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道
“瞎子点灯——白费蜡(啦)”;“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谚语,在我的家乡——安徽省临泉县土陂乡南三里庄代代相传、由来已久。
小时候,听村里白发苍苍、德高望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薛腾云老人说,他打记事时起,家乡就是“水旱汤蝗,苦甲四方”,“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小村子。那时候,只有地主家才有灯,用的是不知道牌子、戴罩子的“洋灯”。当时乡镇没有通电,地主家一般为烧煤油的台灯,烧的是啥带洋字母的、“没服”(美孚)的“洋油”。县城有电,有钱人家“点”的是电灯,雪亮,就是点不着火。他说他们当时最新奇的是啥“马灯”,不知道施了啥“法术”,大风大雨都亮堂堂的,大风大雨都不怕。而乡亲们则家家户户一到天黑就闭门锁户,整个村庄死气沉沉、不见灯火。实在有急事大事,大家才打纸灯笼出门。灯笼里蜡烛的灯光很暗,随时会被大风大雨打湿、吹灭。不少村民就是在外出途中迷路,被歹徒绑架、抢劫,甚至丢掉了性命……
“不经过严冬的人,不知道太阳的温暖;不经过黑暗的人,不知道光明的可贵,红灯笼的重要”。有了灯,才能看清前面的路,才能躲避泥潭深坑,才能躲避种种意外和危险。在那个兵荒马乱、哀鸿遍野的年代里,灯光还意味着远离天灾人祸,意味着家人的平安和幸福。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解放前,那些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歹徒,可以说是成群结队、层出不穷。他们喜欢在黑暗中横行霸道、敲骨吸髓,而胆小怕事、战战兢兢的乡亲们最怕在茫茫黑暗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一唱雄鸡天下白”。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牺牲奋斗,家乡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国以后,当年只有地主家里才能用的起的煤油灯、马灯,逐渐进入乡亲们的家庭。大家都说:“翻身不忘共产党,喝水不忘挖井人”,咱穷人总算有了早起有地种、白天有饭吃、晚上有灯点的这一天……
上世纪70年代,那时煤油非常稀罕,价格高不说,还得要煤油票才能购买。为了省油,只有孩子们读书写字,家长才舍得用的带玻璃灯罩的台灯。大多数家庭,普遍用空墨水瓶制作的小油灯照亮(墨水瓶盖上钻个孔、塞上白铁皮裹棉纱芯),灯光暗不说,还不停地摇晃,特别伤眼。
为了省钱、省油,乡亲们绞尽脑汁:除了灯芯捻得细得不能再细外,就是把灯芯尽量调小一些。只有孩子们做功课,大人才舍得拧大一些,把灯芯挑亮一些。煤油味儿很冲,很呛人,煤油燃烧的黑烟,把我们的鼻孔熏得黑黑的,乡亲们自我解嘲地说:“泥桌子,泥凳子,上面趴着泥孩子,泥孩子,黑孩子,将来出息个包黑子(包公)。”那时候,我们通过电影纪录片,看到煤气灯、电灯,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眼巴巴地盼望哪一天也能用上它们。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1979年张庄大队(现在杨方行政村)为我们购置了上海产的煤气灯(具体品牌记不清了)。当煤气灯带到教室时,一下子轰动了十里八乡,乡亲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安静的学校里人声鼎沸,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当雾状的煤油如喷泉一样喷出,灯泡用火柴点燃,灯光把昏暗的教室照得如同白昼的一刹那,大家发出了一阵欢呼。这盏煤气灯,可成了乡亲们的“眼珠子”、“心尖子”,村民集体大会要它照亮,露天电影要它照亮,冬季河工会战要它照亮,大家说它“无役不与”,有它“无往不胜”!
上世纪90年代,乡亲们通过多种经营、外出务工有了钱,集资通了电,不仅家家户户装了电灯,村主干路还安装了几十盏高悬明亮的路灯,把“无电村”的帽子扔进了垃圾堆。再后来,乡亲们还用上了设计新颖、外观漂亮的电灯,特别是实用的声控灯、护眼台灯更得到了青睐。文化素质的提高,让乡亲们知道了环保和节约的重要性,又纷纷换上了既环保又时尚的节能灯,告别了能耗大的白炽电灯。一到夜晚,家家户户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的电灯好似给古老的乡村佩戴上了明亮的珍珠。
进入新世纪,乡亲们一靠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二靠区位优势,三靠勤劳和智慧,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乡亲们从缺衣少食、物资匮乏到丰衣足食、应有尽有,对文化知识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人心齐,泰山移”,乡亲们请来专业的施工队,在开阔平坦的村民广场上安装了以太阳能为电力来源的LED节能射灯,办起了舞蹈培训班、村民文明学校、乡村大舞台等公益活动。村主干路、村民广场灯火辉煌、群星璀璨,背街小巷、角角落落也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把家乡妆点成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当年遥不可及、异想天开的愿望,已经被家乡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快速发展,远远甩在了后面。
“一年一个样,年年变大样”。喜事连连,家鄉的道路,越来越好,省道、县道、高速公路、村村通、户户通,让我们的交通越来越便捷;家乡的房屋越来越好,花园式别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家比一家宽敞,一家比一家漂亮;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小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太阳能光伏电站,网络化,信息化,让乡亲们的生活比蜜还甜,比花儿更鲜艳,比阳光更灿烂……
从朦胧闪烁的灯笼、摇曳昏暗的油灯,到现代工业化的煤气灯,到亮如白昼的电灯,再到时尚、节能、环保的节能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家乡灯的变化坚定了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指引我们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