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
[摘要]“进京赶考”,是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前走向全面执政的思想警示和自我告诫。“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赶考远未结束的庄重承诺与激励动员。确切的说,“赶考”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红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的动态表征。回首过去,让我们能够看清赶考的初心;立足当下,让我们清晰辨别赶考的“变”与“不变”;走向未来,带我们寻找破解赶考的民心之钥。
[關键词]赶考;方略;初心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9)06-0022-04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开启赶考之旅,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一个甲子过去了,进京“赶考”成绩斐然,神舟大地捷报频传。面对成绩与胜利,中国共产党清醒地告诉自己,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胜利——骄傲——腐败——灭亡”的历史“周期率”?能否继续破解“赶考”之道?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回答,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赶考”命题的历史叩问
“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革命走向执政的问题提上日程。“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历代王朝都难以跳出的历史周期率是否也会在中国共产党这里应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苦苦思索这一历史命题,中国共产党能否成为合格的执政党,能否长久执政,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
《甲申三百年祭》言犹在耳,李自成的失败令人深思,因胜而骄、因骄而衰、由衰而败的怪圈如何破解?深谙国情的毛泽东洞悉,“民主”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致胜法宝,他与黄炎培这样说到:“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
1948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不仅面临着由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任务,还面临着由战争到和平的建设任务,更加面临着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任务,在这样伟大的革命转折方位上,中国共产党究竟要做好哪些准备?不仅是在军事上、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2],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出了这样的谆谆告诫:如果我们党内在思想上不做好准备,在思想上任由这些情绪泛滥,“不拿枪的敌人”与“糖衣炮弹”会把我们打到“溃不成军”,会把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征服,那么,中国共产党何以执政全国,还能否守得住江山,“其亡也忽”成为现实并非没有可能。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必须要有这样的忧患意识。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1428-1479。振聋发聩的两个务必,告诉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思想上保持警醒,只有思想上有了充分认识,作风上有了切实转变,我们才能思想坚定,意志坚强,做好“执政赶考”的充足准备,迎难而上,取得胜利。“两个务必”正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的庄严承诺。
会议结束后的第十天,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奔赴北平。自古以来,进京赶考是检验科举考生的最高级别的考试。毛泽东在此情此景下,不由得对同志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正是从这里开始,“赶考”大幕拉开,作为考生的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民群众这一历史考官的评判与监督。
二、“赶考”要素的现实考量
回首七十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从满目疮痍到自信昂扬,新中国从此站起来了,并且带领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了,正大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优异答卷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而今,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已然开启,“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赫然树立,中国共产党的赶考远未结束,“两个务必”的赶考承诺犹在耳边回响。
不论是什么考试,“考题”“考官”“考生”“考规”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赶考之中,四个要素又有着“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七十年前,在离开西柏坡奔赴北京之际,我们的考题是“建立新中国”;四十一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我们的考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考题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七十年间,实现革命到执政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从人民公社到包干到户,从深圳特区到全面开放,从先富到共富,从经济发展到环境保护,从和平发展到世界局势……考题的形式不断变化,考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考题的范围不断延伸,可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不变的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
考试成绩合格与否,要由人民说了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赶考的主考官。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 邓小平也明确地讲:“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5] 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6]。造福人民才是最大的政绩。考官在不同时期评判的标准在变化,要求在提高,然而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进京赶考”的考生,从南湖红船的低声呐喊,到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从延绵不绝的抗日烽火,到众志成城的建国大业,从吹遍神洲的改革春风,到全面建成的小康蓝图,始终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从几十人的“小”组织到八千九百多万的“大”政党,变的是考生的人数,变的是组织的规模,而不变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从西柏坡毛泽东预见的“四种情绪”,到新时期遇到的“四大考验”,再到面临的“四种危险”,这些都要求作为考生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赶考状态,克服“本领恐慌”,坚持“两个务必”。习近平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党、国家、人民交给我们的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们一定要接好这一棒。”[7]赶考仍在继续,考题越来越难,考生必须不断提升赶考能力,才能考出好成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考试就要遵循考试的规则,执政赶考就要遵守赶考的规矩。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加强纪律性”作为“一个中心环节”,明确“立规矩”,从制度上规范工作程序,从思想上划出红线,从“两个务必”到“六条规定”,强调“守规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这些规定,成为了最早带有制度性质的预防执政党腐败的有效措施。正是在这种规矩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军民怀着对建立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一心干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无所畏惧。时代变了,考题难了,规矩也更加严格了。党章、党纪、法律以及工作惯例,都成为了重要的党内规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了继续赶考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变的是考试的规矩从未松懈,确立规矩准则、明确规矩指向、预设规矩红线,成为了六十多年来执政赶考的坚实保障。
三、“赶考”方略的未来之钥
今天,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了根本改变。确切地说,考场变了,考试的题目也有了新的难度,考试的规则更加严谨,考官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新的历史性考试中,中国共产党能否考出更加优异的成绩?赶考方略的破解,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执政为民的初心以及从严治党的自警自律。
革命理想高于天。要始终加强党性修养,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中国共产党自南湖红船出发,到掌舵中国巨轮,劈波斩浪,一路前行;九十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8]。从国家、民族、政党层面来看是这样,从共产党员个人来讲亦是如此。坚定理想信念是每位党员的“必修课”,理想信念坚定,就能筑牢思想防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坐得端、行得正、走得稳,就能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把握正确的思想航线;“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9]。所谓“软骨病”,其实就是没有了坚强的意志,失去了坚定的信仰,在工作与生活中,面对诱惑失去了抵抗力,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就动摇了共产党人执政的根基,就失去了作为考生的资格。一个国家的衰败是失去了信仰,一个政党的衰落是动摇了根基,这个根基就是政党的理想信念。信念动摇意味着基石不稳,意味着人心涣散,意味着凝聚力坍塌。理想信念的动摇、滑坡、甚至缺失,会直接导致政党消亡。因此,共产党必须时刻谨记要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首要就是加强内功修炼,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内化于心。只有头脑清醒了,才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不被各种炮弹袭击,不被各种诱惑侵袭,才能把好舵,开好船,领好路,带领人民把执政赶考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要通过参加党的重大教育实践活动来加强党员干部的精神洗礼和党性锻炼。“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真正做到把握前进方向不迷航,坚持为民宗旨不动摇,恪守党规党纪不越线,保持党员本色不变质。守住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守住共产党人继续赶考的“本”。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改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才能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始终“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治党才能称之为全面从严治党。这些无不印证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价值追求,无不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在执政赶考的历史潮流中,我们靠什么取胜,靠的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靠的就是作为人民公仆这个准确定位的赶考初心。不可否认,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变了,党情民情变了,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也变了,为民初心忘却了。我们要想在继续赶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扬民主,以人民群众为师,汇聚民智谋发展,遵循民意求实效,汲取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赶考智慧与中国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惠民、富民作为干事创业的目标,以民意、民生作为制定决策的依据,以民心、民力作为执政赶考的源泉。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迈进,我们更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的自警自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10]。从严治党是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是继续赶考考出好成绩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从反腐抓起,“打虎、拍蝇、猎狐”,净化党内队伍,直面问题,刮骨疗毒,确保了党的肌体健康,确保了党的旺盛生命力与强大战斗力,确保党切实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严治党,要从克服“本领恐慌”做起,党员干部执政能力高低是衡量考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学习、学习、再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这一法宝走向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11]。要学会从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历史中汲取处理问题的智慧,从学习中探索服务人民的方法,从工作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而执政能力的提高正是作为考生而言必备的基本功,学习就是根本途径。学习什么,向谁学习,怎样学习,这是广大共产党员应该明确的问题。不仅要学习科学的理论,还要学习群众的实践,更要学习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与技能;要向书本学习,要向实践学习,要向群众学习;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学,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学,要做善学善思、善知善行的考生。只有這样,才能不断克服本领恐慌,提高执政能力,只有具有过硬的本领,不忘“赶考”初心,牢记复兴使命,才能带领人民走好远未结束的赶考之路。
参考文献:
[1]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48-149.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8.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5]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6]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八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8-01-01.
[7]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N].人民日报,2013-07-14.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9]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7.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习近平谈治国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7.
责任编辑:邓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