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2019-07-09 07:54史诚智
广西中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后遗症康复训练针灸

史诚智

(汝州市人民医院,河南 汝州 467599)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致死率排名全球第二[1]。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脑神经会有一定的损伤,从而经常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后遗症[2]。脑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生活质量甚至心理状态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康复期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针灸和康复训练疗法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观察了在康复训练疗法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8~76岁(58.75±6.23)岁,病程4~15(8.94±3.42)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4 岁(57.46±6.19)岁;病程 5~15(9.12±3.5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中风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的相关标准,并伴有不同程度患侧肢体麻木、运动障碍、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吞咽困难等症状。

1.3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在40~80岁,无性别限制;②病情平稳且无意识障碍;③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①曾有脑中风后遗症既往史者;②不能耐受针灸或康复训练疗法者;③有精神病病史者;④理解能力障碍且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疗法。康复训练疗法包括:①运动功能训练:由卧到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由被动训练逐步向主动训练过渡,训练顺序依次为床上卧位、卧位到坐位、坐位、坐位到站位、站位到步行、步行到台阶等;②Schuell刺激疗法:以卡片、口令等方式指导患者完成相关动作,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对卡片内容进行语言描述等语言能力训练。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语言障碍者选取头部廉泉穴、哑门穴、风府穴、地仓穴治疗;上肢偏瘫者选内关穴、曲池穴、合谷穴治疗,下肢偏瘫取环跳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治疗;吞咽困难者选取哑门穴和水沟穴治疗,均取患侧穴位。治疗时患者取俯卧位,常规对针刺部位消毒后,针刺先后顺序按前述的腧穴排列顺序,针刺深浅依腧穴部位、患者胖瘦而定,得气即针感达到理想强度后,再针下一个腧穴。患者每日接受2次针灸治疗,每次30 min,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整针灸选穴。

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每个疗程15天。

1.6 疗效观察

1.6.1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分,主要从意识水平、凝视、面瘫程度、左上肢运动、右上肢运动、左下肢运动、右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等项目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缺损功能越严重。②生活能力。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评定内容主要包括进食、穿衣、洗澡、修饰、二便控制等10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能力越好。

1.6.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拟定: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90%~100%,能恢复工作或做家务;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46%~89%,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生活自理,部分尚需有人帮助;进步:NIHSS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NIHSS评分降低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以上。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疗法。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HSS评分在治疗后显著降低、ADL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疗法。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

3 讨论

中医学将脑中风后遗症归属于“偏枯”“痱风”等范畴,认为其多由于久病正衰、情志失调、劳倦、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其基本病机为阴阳气血失调、气虚血瘀、经络阻滞不通。脑中风后遗症会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若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7]。针灸治疗可通过疏经通络、调整阴阳、活血化瘀等方面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同时还可兴奋大脑皮质,调节神经功能,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促进脑组织神经功能恢复[8]。针灸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双向调节、整体疏导作用,其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之处,采用系统评价对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表明,针灸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体活动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名医类案·中风篇》言“中脏者,多滞九窍,中腑者,多著四肢。”中风患者气虚下陷,清阳不上行于头,津血不能濡养九窍,故表现为语言障碍,可选取头部廉泉穴、哑门穴、风府穴、地仓穴治疗。廉泉是阴维、任脉之会,为治疗舌强不语、吞咽困难之要穴;哑门和风府两穴均为督脉,阳维之会,《玉龙歌》云“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可见哑门具有很好的治疗语言障碍之功;风府为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的常用取穴;《针灸甲乙经》言:“口缓不收,不能言语,手足萎躄不能引,地仓主之。”以上四穴合用,任督并调,阴维、阳维共用,旨在调其气机,恢复其功能。表现为吞咽困难患者选取哑门穴和水沟穴治疗,水沟穴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类经图翼》言“凡人中恶,先掐鼻下是也”,是治疗中风中脏腑的主穴。哑门和水沟相配,旨在升提阳气,通其脉络,使经络和口窍得以濡养。中风日久,肢体不利,久卧于床,久卧则耗伤气,故清代王清任提出“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本源”,上肢偏瘫者选内关穴、曲池穴、合谷穴治疗,内关具有宁心安神、醒脑开窍之功;《席弘赋》记载“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可见曲池、合谷两穴治疗上肢偏瘫有良效。三穴合用,具有调节气血、宁心安神之功。下肢偏瘫者取环跳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治疗。环跳穴为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主治半身不遂;委中别名血郄,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与下合穴,是治疗半身不遂之主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与下合穴,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具有壮元阳益脾胃、补脏腑虚损之功效。此三穴相配,调气运血,以濡养四肢之肌肉,使其功能得以康复。

康复训练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医学治疗手段,其主要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辅以康复训练设备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康复训练治疗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康复训练通过激发相关神经细胞、中枢神经环路的形成而达到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10]。尽早实施康复训练对提高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肢体功能、疾病的预后等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11]。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体现了针灸与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内在联系性和互补性[12]。在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疗法也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疗法在提高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尚需进一步加大研究样本量,设计更高级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的验证。

猜你喜欢
后遗症康复训练针灸
春天的“后遗症”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