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策略研究

2019-07-08 20:37周微冬
知识文库 2019年11期
关键词:活动区年龄段小鱼

周微冬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游戏化不是将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施活动,不是将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而是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适合幼儿,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的经验。在课程游戏化进程中,通过对区域材料投放的研究,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为幼儿提供丰富、有价值、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探索性的操作材料。

在前期在各年级组发放了有关“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情况的教师调查问卷”,从中了解到活动区域材料很长时间才更换,投放材料过程中片面追求時髦、仿真的游戏材料,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和发展水平,材料单一、无明确的教育目标,活动区材料没有一定的开放性等等。我们要合理利用现有材料进行甄选和充实,充分挖掘身边的可素材料,立足幼儿兴趣、能力及年龄特点,挖掘新的材料,丰富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并根据幼儿行为不断调整材料,梳理出适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区域游戏的材料。

1 梳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同一年龄段不同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内容

◆学习研讨,对于各个活动材料投放有了初步的思路:小中大各教研组专题学习研究《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儿童游戏通论》,并针对“各个活动区材料如何投放”进行专题研讨,对于材料投放有了初步的思路。

◆调查研究,对各班活动区材料投放现状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参与研究的班级问卷调查、游戏调研,在不同活动区材料适宜性方面进行观察与记录,调研记录内容如下:

每个活动区分别有多少名幼儿?

哪些材料让幼儿最感兴趣?

哪些材料能够让幼儿玩得时间最持久?

有没有足够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投入有意义的活动?

◆观察分析,对活动区适宜的材料进行甄选:在日常区域游戏和区域开放活动中,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分析,通过分享交流、现场教研从而评价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并对活动区适宜的材料进行甄选。

◆追踪观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投放的材料:除了日常的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现场教研的形式来分析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每个实验班除了日常研究外,还重点研究一个区域的材料投放,并围绕这个区域的材料进行跟踪观察,在投放材料后,我们首先要观察,然后分享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调整材料,最终又开始新一轮的观察和调整,并将这些全部撰写成系列故事。

2 梳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不同年龄段的同一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内容

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存在着不同年龄段大同小异,期初、期末缺乏变化等问题,使孩子自主探索的兴趣悄然流失,使区域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而且小、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区域活动材料既有共性,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把握核心要素,合理设置区域,正确投放、合理使用游戏材料,以使幼儿有效开展区域游戏。

◆深入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小中大各教研组专题学习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小中大幼儿年龄特点》《儿童心理学》,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材料。

◆对比研究,梳理出同一活动区不同年龄段投放材料的内容。

由于研究时间还不足,还需要研究一定时间后来进行对比研究。

3 研究区域材料投放中教师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在区域游戏中我们细致地观察、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并通过分享交流、现场教研等形式,运用专业知识对材料的投放作出全面的评价及反思,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投放的材料。并归纳出通过课题研究在区域材料投放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3.1细致观察,分享交流

在区域游戏中,我们教师都会细致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并抓取想要的资源,在区域游戏过后及时组织分享交流,除了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更是让我们对材料的投放作出全面的评价及反思,并接下来可以对投放的材料不断调整和完善。

3.2观摩诊断,现场教研

每两周走进班级现场对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进行诊断,诊断后及时进行现场沙龙,寻找亮点,发现不足,并思考对策,由他班看人思己,共同进步,后期及时跟进,看调整的可行性。

3.3归纳整理,形成文本

每月我们积极撰写观察记录、学习故事,每学期撰写有关材料投放的故事,形成文本。一年来我们归纳出了材料投放过程中的基本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放利于幼儿探索的材料——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环境是幼儿认知世界的教师,可以激发幼儿对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学习能力, 区域活动中创造的环境就是为了激发幼儿认知事物的能力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因此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随意投放的,应该具有探索性,能够让幼儿有参与和创造的空间,在激发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材料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引发幼儿对材料的探索。

◆根据幼儿年龄段投放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活动材料投放是否恰当对幼儿兴趣以及探索欲望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不分年龄段、在区域活动中投放过多的材料很可能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不能集中精力来进行区域学习。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育特点有计划的投放区域活动材料,针对幼儿特点培养幼儿需求和兴趣。

◆幼儿和家长自主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材料投放的多元性

根据幼儿知识构建的特点,让幼儿通过自己对材料的操作来发现知识,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正确认识知识。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和集体活动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互相促进。

◆根据幼儿对区域材料的操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材料投放的实时性

让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材料感兴趣的前提是能保证区域材料对幼儿的新鲜感,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的材料是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一种区域材料对与幼儿来说已经缺少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就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更换。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情况考虑如何调整区域活动材料,适当的对材料进行添加、删减和组合等,确保材料的教育意义 添加材料,是指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材料,让原来的游戏出现新的玩法,产生新的含义,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4 观察、追踪并分析材料投放后幼儿的行为变化和能力发展

我们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行为并进行微格分析,以学习故事、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记录,分析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长远的效应,而附加任务作业性高结构材料虽然有即时的效应,但无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作区域材料的投放游戏之前,大部分教师都喜欢花很长时间制作精美的教具投放到区域中,但幼儿经过一两次操作后,再也不愿意去尝试了,教师们总是抱怨自己做的东西孩子不感兴趣。如:“排序”,教师提供格子卡片,在卡片前两格标示红黄,引导幼儿按照老师的规律接着往下排;再如“按數取物”,教师制作很多不同颜色花,提供不同颜色花瓶配上数字任务卡片,要求幼儿按数及颜色进行插花任务。我们教师认为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游戏,但无论是谁在进行这样操作,其过程和结果都是一样的,游戏的学习效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是重过程,轻结果。那么如何让幼儿能变换着花样地做同一件事情,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呢?在科探区小猫钓鱼的游戏中,为了让幼儿发现磁铁能吸引铁的特性,我们一开始投放的材料是易拉罐的小鱼和带有磁铁的钓竿,幼儿喜欢来玩钓鱼游戏,但是没几天就不感兴趣了。后期,我们把易拉罐小鱼进行了调整,我们把小鱼做成了不同颜色的纸质小鱼,并且在各种相应颜色的小鱼嘴边放上了不同的材质物体,如在红色小鱼嘴边挂了小铁片,在绿色小鱼嘴边挂了回形针(镍制品),在蓝色小鱼嘴边挂了小木片,在紫色小鱼嘴边挂了塑料片等。同时,我们增加了标有颜色标记的小箩筐和记录纸。材料的改变,不仅让幼儿对钓鱼感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按类摆放、分类计数,而且还促进幼儿记录、促使幼儿反思。

所以,我们说游戏性的材料它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地提升和启发幼儿智慧。这种学习效应的获得虽不如任务式的操作材料那样显而易见,却具有潜在性、内隐性、累积性,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长远效应。材料投放是门艺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活动区年龄段小鱼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珍惜现在的年龄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小鱼
小鱼
小鱼
寓学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