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学活学乐学

2019-07-09 00:00叶显俊
课外语文·下 2019年5期

叶显俊

【摘要】自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这一文件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开始在社会中出现,并且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上要以各学科的基本特点为依托,所以在不同的学科中,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本文将在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探讨作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新时代学生实学活学乐学的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应试作文泛滥,学生实际写作能力不强

在大部分的小学语文作文课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是针对不同的常考题目,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并且通过所谓的素材书,教会学生如何围绕题目堆砌材料。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都成了千篇一律的“优秀作文”,就连作文中涉及的素材都是相似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开始接触作文,进行基础性学习的时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对写作的兴趣,同时也会让学生作文的基础不牢固。

(二)专业素质不高,写作教学缺乏专业性

除了学校的整体教育理念上存在一些问题之外,教师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学校的语文教师大部分是专业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虽然受到过语文知识和教学知识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但是在写作这一方面却有所欠缺,很多教师甚至自己都只会写应试类作文,本身在写作上毫无能力,这样的教师,自然无法对学生进行写作上的专业指导。

(三)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传统的作文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除了课上进行自主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之外,剩下的就是进行写作练习。在过去的语文课程中,教师往往会把诗词背诵、阅读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有的教师对于作文甚至一带而过。并且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而是只看作文的结果。长此以往,学生不知道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越写越差,老师无法为学生的写作提供针对性的有效意见,所以越教越难。

二、作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够获得的,学生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所必须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简称为核心素养。核心素養作为连接着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学校的教学理念,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与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核心素养以学科的内在要求为基础,所以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各不相同。在语文课程中,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运用能力以及语文课程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同样强调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以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使语文教学的内容设置更具科学性,同时紧跟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并且还要注重对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弘扬。

在作文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是要求学生培养观察问题的敏锐视角,表达感情的正确方式。在学校的作文教学中,具体的教学目标具有明显的阶梯性。例如,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要求就是了解简单的几种文章类型,同时让学生学会用特定的表达方式表达确定的感情,相比于之后的作文课程,小学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目标可以说更注重基础性的知识了解和积累,目的也只是让小学生在接触作文的初期就能够保持兴趣,并且夯实基础,以便在将来的能力提高阶段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夯实作文基础,提高写作能力——实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是语言,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才是写作之水,才会积水成渊。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写作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拓展一些在写作中常用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课标》指出,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感悟生活,积累素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善于观察的习惯,以积累写作素材。为此,我每天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每周做读书卡,每学期要求学生阅读几本优秀书籍。对于书中的好词好句、好的段落、作者好的感悟等都要及时记录下来,有时间再阅读、领悟,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就会积累很多的东西。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只有做到实实在在地多读、多学、多练,夯实写作起步的基础,作文才能水到渠成。

(二)把握写作方法,灵活学习作文——活学

阅读和写作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还要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教会学生阅读的正确方法来拆解文章,从而渐渐学会建立写作时作文的整体框架。

在小学阶段的作文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来提高写作的能力。小学生在学习作文时,不仅仅可以通过专门的作文课堂来学习,还可以在阅读课上拓展阅读素材,学习阅读技巧,然后学会将阅读课上学习的表达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同时把阅读的材料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将阅读课上学习的知识灵活地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表现。

(三)开展趣味写作,提升写作兴趣——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进了作文课,让学生乐于走进作文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现兴趣教学,让小学作文焕发活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物外貌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是对人物的身材、容貌等方面的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得好,不仅能揭示人物性格,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对塑造人物性格和形象起到烘托作用。为了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推出了“猜猜我是谁”这个板块,针对班级的孩子,请你抓住特点描写,写完后让学生猜猜,比比谁写得形象、生动。学生写得高兴,乐于习作,使课堂变成习作的乐园,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

作文评价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和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才能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时我让同桌互评互改,有时小组四人轮改,或者好差一对一互补批改,成立班级“文学社”轮流评作文,发现精彩之处让孩子们动口动手演一演作文,学生在读、评、演中取长补短,这样形式多样的评价怎一个“乐”字了得?

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一只小动物,一幅微信图,一张小字条,都可以让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说得兴致勃勃,写得有滋有味。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促使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的传承发展为主。所以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进行作文教学,就要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做到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夯实写作基础,把握习作方法,提升写作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实学、活学、乐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新平.核心素养视野下作文教学的新思路[J].写作(下),2017.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