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拉斯对王小波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9-07-08 03:16张智韵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杜拉斯影响研究王小波

张智韵

摘要: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十分欣赏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作品,尤其是小说《情人》,王小波的小说创作从多方面受到了杜拉斯现代性手法的影响。本文以杜拉斯的《情人》和王小波的代表作《黄金时代》为例,从音乐性、诗化的语言风格,小说的互文性和叙事结构等几方面论述杜拉斯对王小波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杜拉斯;王小波;现代小说;影响研究

在中国当代文学界,王小波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品格。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问世以来,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也得到越来越多评论者的关注。王小波多次对现代主义小说的伟大魅力进行肯定和赞赏,并且从不讳言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对自己写作产生过巨大影响。法国当代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是王小波提到次数最多的外国作家之一。王小波对杜拉斯不仅钟情、欣赏,还借用她的艺术手法,甚至把杜拉斯看作自己文学创作的老师。杜拉斯的经典之作《情人》可以说是对王小波创作产生最大影响的一部小说,他特别推崇这部作品,认为其是现代小说的“顶峰”。在《我的师承》中,王小波提到:“到了将近四十岁时,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他认为在自己写过的小说中,《黄金时代》是自己最为满意的一部作品,但比起像《情人》这样的现代小说艺术的顶峰之作,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朝此目标继续努力。由此可见,《黄金时代》的创作受了《情人》很大的影响。本文就以这两部作品为例,分析杜拉斯对王小波小说创作产生的影响。

一、音乐化、诗化的语言风格

杜拉斯认为“没有哪一种作品不是音乐性的”,否则那便不是文学,不是自由。杜拉斯的小说中处处弥漫着一种音乐性,如《情人》《琴声如诉》《广岛之恋》《印度之歌》等,读者在其中能够体会出一种绝望而又如泣如诉的旋律。小说《情人》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叙述的循环往复与舒缓的叙事节奏两方面。如《情人》对渡河场景的回忆:“这个形象,我是时常想到的,这个形象,只有我一个人能看到,这个形象,我却从来不曾说起……”小说开头在描述女主人公渡河时,她所回忆起的形象被不断重复,突出强调了这次渡河的经历和与中国情人的相遇对女主人公一生所产生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同时,这种延绵不断的重复营造出一种循环往复的音乐性效果,诗化的语言也延缓了叙事的节奏。王小波在《情人》中,也体会到“小说和音乐是同质的东西”,认为这部小说的绝顶美好之处在于它“写出一种人生的韵律”。《黄金时代》第三辑《似水流年》中运用了很多类似的写法:“岁月如流,如今已到了不惑之年……好多事情起了变化。”“流年似水,有的事情一下子过去了,有的事情很久也过不去。”“流年似水,转眼到了不惑之年。”相似的词汇和句式在小说中重复出现,淡化和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形成了一种具有音乐性的回旋往复的语言韵律,可见王小波对音乐化的小说语言也做了类似的尝试。一种人生的虚无感和无尽的沧桑感融化在诗一般的语言中,如同流动的音符一般,谱写成了一首沧桑的岁月之歌。

二、互文性:真实而又虚幻的迷宫

“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她认为每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这些文本之间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后结构主义认为,判断作品真实性的标准不在于作品本身,而在于小说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互文性造成了作家的自传亦真亦幻,读者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构的,迷失在了作者的文字迷宫里。杜拉斯在她的现实经历与创作想象之间创立了一种为广大读者所迷恋的自传体文体,她的作品中有她自己生活的影子,也有她用非同寻常的艺术想象与加工,加之她标新立异的艺术手法,为她的作品添加了更大的色彩。杜拉斯作品中关于中国情人的故事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她在几部作品中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情人》虽然最为经典,但其内容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伊甸影院》以及之后创作的《中国北方的情人》中都有过类似的讲述。与杜拉斯的其他自传体文本相比,《情人》证实了杜拉斯本人和她在印度支那生活的历史真相。在这些互文文本中,杜拉斯描述了她早期在殖民地的生活,她的生平和家庭生活故事被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出来,并与历史现实真相越来越接近。同样形式的具有自传色彩的故事出现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黄金时代》中的主人公王二身上闪现着作家王小波的影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一米九的大个子,曾在云南当知青,当过工人、上过大学、出国留学……《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是同一个叙述者站在不同叙述角度讲述的“王二风流史”。三辑小说前后可以串成一个连贯的故事,王小波用小说情节无限增殖并任意拼贴的方法讲述了王二生活的故事。读者之所以能把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三个故事的內容贯通,很大程度在于《似水流年》开头王二简历的引子提示了读者。引子用貌似真实的履历颠覆作者本身的经历,强调了文本创作虚构的痕迹。王小波用与《情人》颇为类似的互文性手法打通了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虚构与真实的壁垒,构架出一座引人入胜的迷宫。

三、精心布局的叙事结构

在叙事结构方面,杜拉斯《情人》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都打破了传统小说线性时空顺序叙述模式,在时空间跳跃、转换。王小波认为杜拉斯《情人》的每一个段落都经过精心的安排,小说叙事虽然并未按照时空的顺序展开,但有另一种逻辑被作为线索,他认为正是这种逻辑彰显出小说的艺术。米雷尔·卡勒-格鲁贝尔在《人们为什么不怕杜拉斯了?——关于<情人>》中提出:《情人》的表层结构是所谓回溯性叙事程序,而它的深层结构是纵向聚合关系。回溯性叙事程序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主导的自传叙事,纵向聚合关系一般是指叙事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所形成的深层次的共时关系。杜拉斯不时地打乱这两种叙事结构,并在《情人》的结构安排中交替使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将真实的叙事和意念的事件综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颖的叙事风格。在《情人》里,杜拉斯先后五次描写十五岁的“我”与情人相遇的那次渡河的情节,它们在书中不同的地方,由一小段一小段的文字凑集起来,并且用空行隔开。《黄金时代》可以看作是与《情人》有相同叙事结构小说,陈清扬进山找王二的经过堪与《情人》里渡河的情节相媲美,被王小波反复描写。小说的叙述时间没有遵循既定的顺序,主人公时常用插叙打断完整的叙述线索,主人公仿佛是一个漂浮穿梭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魂魄,而主人公的情欲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强大纽带,是对外部物质时间力量和秩序的反叛和颠覆,这些都使王小波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精神深度。

王小波从玛格丽特·杜拉斯那里领略了现代小说的魅力,《情人》的现代小说技巧给王小波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特质。作为一个读者,王小波爱上了杜拉斯的小说;作为一位作者,王小波的创作深受杜拉斯的影响。他从对杜拉斯文学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学观,在中国文学的土地上,为中国作家开创出新的小说范例,面对本土题材,书写出具有现代性和世界性的文学作品,并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成就。正因为如此,王小波才能在中国文坛上备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参考文献:

[1]艾晓明 李银河.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C].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仵从巨.中国作家王小波的“西方资源”[J].文史哲,2005(4).

猜你喜欢
杜拉斯影响研究王小波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杜拉斯作品中的眼睛意象
浪漫王小波
杜拉斯小说中的“诗”与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