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书纸艺设计探讨

2019-07-08 01:39张怡琛
工业设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设计

张怡琛

摘要:与立体书相关的主题在亚洲较少被提及,除了童书之外,多数立体书仍以欧美进口书占大宗,近年,随著亚洲收藏家和创作者的出现,如此小众的主题,慢慢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本文由于立体书制作的兴趣热忱,针对立体书纸艺设计做出一系列相关研究。研究注重于立体书设计以及其目前和科技的整合应用。

关键词:立体书;纸艺结构;设计

中国分类号:T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6-0050-03

1 立体书的发展与收藏

根据立体书收藏家杨清贵的着作《立体书不可思议》可以瞭解到,立体书的历史远比我们想像中要早。1236年英国修土马修·派瑞斯以拉丁文撰写的<英国编年史》(Chronica Majora)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立体书。立体书最早被广泛运用在教学上,与现今不同的是,当时的立体书观众群体以成年人为主而菲儿童。十九世纪为立体书的黄金时期,新的技法不断被研究出来,使图片弹跳立体效果剧增。英国、德国是当时立体书制作的主要核心,已知最早出版立体书的出版社,分别是:Dean&Son(英国伦敦)、Darton&Co(英国伦敦)、Raphael Tuck&Sons(英国伦敦)、Ernest Nister(德国纽伦堡),以及来自德国慕尼黑的天才梅根多佛。梅根多佛(Lothar Meggendorfer,1847-1925)被誉为现代立体书之父(如图1),发明了众多现代立体书依然探用的技术和形式。

十九世纪未期,因印刷术的不断进步,立体书成为当时欧美贵族收藏的专利。德国出版商开始大量制作并出口立体书,并以超过英国同行的高彩印刷技术打开了市场,德国立体书业的成功多归功于梅根多佛,他设计过100多本立体书,并被翻译成各国语种,他奠定了立体书技巧的标准。但是战争总是会毁灭一切,战争破坏了德国生产立体书的劳力,因此立体书的悲剧时期一直持续到二战后,才开始陆续出现在新的时代。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制作了大量丰富的立体书,并成为一股热潮;20世纪70年代起,市场上涌现大量立体书和立体贺卡,透过英美的纸艺工程师不断地将技术迭代,造就立体书的精致样貌。

当今最知名的纸艺设计大师以美国的罗伯·萨布达(RobertSabuda)、大卫.A.卡特(David.A.Carter)为先驱(如图2、图3),设计师陆续在各国产生,而被认为是立体书沙漠的亚洲,也渐渐开始有愈来愈多优秀的创作者投入这个领域,例如来自中国大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家傅三三、以制作两岸三地城市主题闻名,还有来自香港的刘斯杰等人。

乍看之下页数稀少的立体书,实际上是考虑到立体构成和复杂的纸结构,在纸的页面上加工、剪裁亦或是增加图层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而立体书的分类也各种各样,其中,以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的艺廊,举办过为期一年的立体书纸艺特展。根据此展进行立体书的分类,主要可分为四大项:可动式(Movables)、弹跳式(Pop-ups)、折叠式(Folding Mechanism)以及奇幻式(Fantastic Forms),关于分类的多样性就先简单带过,有概念就可以。

对制作立体书来说,纸张当然也是非常关键的。纸太薄,纸张不够挺直;如果太硬,就很难将制作完成的成品合起来。但是

并没有严格规定纸的规格,因此这方面大多以制作习惯的方式进行,范围很大;意外地,水彩纸因为其质地关係,并不适合作为材料,相反,卡纸(Gardstock)和质地良好的纸张就很适合;而太便宜的卡纸虽然划算,但时间过久了容易发黄、褪色。便宜的卡纸纸浆是酸性的,长时间搁置空气中便会氧化,因此若作为收藏,必须考虑选纸,即标记中性、无酸的纸张。保存的环境尽量选择不潮湿且通风的场所。

学生多会透过美术用品行取得材料,或是网络购物上值得信赖的店家。但如果有机会透过专业的纸品销售商(非造纸厂,有些也提供印刷服务),会有样品手册让你选择。当然,如果仅仅是练习用的纸张,一般的复印纸就是很好选择,一包完整包装颜色纯正且规格统一。

如何收藏纸的加工完成品也是一项挑战,往往被忽略,随便乱搁置并不是好方法。建议将小的作品放进文件夹、拉链夹中,保护力要够,否则容易损坏,当练习的样品满意的时候,依样品制作时间依序编号收入,倘若之后需要参考,可以快速查阅。大的作品则是使用专门的收纳箱。如果有足够金钱预算与空间,练习以及成品的收纳更适合抽屉型的系统柜。美术画室经常使用到的那种是将纸按照分类从上至下次序排放的那种开放式的系统柜,比较适合收纳全新纸张和成品作为摆放区隔,适当收纳可以使工作效率提升,也更方便归类。

2 立体书纸艺模切技术与设计技法:Origamic Architecture

20世纪80年代,日本教授茶谷正洋(Masahiro Chatani)将一种技术流传,这种技术的裁切和折叠全在一张纸上进行(如图5)。先重叠后,再打开至90度。他将这技术称为“折纸建筑技术”(别称:OA,Origamic Architecture)。茶谷正洋用此技术创造了一系列建筑物,许多设计师受其启发投入OA设计中。折纸建筑技术(OA)与其他技术的差别在于,普遍公认的立体模切技术是将页面打开至180度,打开便会弹出立体效果。180度的立体模切非常生动;90度的作品往往仅能从特定角度才能展现其效果,但是只要运用得当,90度模切这种较简单的设计也可以创作出一鸣惊人的作品(如图6、图7)。纸艺设计师保罗·杰克逊在其著作《立体设计的裁切与折叠技术》中反复提到折纸建筑技术的应用。

根据本研究观察,90度模切经常用在立体卡片上,市面上贩售的产品很多以这种形式出现,而180度模切则多使用在立体书上。

3 立體书纸艺设计方法

首先对于想做的主题进行调研分类,用铅笔打出草稿,粗略的黑白素描即可。再来制作底板纸;底板纸也就是保护纸艺结构,在底层的那张纸。

底板纸中间那条线,称作中折线(Middle Line),是一条基准线,打草稿时依据此线用尺量准距离,才能确保不会有不对称等结构问题(如图8)。

3.1 单纸技法

单纸技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张纸来创作,一般市面上常见的贺卡基本都是使用单纸技法,它是基础但有时候也会很困难,比如当你想用单纸技法呈现出很复杂的结构时。单纸技法最常见的有两种:Box Layer、单纸V-Fold(切口)。

Box Layer就是将底板纸折成90度时,上面的结构呈现一个四方形,像是Box -样;上面的Box可以互相堆叠成更多的Box(如图9)。单纸V-Fold(切口),将一块V形纸折叠在中折线,乍看之下会有一个V形状置中(如图10)。

V-Fold这种类型的技法也常见于接下来要介绍的多纸技法中,单纸技法常见的还有几种:多层衍生、折角、不对称折角、裁切、多重裁切、梯形、翼形等。

3.2 多纸技法

有些人认为,与单纸技法相比,多纸技法简单许多,因为可以用多张纸制作细节后再堆叠起来,比起只用一张纸呈现效果容易。但是多纸技法的制作巧思不同于单纸技法,效果呈现也不同,因为每一种技法都可以产生各式各样的变化,故只有不断的尝试才能慢慢发觉其有趣之处。

1)浮桥式层折:顾名思义就是类似桥状的结构。浮桥式层折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支撑物,另一个是立体层。这两个部分都是独立制作,底板纸制作完成以后,依据想要的形式先制作支撑物,支撑物不一定只有一个,再来再做立体层。

2)纸带式:简单的多纸技法,但是却很少见到相关的应用。优点是可以在中折线制造变化,缺点是太占纸平面的空间。

3)圆柱:要制作出很圆的圆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想让圆柱完美呈现的话,也得花不少心思,能制作圆柱的方法很多种,常见的分类:半圆柱和完整的圆柱;半圆柱也比完整圆柱来的简单(如图11、图12)。

4)立体盒子:和立体盒子有关的技法形式也很多样化,粗略分成直角立体盒子还有对角立体盒子,两者的差异仅仅在于在中折在线的角度(如图13)。

5)轴动式:当底板纸旋转的时候,纸上面的立体对象也会随之旋转。但是这种方法若有一点点小误差就会失去制作效果,必须小心谨慎。

以上的多纸技法均有相关的变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立体书以及立体贺卡,大部分都是这些技法的变体或进阶。其实,一个单一的紙艺结构便可以演变成各式各样的变体,因此就算是一个最基本的结构,也可能衍生出各种形式的作品。变体是在原来的结构基础上做出细微的改变,因此并不影响结构本身。

3.3 个人技法

许多知名的纸艺设计师都会有属于自己特色的纸艺技法,也就是独门技巧。

上面介绍的几种技法属于纸艺的架构层级,也就是说,不论你今天是初学者或是大师都会经常使用这些技法。通过经验跟创意积累,有些人可以不需要打草稿便可以轻易创作出生动的作品,但是前提是对方已经透彻了解纸艺的基本原则。

4 立体书在数位时代的嬗变

近年,透过数字技术整合的立体书有增长的趋势,种类大多以童书为主。

虽然童书使用的纸艺结构技法大多数较为简单,但是因为将故事和插画结合,并且添加针对该年龄层的适当的元素,所以仍然有一定的家长愿意买单。

来自南非乔治的Fuzzy Logic公司,在世界名作格林童话中获得灵感来源,制作了一款具有AR扩增实境功能的全彩插图童书,名为:韩塞尔与葛雷特(Hansel and Gretel)(如图10),让小朋友们不在只是单纯看图片或文字,而是能够感受到画面中的人物角色真的在进行故事情节中。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非常多AR绘本,但是如果仔细比较这本书跟其他的差别,会发现这本书的AR效果将剧情内容整个3D动画化,如此完整的效果和坊间的其他AR效果差异明显。坊间的其他AR几乎都仅有3D模型表演几秒钟而已,顶多一直不断的重复表演动作。以AR立体书作为给儿童的科普读物已经普及,坊间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另一款名为Peronio的互动立体书是一款立体书App(图如11),也是一款游戏。Peronio同时具备了VR与AR体验,和上述的韩塞尔与葛雷特一样,是一款适合小朋友的互动立体书。故事描述一个小男孩长大以后无法决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大人,他的冒险故事透过几个小游戏展开。Peronio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中下了许多功夫,小游戏可以透过各种模式来体验游戏的乐趣,例如在AR模式下,可以透过移动装置的镜头读取一张图片,然后就会呈现出立体对象的效果(如图11)。

身处在这个数字时代,将所有资料数字化考验了纸本书籍的存在。立体书之所以可以存活,必须凭借著电子书无法取代的特色:立体书的立体感栩栩如生,具有数位化所无法给人的感官体验感受,另一方面又强调了手工艺的美。科技发展迅速,透过QR Code、AR、VR等技术与之结合,使立体书跳脱以往,可使内容更具多样性。

5 结论

立体书的世界多元且丰富,虽然立体书制作的成本高昂、需要大量人工组装和设计,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有值得研究价值。立体书结构是将多个立体对象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在书籍当中,因此可以给予读者实时的动态回馈,进而对内容产生兴趣。目前在一般市面上,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立体书形式(如图13),尤其以童书作为大宗;但是近年,立体书的花样也愈来愈多,不但可以看到动画电影系列的立体书,针对成人的立体书也开始出现。复杂多变的纸艺结构,使立体书本身的特色鲜明的被展现出来。 立体书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不仅只有单纯视觉上的处理,还必须要考虑到纸张的角度,立体部分开合的顺畅度,黏贴是否稳固等问题。上述考虑还是单纯仅顾及立体结构设计部分的,如果再加上书籍本身的内容设计、出版等等,恐怕就要花上更多精力了。综合以上,我们得知了立体书大致上的历史发展,也介绍了立体书纸艺的基本结构设计技巧,然后简单说明一下立体书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最后我们知道立体书的制作远比一般想象中还要耗费时间和心力。

此文章虽然无法囊括所有的技法和文献,但是以此方向作为一个立体书设计相关的研究基础,并以上述相关理论,衍生成后续的纸艺作品作为长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清贵,立体书不可思议[M].时报文化,2015:历史年份拉页.

[2]保罗杰克逊.立体设计的裁切与折叠技术[M].文化发展出版社,2015, (03).

[3] Nobuko Taketa, Kenichi Hayash, Hirokazu Kato, Shogo Noshida. Beyond the Binding:Exploring the Future Book[Cl. Springer.2007.01 -02

[4] David.A.Carter, James Diaz. The Elements of Popup[N]. Little Simon.1 999:1 1 8

[5]Duncan Birmingham. Pop-Up Design and Paper Mechanics[Nl.Guild of Master CraftsmanPublications Ltd, 201 1

猜你喜欢
设计
二十四节气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基于PWM的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基于ICL8038的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基于iOS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