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扬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引导往往流于形式。“三疑四有”课堂提问模式为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本文通过笔者实践的课例,就“三疑四有”课堂提问模式的理念、原则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物理科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新课标理念下,物理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效率偏低。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缺乏艺术性,主动探求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传统说教模式仍在“横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要求与兴趣。
2.《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目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知识性目标的落实,忽视《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3.科学探究流于形式。过去也谈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自己获得知识,其理由是: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会运用、更不容易忘记。其实这样的着眼点仍然是知识,没有强调学生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针对上述观点,有些教师会反驳,现在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动机薄弱,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造成的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加剧,班级成绩总体下降,教师面临的就是来自学校、年级和家长的重重压力。笔者认为,教师的压力我们是感同身受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反省过,在实际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有没有一个好的问题引领呢?好的老师提出好问题,可以检查学生对基本事实、技能或某堂课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提问必将促进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而通过引导和收获更高质量的学生回答,教师们可以更清晰、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思想。
为了提升初中物理课堂中探究活动的质量,必须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那么,怎样的提问才是高效的提问呢?笔者认为,高效的提问应做到四个“有”。
1.有反馈。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具有即时性、具体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顺利地延续学习活动。
2.有重点。我们提出问题时要提示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重点。这个重点可以是一个数据、一个现象或者一个操作。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学习效率就比较高。教师光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或靠强化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以教学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耐人寻味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抓住,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有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对错之分,也有合理不合理之别。物理课堂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将之灵活应用到对现象的解释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教师点评问题时不能强求正确的答案,更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因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疑惑、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
4.有升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学科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是学生和老师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学生既要认真思考问话的含义,又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由此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师生关系也得到了升华。
笔者在短暂的初中物理教学经历中,常常反思课堂上的提问是否达到上述“四有”标准。以下是笔者针对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对导入提问的锤炼。
初始设计的导入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不需进行深刻的思考,一般在教材当中能找到准确的答案,主要是概念、定理之类,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
通过反思,笔者认为这种提问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上看起来活跃,双边活动较多,但是学生缺少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笔者对导入的设计做了如下修改。
本次修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是上述导入过程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造成学生探究活动只是“老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未能做到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克服自满情绪,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其强烈持久的求知欲。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增强其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笔者对课程的导入设计又作了添改。
上述导入过程在肇庆市第一中学2016 级八(1)班的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课例的修改过程,可以发现: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一次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样问。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因此我们可以探索一套以设疑、激疑、释疑为方式,以有反馈、有重点、有评价、有升华为目标的提问模式(见图1)。这套模式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讨论,或经由教师指导,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结论,获取新知识。
图1 “三疑四有”提问模式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
对于上述“三疑四有”课堂提问模式,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对本模式教学质量影响较大,需要引起注意。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巧设疑问,课堂讨论很精彩,学生们基本上很乐意参与,但是所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这就需要学生课后主动去整理、消化,很多学生做不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在课后布置作业的时候适当调整延伸拓展的难度,分层处理。
本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集中几个学生和教师互动,而无法顾及到所有学生的现象。一节课若总是集中在几个同学身上讨论互动,长久下去,将会导致出现一大批“沉默”生。这时候教师应该降低设问的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提问的效果惠及全体学生。
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简单自由讨论一下,最后主要的还是教师给出结论。教师也仅仅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去引导学生讨论,很多时候会打断学生的讨论,导致讨论问题不深入,浮于表面,使讨论过程流于形式。
这些都未能真正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三疑四有”提问模式强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因此教师在设疑的时候要注意减弱答案的唯一性,在释疑时注意积极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维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其实,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过提问式教学法,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注意提问的方式与要领。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朝着高效课堂教学目标不懈努力,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