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君
(广州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70)
根据野外地质钻探,场地普遍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残积层,下伏第三系泥岩。人工填土层主要由粘性土、强风化泥岩回填而成,结构不均匀。该层勘察钻孔均有揭露,分布连续,揭露厚度1.0~9.0m,平均厚度为3.40m,填土厚度在5-9m,该层位于地表。第四系坡残积层主要成分为粉、黏粒,干强度中等,黏韧性中等,局部含少量风化岩屑。层顶标高-5.0~-6.5m,层面埋深5.0~6.50m。第四系坡残积层清晰可见原岩结构及构造,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局部中风化岩块,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标高-6.5~-11.50m,层面埋深6.5~11.5m。
该地层渗透系数在 8.71×10-6~8.53×10-4cm/s之间,属于微透水-中等透水之间,渗滤液不容易渗漏到地下水中。场地位于低矮山坡边缘,根据地层分布、岩芯观察及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场地为湿润区直接临水,环境类型属Ⅱ类。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埋藏在第四系地层中的孔隙水,属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和粉质粘土中。由于杂填土层厚度不大,粉质粘土层透水性弱,水量较贫乏;径流方向受地形地貌控制。场区混合水位埋深在1.20~8.50m之间,平均3.88m,标高147.80~164.20之间,平均标高155.53m。
考虑到场区内无地下水开采,区域补给水量稳定,可以认为地下水流场整体达到稳定和平衡。由此做如下概化:(1)潜水含水层等厚半无限,含水介质均质、各向同性,底部隔水层水平;(2)地下水流向呈一维稳定流状态;(3)假设污染物自厂区一点注入,为平面注入点源;(4)污染物滴漏入渗不对地下水流场产生影响。适用连续注入示踪剂——平面连续点源模型。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封场工程非正常状况主要为管线腐蚀老化、渗滤液收集池体渗漏等状况导致的污染物渗入地下水的情形。结合拟建项目特点,限定封场后的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预测范围根据区域地下水补径排特征,预测重点为渗滤液收集池及下游区域。非正常状况下渗滤液收集池渗水量约为80.0m3/d。本文预测因子以CODMn为例,预测结果见表1和图1。
表1 污染物浓度迁移预测结果(耗氧量(CODMn法))
根据预测结果,CODMn在地下水含水层的迁移速度比较缓慢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下游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泄漏发生100天时,CODMn向下游迁移距离为148m,浓度达到3.0mg/L的最远距离为南侧下游60m处。非正常状况下废水渗入地下,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是缓慢的,污染物最远距离为954m,但在泄漏事故发生后事故渗漏废水对据地区域地下水环境的不良影响十分明显,持续泄漏情况下区域地下水流场下游周边地下水水质持续变差。
本文运用解析法,较好地对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进行了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为选择可靠适宜的环保设施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可为类似水文地质条件的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