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帅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也能够解决非常多的教学现实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學经验总结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准确了解相关知识点和整体背景、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学生爱国精神、增强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事物的能力。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世界上的人类,有一个特性。所有的人都喜欢听故事,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有)文化的生命,都喜欢听故事,从母亲肚子里生下来,到小孩,一边唱歌一边拍啊拍的,喜欢听故事……”尽管这句段的重点并非是故事本身,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故事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历史故事并非历史的全部,但无一不是历史的精华,无一不是文化的积淀。历史故事的内容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主,能客观的反映历史事实,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它与历史著作和学术文章不同,并不苛求严谨,允许有适度的虚构和联想,甚至是必要的夸张和修饰,但在历史史实方面必须真实。因此,历史故事完全可以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补充,并且能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巨大力量。
对于选择学习历史的学生而言,历史作为高考科目,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学生们拼命的背,老师们玩命的教,学生学习历史变成了一种煎熬和痛苦。其结果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差、效率低,教师自身也会越来越消极,难以获得教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课堂上引入历史故事,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抗日战争的讲述中,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之后的首次大捷——喜峰口战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喜峰口战役的过程和情况以及此次战役的惨烈和艰苦。提问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的代表性武器是什么?学生回答——大刀(人们常说的大刀片)。这样,身背大刀的英勇战士形象就印刻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对此充满兴趣。身背大刀的二十九军成为抗战初期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大刀进行曲》就是作曲家麦新为此而作,学生在音乐中更能感受革命先烈保家卫国绝不退缩的决心和勇气。通过喜峰口战役的讲解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对此事件印象深刻,进而对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形成清晰的认识,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讲完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两国军事装备的对比,了解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艰苦状况和顽强不屈之意志。这也拓宽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见闻。
历史学习并非孤立的知识点的学习,需要更多的联系时代背景,掌握时代脉络,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历史观和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孔子思想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不仅仅可以明确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如孔子生活的年代,孔子去了哪些国家和具体经历,孔子周游列国传播的主要思想等等。同时,通过故事的讲解,还能让学生了解春秋末期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时代。西周的宗法分封制、礼乐制、井田制遭到了巨大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地主阶级逐渐取代奴隶主贵族成为统治阶级,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实行开明政治,土地私有化,扩军强兵,士人群体崛起,思想争鸣。学生只有明确了这样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孔子要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和社会秩序安定的目标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也合乎逻辑。
历史课堂并非以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合格公民,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历史故事的运用,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德育产生影响,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说到历史的作用,许多名人给我们留下来发人深省的言语。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赫尔巴特的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魏徵的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学习历史就是从中探索,找到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从而使自己面对相同问题时能游刃有余。有副对联最能反映人生的哲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面对国家灭亡,忍辱负重,给夫差当过马夫,尝过夫差粪便,每天卧薪尝胆,耐心地等待机会。每天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积极壮大自己力量,做好各方面准备。当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灭亡吴国,最终报仇雪恨。历史故事中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例如,闻鸡起舞的祖逖;一诺千金的季布;投笔从戎的班超;手不释卷的刘秀;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等等,每一段历史故事都有典型的历史人物,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学习,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学生不断受到熏陶,最终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故事,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总结前人经验,古为今用,开拓创新,形成历史思维,同时也能把经验运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历史素养解决现实问题,除此之外,学生的精神生活能得到极大地丰富,尤其是对于祖国的了解和热爱。历史课讲述的家国情怀,历史兴衰,通过故事展现给学生,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如讲述《辛亥革命》这一章,引用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来讲述黄花岗起义。通过黄花岗起义让学生认识到,众多心系国家的有识之士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前赴后继,争先向前。比如,在讲《甲午战争》一课时,重点讲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英勇战斗至最后一炮一弹,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打败日本侵略者,下令撞击敌舰,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最终壮烈牺牲。此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都是爱国的典型人物。学生在听故事中也在体会故事,学习英雄人物的做法,假使自己身处国家危亡的紧急时刻,也应该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这些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为国家分忧解难、鞠躬尽瘁的英雄人物,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归属感。
历史故事中可能含有多个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身上也会发生多个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的学习,能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知,能比较准确判断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高中生的历史思维水平还不全面,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还存在许多不足,而历史故事的引入则有利于学生培养其历史思维。如学生通过影片等途径了解秦始皇,认为他是残暴的暴君,但是学习“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后,则会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对秦始皇的评价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此外,对坑杀四十万赵军的白起;“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三征高丽,修建大运河的隋炀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同样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历史故事讲解,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人物的了解,更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物评价,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认清历史的真相,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更加全面准确。
总之,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对引起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弘扬爱国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有极大的意义。同时也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使这门学科更加有生命力、吸引力,感召力。
(作者单位:东营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