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锋
[摘 要] 支持和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十八以来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大战略部署。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作为高校必须完善的五大职能之一,也被列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结合当前地方高校普遍开展的社会服务内容和范围,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为抓手,提出地方普通高校转型过程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新举措。
[关键词] 应用型;地方普通高校;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6-0008-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自此,一场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变革悄然兴起。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要求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新时期,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建设发展一时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矛盾尤为凸显。由此,必须引导推进高校,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真正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一 转型驱动地方高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教育部推动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于2013年6月28日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地方高校转型;2015年10月21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连续三年,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转型,国家密集亮出组合拳,意味着转型对于地方高校发展来说已是迫在眉睫。高校为什么转型、如何转型?这个问题值得所有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决策者思考。
地方普通高校,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生,理应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职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国家经济结构深刻变革,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地方高校人才供给没能跟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低下。为适应形势发展,引导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成为化解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良药,同时也必将从方式、内容上推动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 地方高校普遍开展的社会服务内容和范围
地方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1700多所高校中,部委院校仅100多所,1600多所高校都属地方院校。[1]虽身处不同地域,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向、服务面向等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地方高校普遍意识到,学校的职能是与社会各领域发展紧密相关的,社会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就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所需,必须以社会需要完善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内涵。
(一)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还是人才培养。[2]新时期,地方普通高校面临转型机遇期,人才培养不仅是其职能之一,更是其社会服务内涵之一,是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格局,地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地方高校紧跟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要把人才培养聚焦在高素质、应用型方向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创新能力,着力化解高校人才供给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创新驱动合作发展共赢
地方高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最多的方式就是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实现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随着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地方对高校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的热情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可利用科研平台和人才优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支持,协同建设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以创新驱动合作、发展与共赢,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例如由中央财政专项资助建设的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韩师”)“食品工程大学生专业能力实训基地”,有机衔接粤东地区食品类企业,服务地方食品产业发展。
(三)提供信息咨询服務,扩展地方发展所需知识来源
信息咨询服务,是指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利用自身专业人才优势,地方高校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分析等,为地方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服务。通过咨询,企业可以迅速获取新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减少风险。高校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于19世纪美国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为商业、农业、政府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是美国赠地学院社会服务重要内容之一。[3]相较于地方,高校拥有完善、全面的信息资源平台和专家学者,理应承担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信息咨询服务,包括政府决策、企业管理、技术研发等。
(四)开放软硬件资源,促进校地互融
在互联网+时代,资源分享将不再有边界,而承担这一传播职能的就是高校。新时代的现代大学制度,也强调要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而作为以服务地方发展为重任的地方高校,不仅要做到人才交流共享,更要实现自身丰富软硬件资源的开放共享,如实验实训中心、图书馆、网络中心、运动场馆等,与地方共享软硬件资源是实现校地互融最基础、最易实现的方式。纳伊曼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一书中提到,当地高等教育机构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轴心又是文化发展的轴心,也应该成为周围社会的源泉,因此应该完全向社会开放。[4]
三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
研究以潮州市为研究区域,从当地发展需求的角度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为2015年潮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拓东先拓中、拓中靠韩师、关键看配套”的城市发展模式,探讨潮州市及所属企业对高校在人才、科学技术、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需求,以期为地方高校拓展新社会服务方式和内容提供思路。
“作为潮州市唯一的一所高校,韩师承担起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等的重任。新时期,潮州市将以建设成为广东特色经济示范区、重要临港产业基地、粤东特色旅游目的地、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政府希望韩师能为地方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有效解决人才建设的短板。”(访谈对象01,地方某局副主任科员)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以社区服务为重点,开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安定团结、环境整治、方便生活的文明社區。因街道所辖范围较广,工作人员短缺,服务能力和素质也有所欠缺,急需要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希望韩师能开放图书馆、展览馆等一些软硬件资源,方便我街道能组织知识青年前去读书、参观学习等,提升就业能力。”(访谈对象02,地方某街道公务员)
“身处欠发达地区,作为一家新型科技企业,最缺的就是信息、技术和人才。韩师拥有该领域丰富的人才专家和科研平台,如果能定期为我们的研发人员给予指导,或者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研发工作,相信我们的企业能发展得更快。”(访谈对象03,地方某科技公司研究人员)
新发展模式的提出,极大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有效促进了校地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如潮州市政府与韩师共建潮汕高等研究院、先进陶瓷材料创新研究中心;韩师和潮州湘桥区教育局共建实验学校;为对接区域行业发展要求,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韩师合作办学,成立韩师—凯普班,开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核酸分子诊断技术”等,以上都是“拓东先拓中、拓中靠韩师、关键看配套”城市发展模式、校地融合的典型案例。
新时代,随着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出,国家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这就要求地方政府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增强把握社会经济技术重大变革趋势的能力。同时,地方高校也要主动适应、融入、引领所服务区域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格局,促进新技术向生产生活广泛渗透、应用,推动国家战略在地方深入推进,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优势。
四 社会服务举措的创新点和发力点
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发[2013]9号),提出在粤东地区,将汕头市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特区、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粤东地区中心城市;潮州市建设成为广东特色经济示范区、重要临港产业基地、粤东特色旅游目的地、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揭阳市建设成为广东新型工业化城市、重要石化能源基地、粤东经济强市。2016年,潮州市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新兴产业强市、交通强市、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教育强市”等“五个强市”的战略目标,以及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的发展需求。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提出,为韩师办学转型、发展定位调整提供了思路,坚定了方向,即突出与增强教师教育专业优势,重点发展与“五个强市”目标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应用型专业集群,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地方行业需要的高度对接,把学校建设成为基础教育师资,潮州以及粤东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所需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以此扩展韩师的社会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一)适应转型,精准定位
地方院校怎样转型,如何精准定位,答案还是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现实情况是,很多省属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往往陷入层级关系的漩涡中,认为自己归属为省级政府机构,和地方没有隶属关系,办学目标上确实提出为社会服务,但主观上又很少与地方发生关系,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缺乏了解,服务面向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产生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的根本原因。[5]
基于以上认识,韩师明确了“师范性、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明确要将韩师打造成为具有教师教育鲜明特色,创新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突出师范性和传统潮文化传承,创新服务能力强突出以新工科、陶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抓手,增强社会服务创新能力。以此为目标,未来三年,学校发展思路定位为“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一流师范教育、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校改革发展”。
(二)主动融入,深化市校企合作
地方高校所处区域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结构特点,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依赖。地方高校只有紧依地方发展发展趋势、抓住特色,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政产学研用合作道路,推进校地合作,才能保证学校发展生命力持久旺盛。社会服务工作的好坏,地方政府引导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成败。市校企合作,基本模式为政府引导,高校主动融入,企业积极参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潮州市政府与韩师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潮州市将投入3亿元,用于支持韩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科技研发服务平台,汇聚一批产学研结合紧密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培养一批区域创新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广东振兴粤东西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挖掘地方文化內涵,服务文化传承
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职能提出来,确认了学界一直在呼吁作为大学第四职能的文化传承创新。地方高校生存的来源就是地方文化,它承载着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的使命,特别是在推动地方文化传播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在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围绕地方文化特点,加强地方文化研究,实现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从建校起,韩师就一直将潮文化传承和创新作为自己的重要办学目标。比如,在潮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韩师潮学研究院、潮动画工作室与潮州市湘桥区教育文化用品厂合作,推出了潮人文化系列中小学作业本,将文化理念转化为可见的实物呈现给受众。作业本选取了潮汕建筑、潮汕歌谣等六大类的潮汕文化特色内容共设计出23幅作品,作品内容以通俗易懂,童真童趣的简笔画形式来表现潮汕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更直观的方式让中小学接受,将文化传承融入简单的生活当中。
(四)建章立制,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会服务职能
地方高校转型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实现。要增强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必须有一套完善内部体制机制保障。学校要有专门的社会服务工作部门,将社会服务工作列入学校的规划,形成统一领导、协调统筹的工作机制。该部门作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调动校内外资源,落实学校相关决策部署,专职做好地方社会服务工作。制定多位一体的激励政策与制度,对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群、团队要优先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老师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为课题,组建团队开展研究,鼓励其与地方科技型企业科研人员加强合作,共享产学研资源,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实质性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地方普通高校,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提供理论、管理和知识创新服务的大学校,是负责传承地方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思想、传授先进生活方式的重要基地。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本区域地方高校及其他高校的技术、平台与人才支持。为了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区域会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和知识创新上来,高校和地方政府要共同努力,加强协作,形成技术、人才、创新驱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16-17.
[2]成丙炎,朱红.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05):35-37.
[3]陈时见,甄丽娜.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主要形式与基本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12):7-11.
[4]李凡.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01):38-41.
[5]王清义.高校应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J].决策与探索,2015(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