如,某某汽车公司所接收的零部件中含有的超标物质、化学元素必须经过特定机构部门的监测与准许才能进行购买和销售。

二、我国粤港澳湾区的发展不足

(一)“两制”阻碍了区域的协同发展

区域的协同发展是指在本国湾区内,各个内部发展应该标准一致,共同向前发展。但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相对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的发展,在社会体制、行政权利与权力、法规政策的自主制定权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致使“两制”无法“齐头并进”,无法满足大湾区对其周围城市的经济、政治等方面做出“一带一路”的作用。这样既限制了一带一路的效率和灵活性,也不利于我国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选择[1]。

(二)经济圈相比先进国家缺乏生命力

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经贸链锁相对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的贸易链比较不稳定,缺乏竞争力,缺乏生命力,对经济贸易的挫折分别呈现出难以适应的局面。例如,湾区城市经贸发展不平衡,相对来说,澳门和广东地区的国际化和法治方面比较薄弱,金融服务业更加脆弱。甚至在广东的部分城市内大中小重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在自主创新和产业量上都无法与我国其他湾区城市相比较。

(三)产业结构不清晰

在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内,已经出现了资源、产业外溢,甚至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现象。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大湾区的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一带一路”的过度凝聚,部分产业同质化严重,缺乏科技竞争力,不利于“一带一路”的真正实现。我国湾区大部分城市都致力于新兴产业,这就形成了产业同质化的现象;而且对于香港、广东的部分中心城市,其工业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于其他城市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了压制的趋势,我国大湾区的各城市政府没有针对此问题制定长远计划,导致经济、政治、法律、科技等发展停滞不前[2]。

(四)缺乏对“一带一路”的支撑点

其实,一带一路是需要“带者”所在的地区具有相当的自主权的,但是由于我国“一带一路”的提出比较晚,致使粤港澳对外开放程度不一致,造成了三地湾区发展的速度不均,由此引致一系列的矛盾产生。显然在贸易、金融、运输方面香港比较活跃,而广东则略见一斑。由此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缺乏统一性。例如,广东和香港的运输政策不同,收取税制也不同,这就给很多想要乘上“一带一路”风帆的周边国家及产业带来了严重的误解,不便于我国大湾区的经济贸易发展,也不利于文化的迅速传播。

除此之外,我国大湾区的交通运输业相对世界其他三大湾区也缺乏相对科学技术的优势。我国大湾区的交通运输产业一般根据的是过往三个湾区的交通运输线路、规划进行的,缺乏对自我特点的刨析。

三、改善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足的措施

(一)参照理论对我国大湾区进行调整

国际湾区发展的理论总体来讲,针对世界四大湾区,即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以及我国的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分别的长时期的调查研究。其中比较突出的三位学者为研究旧金山湾区的Mel Scott;研究东京湾区的Tetsuya Akiyama先生,以及调研旧金山湾区的Volberding理论学家。他们分别根据各个湾区的发展历史、转化因素以及城市规划策略和居民的休养生息进行了高度性、概括性的总结。

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也曾经历蜿蜒曲折的发展,其中我国学者伍凤兰、刘艳霞以及鲁志国三位理论学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做出过细致的研究,对其动力发展因素进行过陈述和记录,并且提出了从国际湾区发展中可以借鉴的经验的可能性。

(二)制定统一的发展策略促进大湾区的正向发展

首先,设立有效的策略提出机构,这种机构需要具备组织多方集团、对城市空间布局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准确调整的能力。第二,将各个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进行统筹管理,要求公务人员能够清廉守则,善待公民,具有国家荣誉感。第三,我国大湾区的多方面需要及时设计和重新规划,包括政府机构组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的协同制定、优良的法治环境以及保质保值的自然环保法规。

(三)协同三地资源保障经济贸易顺利进行

根据国际湾区的治理特点,针对我国大湾区的环境资源、人才资源做出针对性的设计和规划。例如,在保证香港正常迅速发展的同时,应该对广东和澳门两地的城市建设做出协同规划,不再使方针政策不同,在国际双边或者多边条约里,主张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的对待,保障我国广东和澳门地区的语言资源、原先的跨国公司、企业能够保持科技优势的前提下,降低税收,继续向前发展。

(四)摆脱“一国两制”说法上的束缚

摆脱“一国两制”的束缚,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优的地位,对于“一国两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内部矛盾。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的规划方案,应该与其他周边欧洲城市看齐,例如,在大湾区设立“大湾区特殊法院”,专门处理大湾区的民事、刑事、行政纠纷,对所处地的惯例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3]。

(五)以创新迎万变

可以将港澳作为广东和外界联系的国际枢纽,为广东的迅速发展奠定有利的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应该因地制宜进行自主创新,国家财政部应该根据大湾区发展情况设立专项专款资金对其交通设施进行科技研究保障大湾区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显著发展。使我国大湾区在“一带一路”的政策下,有机的统一的进行资金融通,对产业和资源进行有效调配。在科学技术方面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争取将人均GDP迅速与其他国际三大湾区的GDP进行同等对接。

[参考文献]

[1]郭滨辉,成慕杰.国际税收协调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J].财会研究,2018(11):15-20.

[2]张胜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理论依据、现存问题及国际经验启示[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34(5):12-21.

[3]钟嘉毅.国际湾区经验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基于SLEPT的分析[J].北方經贸,2018(9):5-7.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启示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