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臣 孙岳岳
摘要:针对传统门诊排队时间长,结算不方便等问题,分析医院就诊自助服务流程,基于NDolls框架设计了一种医疗自助服务系统,它实现了与现有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优化了医疗过程。自助服务系统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效率,改善了医疗环境和秩序。
关键词:自助服务;NDolls;分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3-0077-02
1 背景
为了使医院门诊就诊支付更方便,减少患者的排队时间等问题,卫生部卫医政发[2010]12号文件倡导医院积极推广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先诊疗,后结算”模式也叫预付费制,是指在尊重患者诊疗付费习惯的前提下,患者在门急诊诊疗时,可先预缴押金,不必在接受每项诊疗服务时单独缴费,待本次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再统一结算,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本辖区医疗机构,通过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积极稳妥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完善和改善医疗服务,减少病人排队次数,方便病人就诊,进一步提高急救治疗秩序。据统计,实施“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后,患者就诊时间可节省25%-30%,排队长度平均减少3次。
传统门诊普遍存在看病排队等候时间长;预约不便,专家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医生工作站无法受理金融IC卡;医保结算流程烦琐等问题,传统业务从人工业务模式向自助服务模式的迁移成为必然选择[2],医疗自助服务系统是基于“先诊疗,后结算”模式下的就诊自助化、服务便捷化的深层次扩展。所有的非医疗环节都可以通过医疗自助服务系统线上完成,医生诊疗工作线下完成[3]。系统的投放使用有效地提高了预约诊疗整体效率,合理安排时段就诊患者数;提高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率,优化了患者预约就医的流程;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使得就医候诊环境得到改善。
2 需求分析
2.1 业务目标
1)就医方便:患者持卡使用终端服务设备,可实现全程的自助挂号、自助就医、自助结算缴费、自助医保结算等服务功能,有效减少患者排队等待的时间,有效降低“三长一短”和缓解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2)结算便捷:患者可通过自助充值、银行卡刷卡充值、费用自助计算等功能的使用,自助支付医疗费用,减少结算排队缴费的时间。
3)资金安全:患者通过银行卡可对院内账户进行刷卡充值,减少现金携带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4)实时结算:患者通过社保卡、医保卡等进行费用结算时,可从就诊结算优先从医保经费里扣,解决医保患者就诊结算的烦琐问题。
5)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终端管理系统可实现所有服务终端信息的管理,包括终端序号、安全认证、日志管理、场景配置等信息。
2.2功能需求
1)自助建档发卡:患者通过二代身份证就可以在终端设备上自助建立医院的档案,并购买医院的就诊卡。
2)现金预交/银行卡充值:患者到医院就诊时首先要进行预交金充值,患者通过智能就诊系统终端可实现现金和银行卡两种不同方式充值;同时,医疗自助服务系统会协调资金通道及HIS系统账务管理对每台终端资金状态进行管控。
3)自助预约、挂号:通过引导化的操作方式,一步步引导患者选择专家类别、就诊科室、就诊时间、坐诊专家等,实现不同门诊和急诊等的预约挂号功能;业务办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身份证或医保卡等患者身份识别处理,办理结束后,打印预约或挂号凭条作为就医凭证。
4)费用实时结算:医疗自助服务系统与当地医保、新农合等业务系统对接后,参保患者可持社保卡在智能就诊系统设备上实现医保费用的实时结算,患者只需支付自费部分的费用。非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结算则直接通过医院的预交金账户直接结算。
5)费用电子支付:自助就诊系统与银行或其他第三方资金结算系统对接后,通过建立预缴金管理、银行支付、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手段,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费用的消费方式, 实现了从传统的窗口排队缴费的线下模式,到线上下单支付、线下诊疗的O2O移动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4]。
6)报告单打印:通过接口方式与LIS系统对接,实现医院业务的数据交换,并根据不同的打印模板,最终实现化验报告单的自助打印。
7)个人中心查询:患者通过智能就诊系统终端可查询在本院内个人的所有就诊信息,包括:门诊预约信息查询、预交金交易记录、各种花费记录等。
8)信息查询:可通过自助服务系统查询医院简介、医生介绍、科室介绍、收费类目、药品药价、报销政策等信息。
9)權限及运营管理:自助服务系统后台根据医院不同的需求场景,以功能授权的方式,自适应的实现权限及界面展示的控制;有版本升级包发布时,各自助服务终端实时响应,在不破坏当前进行业务前提下,第一时间完成最新版升级。
10)硬件健康监控:实时监控智能自助就诊设备的使用状况,诊断终端各硬件健康及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软硬件故障,包括终端机器号、终端设备组件序列号、终端硬件搭配、终端型号配置、系统运行日志、系统安全管理等信息。
3 系统设计
3.1技术选型
本系统基于DOTNET平台,C#开发语言,Oracle数据库等环境;后端采用符合RESTFUL规范的WEBAPI技术实现数据提供服务,前端采用vue.js框架实现数据交互及展现,前后端以JSON数据格式作为交互通信标准,标准化的设计为未来的业务平台整合提供基础支持。
3.2总体设计
医疗自助服务系统是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的集中整合服务提供,依据医院业务流程的要求对HIS等业务系统中的基本信息进行引用共享、扩展存储、定向传输、汇总统计,实现医院公共服务的自助化。基于以上分析,医疗自助服务平台的总体设计结构如下图所示:
3.3业务架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以NDolls开发框架为底层业务处理核心。自上而下分为表示层(UI)、服务接口层(Service)、业务逻辑层(Business)、NDolls认证服务(Auth)、NDolls数据访问层(NDAL),各层相对独立、责任明确,并通过业务对象模型进行数据交换,多级分层的架构设计对未来业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扩展空间。系统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
UI表示層主要涉及了用户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对接收用户的请求,以及数据的返回,为客户端提供应用程序的访问,负责显示用户界面和与用户交换;服务接口层(Service)对原子服务组合形成对客户端开放的服务接口;业务逻辑层(Business)封装了基本业务规则,是针对业务领域具体问题的实现,其中包括对数据层的操作基础上的功能方法整合,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NDolls数据访问层(NDAL)负责与数据库的交互,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在数据库发生变化时,只需相应的完成业务对象模型的同步变更即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业务流程的影响。业务对象模型(Model)是各层业务沟通过程中的基本数据存储对象。
3.4外部系统对接设计
医疗自助服务系统涉及软件、硬件等多方面复杂的技术应用场景,自助设备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不同厂家的HIS软件系统及各种型号硬件产品。因此灵活的、动态的软硬件调用,热拔插支持是平台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基础保证, 以模块化、标准化结构进行系统设计,考虑技术先进性和业务实用性的同时,也考虑今后业务的扩展需要,为门急诊分诊叫号系统、电子病历系统、PACS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等预留了接口[5]。基于软件平台系统要求的健壮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指标,针对HIS系统、银行结算系统、社保系统,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转换中间件接口,实现应用服务对接的软插槽管理模式,实现对不同异构系统的快速兼容热拔插,保证了系统长久的生命力及可成长性。
4 结束语
医疗自助服务系统通过对现有医院各信息化系统的信息融合、打通、改造,着力打造就诊过程中非医疗环节的自助化,解决了三长一短等问题。系统的应用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减少了患者非医疗环节占用的时间,改善了就医环境和秩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医院管理及服务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锋.银医通系统设计[J].消费电子,2014(16):187-188.
[2] 承杰,袁玲,杨旭,等.智慧校园中自服务终端的研究与实践[J].通信学报,2014,35(Z1):118-123.
[3] 丁华,卢敬泰,吕晓娟,等.微信医疗服务模式及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10):33-35.
[4] 于振华,杨国斌,袁波,等.医院医疗自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0):77-79.
[5] 黄永刚,王蕾.移动医疗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4):133-134,140.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