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启州,于珺,苟云久,贺生亮
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兰州7300000
贲门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发现病情时已处于晚期,造成贲门癌的切除率较低,预后较差[1-2]。外科手术是治疗贲门癌的常见措施,传统的贲门癌根治术主要包括经胸和经腹两种手术入路方式,临床应用各有优缺点,根据患者的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手术路径,可以更加充分地暴露肿瘤位置,对于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及彻底清扫淋巴结,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分析实施经胸和经腹入路贲门癌根治术的92例贲门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就手术治疗贲门癌的最佳路径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贲门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贲门癌;②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认无其他部位转移或邻近器官侵犯;③病历资料完整且术后配合随访。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腹部、胸部手术史或放疗史;②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手术路径,经腹手术患者适应证:①高龄患者合并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开胸手术;②肿瘤浸润深度≤2 cm;③超声检查未见明显胸下食管旁淋巴结及横膈膜淋巴结肿大。其余患者选择经胸入路手术。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患者92例,其中经胸组患者49例,经腹组患者43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
经胸组:患者取右侧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治疗。左侧第7肋间切口入胸,游离食管下段,以裂孔为轴心打开膈肌,显露胃左血管及其周围淋巴结,充分游离近端胃,清扫其周围淋巴结,行近端胃或全胃及食管下段切除,食管下残端与胃远端吻合。手术完成,检查无渗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关闭手术切口。
经腹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上腹正中左侧绕脐切口入腹,暴露患者膈下区,游离近端胃,清扫贲门右侧周围淋巴结,离断左右膈肌脚及迷走神经干,游离食管下段,在距离肿瘤至少3.0 cm处离断食管,清扫食管周围淋巴结,切除近端大部分胃组织或全胃及食管下段,进行后纵隔与食管吻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①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②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③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胸腔感染、肺部感染等;④远期预后:随访3年,住院期间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出院后主要采取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记录随访期间患者的生存情况。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情况。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胸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多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2、5.882、7.965、2.645,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经腹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住院费用均少于经胸组,住院时间短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的比较
经腹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经腹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例(2.33%),经胸组死亡2例(4.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经胸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7.8%,2年生存率为65.3%,3年生存率为55.1%;经腹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6.0%,2年生存率为58.1%,3年生存率为46.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5,P=0.437)。(图1)
图1 经胸组(n=49)和经腹组(n=43)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曲线
贲门癌是指发生在胃贲门部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淋巴结转移区域涉及腹腔和胸腔,因此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应行扩大淋巴结清扫[5-6]。贲门癌转移的双向性导致了手术路径选择的多样性,目前,贲门癌手术治疗路径主要包括经胸、经腹或胸腹联合切口,但无论选择何种手术路径,都应在确保肿瘤彻底根除的前提下,重视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术后恢复情况[7-8]。
淋巴结清扫的遗漏容易导致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因此淋巴结的清扫是贲门癌根治术的关键,早中期贲门癌先向腹腔淋巴结转移,晚期贲门癌向胸腔淋巴结转移,故主要以腹腔转移为主,这就要求手术的大部分操作应在腹腔内进行[9]。经胸手术于左胸后外侧第7肋间进行切口,有利于胸腔淋巴结的充分暴露和彻底清扫,但切口位置限制了腹腔暴露,增加了腹腔内操作的局限性,不利于腹腔内淋巴结清扫及病变组织联合切除。经腹手术有利于暴露手术视野,方便彻底清扫腹腔内淋巴结,对于联合腹部脏器的切除以及后期消化道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经胸组,表明经腹入路具有手术视野暴露更为开阔和清晰的优点,为清扫腹腔淋巴结提供便利,具有更为彻底清扫淋巴结的优势;但经腹方式对于游离食管下段以及清扫胸腔淋巴结较困难,尤其肿瘤侵犯食管下段更为困难,此种情况选择经胸方式更为适当。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仲卫东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经腹和经胸手术均可以达到肿瘤根治标准,这与国内学者研究结果相似,从而证实了两种路径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11-12]。经胸入路手术较为复杂,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大,术中胸腔内生理性负压消失,对呼吸系统影响明显;同时由于术中机械压迫和刺激,使心肺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在本研究中,经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胸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经胸组,表明经腹手术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这对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经腹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住院费用均少于经胸组,住院时间短于经胸组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与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13-14]。综上所述,经腹入路行贲门癌根治术较经胸入路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肺部感染发生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手术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提高肿瘤的根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