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燕
摘 要:农业供应链金融利用供应链金融的原理,把農业企业、农户和金融企业结合起来形成一条网链,有利于降低农业信贷风险以及缓解农业融资难的问题。剖析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并分析农业供应金融运用于发展农业的可能性及面临的问题;从“农户+中间商+核心企业+零售商+最终用户”等层面分析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提出建议,以期为政府和企业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5-0071-03
近年来,与供应链企业联姻共谋发展,始终是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且到2020 年估计将达近20万亿元。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产业扁平化和减少了贸易层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对P2P网贷平台而言,与供应链金融结合可使其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也更能连续性地获取高质量资产。在政府、金融圈的各种支持下,供应链金融,必将成为金融科技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创新,更需要金融支持与创新,我国农业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融资难。农户处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是农业供应链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农户的农产品产量小,农户数量分散,使得单个农户在农业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经常被下游经销商或农业经营公司压低价格,赚取微薄的利润。同时,由于农户信用低,可抵押资产少,很难从银行或金融机构取得播种或生产所需的资金,使得农户很难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获得更高的收益。然而农业供应链金融这一融资方式的出现,为解决农户资金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一、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其应用的可能性
1.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农业产业链出发,以产业链上的核心农业企业为支撑点,利用核心农业企业的信用为农户的信用增级,通过设计科学的信贷协议和产品,将单个主体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并用来满足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的一种系统性融资安排。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将农业供应链金融作为减少农户的金融排斥,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的一项重大举措。农业供应链金融有利于解决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脱钩,往往一些地区农产品过剩或者农产品紧缺,通过区块链的小面积普及,可以解决信息流的问题,使供应链信息流畅,建设相对先进的公共信息平台,使得不足或者过剩的农产品可以互相调配,有效缓解全国市场农产品的滞销状态和过剩农产品长期难以保存的问题,还可以提升各个区域农产品竞争力,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解决农村融资难。农产品在每个区域内都有相对应的竞争对手,商户们会倾向于选择相对优质的农产品。在大型的科学农产品市场,通过各个农户与中间商在市场出售的农产品对比,能够挑选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并进行长期合作。通过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及时披露,国家支持建立全面冷链物流,市场监管各方面到位,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也就是实现供应链金融把不可控风险变为可控风险这一大优势展现出来。而建立有效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参与和组织必不可少。各大型科学农业市场提供给金融机构的资料,以信誉和农产品质量为标准来衡量农户的等级,使得有信誉的农户能够更加容易得到贷款,减少农户的金融排斥,使农户能够开垦耕种,提供更多更优良的农产品。
2.农业供应链金融运用的可能性。在全国各地已有不少相对成功的案例,验证了供应链金融在农业运用的可能性,包括农业银行的峨眉山支行开展的蔬菜供应链融资,龙江银行对大庆商行“五里明模式”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广西蔗糖产业的供应链融资等等。以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历史来看,“菜篮子”工程自1988年至今,二十六年的“菜篮子”工程成效显著,具有区域性或者全国性的特点,交易规模及占地规模较大,交易和辅助设施较完备,达到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的要求。农产品交易市场可分为产地交易市场、销地交易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目前这些市场发挥着核心企业的作用,成为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户收入增加的重要支柱。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分析
农业供应链金融运作应构成“农户+中间商+核心企业+零售商+最终用户”的模式(见下图)。
农户负责原料供应到生产,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并且提高信誉。而中间商包括合作社、基地等,负责粗加工到深加工,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核心企业包括大型科学农产品市场,负责分销和销售。各地的农产品通过农户或者中间商到科学农产品市场,这里进行交易,以农产品质量和农户,中间商的信誉为标准,进行收购并出售优质的农产品给各大市场、零售商等。并且在对农产品的测评中,完善监管机制,真正实施起一套食品安全的方法,保证食品安全。而金融机构则通过这些测评结果来给各个农户、合作社等提供融资贷款。零售商包括超市、各城市农贸市场等,负责分销到零售,从科学农产品市场的农产品进行零售给最终用户。而最终用户则包括酒店、餐馆、消费者等,负责供应给客户需求端。金融机构通过农产品市场的测评结果来选择贷款融资方式和额度并监管。
三、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中遇到的“四流问题”
农业供应链金融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就目前发展来看,也遇到了很多瓶颈。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用来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较少,服务模式又有限,其辐射范围较窄,“四流”问题等无法解决,使之受益的只有小部分农户,大多数农户依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新的模式把更多的利益引导到更多的农户手中。
“四流”问题分别是“商流问题”“资金流问题”“信息流问题”“物流问题”。“商流”是后“三流”的前提,包含农产品收购、批发、分销、零售等一系列环节。
1.商流问题。商流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供应链商流不通畅,在部分區域农产品交易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且电子化交易手段没有得到使用,效率低下。比如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农业市场难以实现第三方支付手段,大部分地区无法实现电子化交易,使得交易过程中效率低下。
2.资金流问题。“资金流”是供应链运作的条件,包括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资金流转、结算、担保等环节。“资金流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风险较为集中,难以分散;结算手段不够丰富,单一落后;融资渠道未多样化,较为狭窄。比如在全国各地,农户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但农户的金融排斥依旧存在,为此服务的金融机构较少,造成融资难。
3.信息流问题。“信息流”是供应链运作的手段,包括在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中的“信息收集、加工管理、传输发布”等。“信息流问题”主要是部分地区的农产品价格信息、物流服务和产品价格信息等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供应链线上企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造成供应链信息流不畅通,导致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市场脱钩。农产品的不足与过剩无法及时得到反馈,造成调配不当或者各地区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
4.物流问题。“物流”是“前三流”的终结,包括农产品供应链上“储存、加工、分拣、运输、配送”等环节,是农产品的流转过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农产品物流设备较为落后,且较少结合农产品特点进行设计,物流社会化及专业化程度较低,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不高手段落后,物流外包市场未形成规模,并且各个环节衔接水平也不高,这极可能引致农产品供应链的延迟甚至断裂。国内冷链建设不达标,无法大规模的运用,使得国家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失高达20%~3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上,我国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国冷库总保有量与美国基本持平,达到3 710万吨,但是人均冷库保有量不足美国的1/5。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6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文件中将10个地区,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宁波、重庆等列为示范省市,对其相关冷链项目建设以予资金支持。此外,在国务院同年10月出台的《“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切实解决好农产品进城的配送难题,鼓励建设低耗节能型冷库。
四、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分析
农业供应链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它突出了核心企业的重要、中心位置。通过商流、物流等控制,将相关联的农户企业、金融机构、农户以及最终用户组成一个网链结构。我国部分金融机构也尝试并结合区域本土特色和优势,提供了多种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如“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基地+农户”等。而农村供应链金融运作应构成“农户+中间商+核心企业+零售商+最终用户”的模式,但其健康发展需要有多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1.建立大型科学农产品市场,取得国家对农产品市场为农业供应链资金流提供金融支持是农业供应链运作的前提。要解决农村供应链金融融资问题,解决商流是第一步。在几个城市之间建立大型的电子化农产品市场,以农民的信用、农产品的质量为标准向农户收购农产品,以保证农户的农产品能够以市场价基本全部收购,供应给附近几个城市,而批发商也可到大型农产品市场批发农产品到各个城市去销售。农户能够得到合适的价位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不会被经销商压榨,能够使农户的收入得到增长的保障,而批发商也会得到更多品质种类的农产品选择,解决了商流随后便要解决资金流问题。国家对于信誉好、品质好的农产品市场应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各农产品市场优良农户的资金借贷问题,应给予相对优惠。而农产品市场可做中间担保人,只有农产品市场审核过或者长期合作,有信誉的农户才能得到资金流的支持,而信誉差、品质差的农户,则不予合作。长此以往,供应城市的农产品质量会得到提升,也有利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2.国家财政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数据库,以及国家应对物流提供支持是供应链金融运作的基础。信息流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建设至关重要。而最近比较热门的则是区块链,区块链就像一个大的账本,能够满足供应链的信息需求,公开透明信息,人人皆可参与,即便中间环节中断也可持续运转,不受干扰。区块链与供应链的结合,便于国民对农产品价格有详细的了解,也便于国家监督和对食品安全的统一管理。每种农产品的保质期不同,所以对物流的要求也就非常高。据统计,我国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大概是占25%~30%,这是极高的损坏率,国家应在每个农产品市场针对性地进行冷链开发,构建物流外包市场,金融机构根据需要提供信贷,打造我国的低温运输运营模式,推进冷链物流建设。
3.国家加强监管是供应链金融运作的保障。目前供应链和区块链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若要实施,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国家应该加强监管,以免造成系统无法承受的损失。而且对于在大型科学农业市场获得融资优惠的农户或者中间商,要签订违约协议,如若为了自身利益,销售一些不良或者品质不佳的农产品,不再予以优惠,贷款还本付息并且收取一定的违约金制止这类不良事件的出现。
4.农业供应链的发展需要各个参与者以整体的角度出发,配合各自的优势,保证“四流”的顺畅进行,保证整条供应链的连续性。然而供应链的运行,多方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以核心企业即大型农业市场和金融机构合作为基础,将各个参与者连成一个网链结构,违约者将会被整个联盟所针对。此外,国家也应加大监管力度,扶持农业供应链的运行。只要市场的规模、控制力和影响力建立起来,全国都可参照这种方式,与“菜篮子”工程类似,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有很大的辐射效果出现。一旦模式建立,市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而信息反映也会更加及时有效,物流也愈加便利,带动更多的客户,使农户受益,使消费者受益,使供应链的各个参与主体都受益。
五、结语
农业供应链金融作为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的有效途径正在我国兴起并得到重视,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并详细论述了农业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的可能性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同时,本文从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四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大型科学农产品市场、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数据库、加强国家监管,以及促进农业供应链成员的合作等建议。
参考文献:
[1] 胡国晖,郑萌.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探讨[J].农村经济,2013,(5).
[2] 李丹丹.农产品供应链需破金融“桎梏”[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9,(3).
[3] 李巍.浅析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金融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9).
[4] 郑继兴,王爱红,王世波.基于产业集群视域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设计——以齐齐哈尔市为例[J].理论观察,2011,(4).
[5] 邵娴.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以马王堆蔬菜批发大市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8).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