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青 陈元 刘正安 谢德松
摘要:本文首先对艺术同构的内涵与意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幼儿绘本教学的有效措施,力求通过开展艺术同构活动、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拉近与生活间距离等方式,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够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在教师的指引下汲取知识的营养,实现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同构;幼儿绘本;教学实际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图书,由于内部插画众多,十分适宜低幼儿童阅读。通常绘本会将文字与图片巧妙的结合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贴合,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特征,在艺术同构基础上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
一、艺术同构内涵
主要是指利用儿童美术、音乐、文学、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使艺术教学的目标、方式、资源等综合起来,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提升与综合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艺术同构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艺术同构活动离不开幼儿绘本的支持,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通过活动积累更多经验,运用多样化方式对艺术作品进行创新,强化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从而多角度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艺术同构背景下的幼儿绘本教学措施
(一)积极开展艺术同构活动
在新幼儿教学大纲中规定,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促进其综合发展。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艺术同构活动的方式,强化知识的渗透与吸收。例如,针对大班幼儿可开展美术欣赏的同构活动《向日葵》,以幼儿绘本《你好向日葵》为蓝本,以著名画家梵高的“向日葵”为教学辅助,通过绘本研读、名画欣赏、对比赏析等方式,引导幼儿在画作欣赏中感受黄色调的对比,用心去观察和感受,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教师与幼儿一同研读绘本内容,感受优美的语言与画面的匹配;然后,为学生展示梵高的画作,引导学生对比向日葵中的不同色调,感受色彩变化带来的情感差异;最后,激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其独立创作作品,将自己的想象与情绪体验展示到真实的画作之中,并与其他幼儿的画作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赏析,使幼儿在艺术鉴赏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与水平[1]。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
幼儿对绘本的欣赏是想象力激发和再创造的过程,绘本中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想使幼儿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这些意境,则需要教师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拟和创造。对此,教师可根据幼儿学习特点,创设真实的故事情景,如小游戏、问题情景、故事片段等等,并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使其能够融入到活动之中,在情景的刺激下调动思维,与画面产生共鸣,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绘本内容与深层含义。例如,在《美丽的梦想》绘本教学中,当学到“激情四射的疯狂小羊”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情景,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为其创设表演情绪场景,并为学生提供吉他、墨镜、贝雷帽等道具,当孩子们纷纷装扮完毕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中展示出一个“舞台”,邀请幼儿到“台上”进行表演,并播放与画面相匹配的动感歌曲,孩子们便可跟随音乐一起舞动起来,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型与绘本中的场景,在这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下,幼儿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获得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拉近绘本与生活的距离
幼儿绘本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可为艺术同构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支持,对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引导行为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看重绘本表层知识,还应拉近绘本与幼儿生活的距离,只有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才能够使幼儿主动走入故事中,引发生活联想。对此,教师应结合绘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绘本故事进行再造,并灵活巧妙的将幼儿世界与绘本教学相交融,以此激发幼儿情感,实现幼儿行为迁移。例如,在《美丽的梦想》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幼儿播放《虎虎生威》电影插曲,借助这一视频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梦想,如老师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歌星,当好朋友遇到困难时能够用歌声带给其力量,帮助其走出困境。通过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教师和幼儿可以在声音、画面、音频相融合的背景下进行探讨,使幼儿从小能够树立梦想,并朝着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并充分理解朋友、伙伴的意义,学会与朋友一同分享快乐,培养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通过此种教学模式,有效的拉近了绘本与幼儿生活之间的距离,达到绘回归生活的目标,使幼儿能够深刻感受到绘本学习的意义,促进多种教育元素的有机结合[2]。
三、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绘本不但画面精美,还具备丰富的教育价值,在艺术同构模式下,教师应深刻意识到绘本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寻找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幼儿与绘本间的心灵对话,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明芳.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艺术同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6):64-66.
[2]刘锦英.开展基于绘本的艺术同构活动之三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