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乐,于洪喜,缪明军,刘 平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迁安 064404)
为保证大型钢铁企业“一业多地”备件采购管理系统上线,夯实企业物料编码基础,构建统一的物料架构体系,改变原资材备件采购分散管理的模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创新部门从各地子公司抽调专业人员成立物料编码组,以集中办公的方式,专职负责采购系统物料编制工作。
在借鉴国内先进钢铁企业备件优化分类的理念和优秀实绩的基础上,编码组结合自身企业需求和特点,搭建物料架构体系,通过结构化的属性规范物料管理,形成了一整套涵盖原燃料、资材备件、能源介质和固废回收等采购物料体系,实现了企业内部采购物料的统一。下面以物料编码工作的开展以资材备件中电仪备件的物料架构搭建及优化管理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物料编码工作的开展首先需确立管理思路,搭建物料编码组织机构,按照历史管理习惯分为专业组,分别为通标组、非标组、电仪组、材料组、原燃料组来组织各项工作。人员涵盖各子公司、物资供应公司和基地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备件管理专业业务骨干。
确立物料编码工作的管理思路:首先研判公司各产线运转状态和备件物料现状,确定需整理物料范围。前期对公司各产线(包含已停产)物料数据和生产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同时将股份球、烧和焦化一并纳入到未来产销采购系统的物料管理范畴,统一进行物料架构体系设计,确定物料基本属性、技术属性、管理属性模板及填写规范。其次,在原有统计物料基础上打磨多地历史物料数据,完成物料去除重码工作,完成物料基本属性收集填写工作。第三,按技术属性搭建新的物料架构体系、按新架构插入历史物料数据。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料架构体系和物料按叶类属性划分制定规则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物料管理理念和特点,完成了企业内部物料大、中、叶类和叶类技术属性模板的制定;参照叶类设计,对多地备件物料进行整合分类和二次去重,完成叶类对应物料清单的编制工作。最终形成统一的按大、中、叶分类的物料架构体系,在统一的物料架构体系下,完成基础物料数据的分类收集,形成统一的企业物料数据库,将多地数据整合,为后续采购及备件优化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根据企业备件管理需求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确定备件物料管理属性。确立统一先进的物料编码体系管理思想。
物料编码工作是采购系统运行、管控的重要基础,影响长久且意义重大。此项任务工作量大、难度大且不可预见的问题多,故物料编码工作组要标准规范贯穿始终,工作要求认真严谨和规范。物料编码工作开展是在收集整理企业内部原各地备件采购系统内历史有效物料数据基础上进行,以电气、自动化、仪表类备件(电仪备件)为例共收集原始数据10.02万条。
首先建立物料基本属性字段的定义和模板的建立,将基本属性定义为26个字段,针对电仪备件核心字段为物料代码、物料名称、规格型号、大中叶类代码及名称、预算价格、物料类型、备件物料属性、制造商以及物料的长、短描述等信息(表1)。
在制定完成物料基本属性标准字段后,根据要求完成规格型号标准通用填写规范:规格型号中物料外径,统一以希腊字母中的小写“Φ”,为正确书写标准,以其他如 ψ、Φ、θ、δ、¢、∮等符号为错误书写。公称直径的书写统一用“DN”表示,所有以寸、分来表示的直径为错误书写。可能用符号来表示参数的,必须用符号来表示,如扬程用H表示,流量用Q表示。规格型号中的材质不允许模糊地写成“不锈钢”,要具体注明是哪种不锈钢,可以用国内标准或国际标准。规格型号中已经表示出的参数,不重复用汉字进行说明,可以分开采购的物资,不允许以整体形式出现在物资名称和规格型号里,如中间继电器(带底座)。对于供应商不同、规格型号不同但使用功能相同的物资,在编码时或在后期编码维护时要在物料的曾用规格型号中体现。按上述标准和要求对基础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表1 物料基本属性字段表
确定电仪备件物料属性,按公司备件综合管理制度要求易耗件:指使用寿命在6个月以内(包括6个月)的备件。常换件:指使用寿命在6个月以上到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备件。非常换件:指不易磨损、使用寿命在一年以上的备件。事故件:以生产保险为目的而进行储备的备件,使用寿命长、作用重要、制造工艺复杂且周期较长,一般使用寿命在5年以上和制造周期在1年左右、存在更换周期的不确定性和突然损坏的可能性,且一旦损坏将会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危及人身安全,或造成机组、全产线停产的备件,根据上述要求完成电仪类物料属性完善填写。
其次将电仪10.2万条基础数据,按基本属性定义的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将原始基础数据的物料名称和规格型号由原1个字段分为2个字段内容,规范物料名称及规格型号,规范确定后按规格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对物料重码及无效编码进行剔除,确保物料的唯一性,此项工作需要在物料不断规范整理过程中持续进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物料重码及无效编码的剔除工作会是一项持续开展的工作。在整个编码推进过程中电仪物料共删除重复编码及无效编码2.14万条,有效数据7.88万条电仪物料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用来支撑公司备件采购新系统的正常运行。
基础物料数据处理完成,形成电仪物料的基本属性,再进一步对物料的技术属性列表进行归类消化吸收,并根据物料的技术应用特点将电仪类物料分类为9个大类,41个中类、173个叶类,并对每个叶类进行科学描述。根据专业技术属性对能否科学合理的涵盖此叶类所有物料进行反复评估讨论,最终形成企业自己的电仪叶类架构表(表2)。其中,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DCS 是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电仪物料叶类划分是按物料的技术属性、应用场合、及功能原理来进行划分的,每一叶类下会涵盖批量的同类物料,具有相同相近的技术参数,确定物料叶类技术属性参数是根据查阅该类物料的产品技术规格书、参数列表、以及工业现场应用场合。经反复讨论、研讨,确定形成最终叶类技术属性表(表3)。
编写完成电仪物料叶类技术属性列表,根据此表所列各叶类技术参数,完善每条物料的技术参数。此项工作需踏实细致有序推进,方能保证收集各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通过多方组织收集物料说明书及技术参数列表,由设备厂家、服务供应商、各作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完善收集,实现电仪物料技术属性的确定,在收集确定完成电仪物料的基本属性、技术属性参数后,可以按大、中、叶类分类情况进行物料的编码工作,形成的编码为涵盖大、中、叶类规则的8位流水码。该形式的编码规则是以物料叶类划分及物料技术属性分类来进行的,弱化了编码本身的意义,针对物料来说编码的后几位是无意义的,减小后续编码管理工作的难度。
物料技术参数的收集由于物料条目多,技术参数成指数级增长,工作组织难度大,为了能够使备件采购系统顺利上线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料基础数据,需要各部门高效的协同完成参数收集、审核、整理调整等工作。在编码组与作业部之间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解决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作业部指定专人牵头,原则上为主管备件专业主任,编码组与各作业部联络人,原则上由各部门抽调人员担任,以便高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在组织上确保技术数据收集工作按节点完成。
电仪物料编码工作进展到此阶段,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物料架构和编码体系,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来完成物料管理属性的确定。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基于后期物料管理结构调整的模式和要求来进行,下面就从物料管理属性来进行简单阐述。
物料管理属性是基于每一个物料,因此以物料代码、物料名称开头,需要物料的预算价格及最近一次采购合同价格,此预算价格是费用控制对应使用的计划价格。物料对应的采购人员有寻源采购员和执行采购员,并在对应的管理属性字段上增加相应人员的工号;确定物料的采购方式,如现场备库、集中备库、寄售、JIT(Just In Time,准时化生产)等,确定物料出库时的计价方式,如单个计价、移动平均计价;确定采购提前期,以确定采购申请需要提前申报的天数;区分备件管理类别,如普通备件、维修备件、生产工艺件、大型生产工具、轧辊;同时物料管理属性还需要对制造周期、采购标准、库存损耗率、最小起订量和起订倍数、最小库存、质保期及生命周期等进行详细定义,逐步完善物料管理属性,统一优化物料管理。
表2 电仪物料架构例表
表3 电仪物料技术属性(部分)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料架构搭建及编码工作,在2018年9月结束,历经10个月,完成大量基础、技术、管理工作。上面主要是以电仪类备件物料编码为例,并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取得优异的创新成果。其达到的目标主要有6个:首先,形成了物料架构体系和物料编码的神与形的统一,具备了未来向钢铁板块扩展基本条件。避免一物多码,计划重复提报,统一平衡采购资金预算;初步确定重点、关键备件的联合储备和集中备库清单。有利于降低采购资金、库存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效率。第二,优化了物料架构管理模式,确定适用企业的大类、中类、叶类划分,提升了物料管理水平。第三,完成了历史物料的清洗和去重,奠定了采购系统物料基础。第四,实现了物料管理全流程的系统化和信息化设计,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编码由产生到废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五,实现了物料管理理念由编码管理向属性管理的转变,通过基本属性、管理属性和技术属性的3个管理维度实现对采购管理、成本管控和数据分析的有力支撑。第六,加强了物料属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统一物料属性字段和填写标准的管理细节化,有利于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减少供应商现场反复核实的发生概率、有效缩短采购周期,实现物料采购体系的优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