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抑的“症状”

2019-07-08 03:16杨攀
北方文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西游记症状

杨攀

摘要:女儿国国王是西游记故事中比较特别的一个角色,西行八十一难人妖众多,女王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利用雅克·拉康的一些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从杂剧本到百回本,女王的“症状”化。

关键词:拉康主义;西游记;女儿国国王;症状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有言:“任何结构都内嵌溢出”,拉康所言的溢出又可称为症状,往往用来指秩序结构中反常突出的那部分。吴冠军教授认为工程(自我总体化-稳固化的工程),便是旨在抹销症状:“(a)或将其整合为‘现实内的一个顺从部分(即使之‘正常化‘合法化),(b)或以诸种压制性(repressive)手段强行阻止它刺入‘现实(即将其标志为‘反常‘非法)”,换言之秩序为了平顺的运行下去,症状作为阻碍,会被秩序结构或镇压或同化,以确保秩序的顺畅。西游世界作为一个以“儒道佛”主导的严密的结构世界,西行取经作为一个严密秩序下的任务,其结构之中也存在拉康所言的溢出性存在,即游离于西游秩序之外的症状。

在吴冠军教授在《女性的凝视》一文中认为86版影视西游记中对女儿国部分的“再制”使其成了原著的一个症状性溢出,女王则是作为症状存在的女性。这个说法是基于影视版和原著的区别提出的,简言之该文章认为原著中的“女国”是整个西游秩序下与众妖无分别的意识形态的一环,女王则是在86版大胆改编后具有的“症状”性。本文,我将通过对西游记杂剧(杨景贤版本)到百回本(吴承恩本)中女王形象的改变及影响,来探讨女王“症状”化在文本中存在的可能性。

一、女王的分裂与净化

吴冠军教授认为影视版创新的内容指向女王是西游故事群中的一个“症状”。其实西游记作为一个非纯原创的故事,女儿国国王这一角色的纸质形象也非自古固定,女王的“症状化”可能比吴教授想的更要提前。根据学者胡胜考察,“《西游记杂剧》中的女王俨然一色情狂,动辄动、用强、百般要挟。”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的女王单从描写看,很难把她和其他妖精区分开来,她更多凸显的不是女王这一头衔的姿态,而是一个“缺男”过久的饥渴的变态形象。学者认为女王如此,是因为杂剧西游是为突出市民意识,消解了宗教的森严,流于油滑,而这一形象过于低俗化,所以在吴承恩本的百回本《西游记》中,女王一改之前的淫荡大胆,描写篇幅虽不多,但言语更加含蓄,仪态更加端庄,设宴席,邀唐僧同乘,又赐徒弟三人盘缠路费,颇为懂得礼仪。文中更是对女王的外貌极尽赞美,描写内容相比于妖精的媚更倾向神仙之姿,“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看得猪八戒忍不住“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外貌佳性情好,行动以礼尽显尊贵,又愿一托国之富招赘,这样的女王与杂剧本里“你若不肯呵,锁你在冷房子里,成就了一霄恩爱,索强似百世流芳”的逼配形象大相径庭。

紧跟着女儿国国王的剧情是蝎子精,学者胡胜从蝎子精抓唐僧作夫的剧情,烂漫的淫荡的言语,以及唐僧对其的称呼“粉骷髅”为依据指出“这位蝎子精是写定者为净化女王而凭空杜撰,她是杂剧里女王性格中横暴、色情部分的外化”。女王的分裂造成了杂剧本和吴本女王形象的区分,一分为二被理解为作者主动对女王形象的一种净化,就吴本西游里的形容:“脱的烟花网,又遇风月魔”,女王依然被当作一个劫数来写,烟花网一词欲将女王简化为一种对唐僧的诱惑,是需要挣脱的网,所以女儿国国王和蝎子精在西游故事里虽人妖有别,但实质上是作为同一种意识形态下的工具来使用的。杂剧本中的女王作用与妖怪无异,都可以看做师徒四人的“暴力劫数”,但经过分裂后的吴本女王则更倾向于针对唐僧的“情劫”,从众妖中脱离出来,女王的分裂与净化我认为是“症状”化的一个铺垫。

二、“症状”的开始

(一)女帝真情的出现

唐僧在西游记中由于其特有的功效总惹得妖怪垂涎,或想食其肉长生不老,或想得其元阳成神成仙,总归是出自一个利,并且这个利是西游秩序下八十一难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利的“劫难”们自动组成了意识形态中的一环,成为西游“大他者”来考验师徒四人的“变态度”的工具。何为“大他者”,拉康解释道:“大他者应该首先被当作一个场所,言语就是在这个场所中被構成的。”这里的场所不是纯粹的地点,认为更多的是在某个世界中发号施令的人或者某种意识形态,它带有绝对的专制性和残酷性。如果西游世界中一定要有一个大他者,具体形象应该是如来为首的各路神仙,和西游中森严的不容挑战的意识形态。如来为首的神仙,他们布置下来的西行任务,没有根据,没有逻辑,没有合法性,带有强烈的专制性,在强迫孙悟空等人参与这个任务时又体现了其残酷性。但西游记中大批的人对这种变态的意识形态是绝对服从的,或者说不曾质疑,挑战者如孙悟空会被镇压,而归顺者如唐僧也会有意无意强迫自己接受挑战献媚于大他者。纯粹服从于大他者的人,拉康称其为“变态者”,这不是突出于常人中的一部分,而是指最能接受并执行大他者无意识话语的人,最无条件服从讨好于意识形态的人。

而不同于求肉求元阳的众妖,女儿国国王求的是:“阴阳相配,生子生孙,永传帝业。”愿意让出帝位,托国之富招赘。女王并非以女儿国里民众对男人的称呼“人种”来对唐僧,分明是以一个佳偶来对待,文中种种迹象表明女王出现了不同以往的“真情”。譬如女王初见唐僧时为其相貌倾倒,女王闪凤眸,簇蛾眉仔细观看,觉得唐僧是“风姿英伟,相貌轩昂”,看得女王新欢意美。正如拉康认为凝视展现了人欲望的缺口,女王在闪凤目簇蛾眉凝视唐僧时自己对唐僧的欲望也得以被读者窥见。再者,女王阅通关文牒时,询问唐僧本姓又提笔替他添上徒弟们的名字,在酒宴上嘘寒问暖,种种体现完全是一个沉浸在爱情中的女性形象,颇为动人可爱。女帝出于真情而非大他者设下的利益而成为一难,在此已经完全区别于普通的意识形态环节了,她成为了体系中的一个溢出,表现出不臣服于大他者的症状性。

(二)女帝真情对唐僧自我意识的教化

女帝作为“症状”,在结构中会起到阻止秩序平缓运行的作用,这一点表现在唐僧自我意识的变化之上。

拉康认为“自我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唐僧在成长过程中,虽然身世成谜但无论是金蝉转世还是金山寺出家修行,在吃斋礼佛中唐僧的自我发生了异化,总是追求“他者”布置的东西并将其认同为自我,所以唐僧是师徒中最“变态”的人,因为他的自我是“他者”建构的自我。而这样的唐僧却在女帝真情攻势下有了别样表现。文中有云:“女王真情,指望和谐同到老;圣僧假意,劳藏情谊养元神”劳藏情谊的目的虽是为养元神,但一个藏字也侧面体现出并非没有情谊,只是尽力掩饰住了。文中多次描写唐僧的失态,面对女王求亲,唐僧越加痴哑,只得悟空献计才如醉方醒,面对女王的呼唤,唐僧是“面红耳赤,羞答答不敢抬头”或者“战兢兢立不住,如痴如醉”,在离别之际,文中写的是“长老慢下龙车”,若是急于脱离“烟花网”又何必“慢”下龙车?一个慢甚至流露出不舍之意。再对比之后对待蝎子精,蝎子精这样并未以性命威胁的相同的留婚行为,却遭受到了天壤地别的对待,唐僧初被掳就自觉地将蝎子精与女王进行对比,大感人妖有别,直言:“我的真阳为至宝,怎可予你粉骷髅”,蝎子精最终被猪八戒打为烂泥,唐僧更是“谢之不尽”。前后对待如此不同,除唐僧心中对“人妖有别”的笃定,也从侧面体现出在与女王的交往中,唐僧被建构的自我意识有短暂的游离,他的言行动作流露出一种对本真自我的感知。这种自我感知虽然短暂但不可忽视,以至于最后计谋败露时,面对女王的质问,文中选择让猪八戒来回答而回避了唐僧。

三、被压抑的“症状”

唐僧自我意识的感知毕竟是短暂的,因为突如其来的蝎子精将其强行拉回了西游九九八十一难正常的秩序中,唐僧闪现般的自我意识的建构很快就被消解了。拉康说“在一个由语言或象征秩序亦即他者法则所统辖的领域中,主体与主体间是无法直接照面的”,因为“主体的言语看似是向另一个主体发送的,而实际上是向自己的无意识,向结构其无意识的他者场所发送的”所以唐僧与蝎子精的对话,不如理解成唐僧向“如来”(大他者象征)说的话,为了得到象征届大他者的认可,唐僧斟酌字句取悦“大他者”,其中一条路径是使用该统治区域的言语工具,大他者下你的真阳就是至宝众妖趋之若鹜,所以唐僧在蝎子精洞中说“我的真阳是至宝,怎可予你粉骷髅”,体现出其已经重新置于熟悉的符号性秩序之下,重新使用大他者建构的语言巧妙地回归“变态”之路了。

而女帝作为“症状”也在结局遭遇了大他者语言的侵蚀,众人对女帝说“是白日飞升的罗汉,我主不必惊慌。唐御弟也是个有道的禅僧,我们都有眼无珠,错认了中华男子,枉费了这场神思。请公主上撵回朝”,面对女妖的强掳,女臣们却说是罗汉白日飞升,目的是想让女王早早放下真情,莫要枉费神思,女帝若像86版中的那样一直凝视等待下去则会永远作为一个“症状”存在直到被遗忘被抹销,但原著中确是利用臣子的一番话直接否定了女帝真情的合法性,有道的禅僧不可肖想,女帝是有眼无珠,于是女帝连质问唐僧的理由的没有了,最后结局是“女王自觉惭愧,多官都一起回国不提”,女王的自觉惭愧与前文动人的真情流露形成鲜明对比,女王因真情而出现的“症状性”在此处沉没了,多官不提的沉默和女王的自我否定体现的是“大他者”语言的胜利,是西游意识形态对症状抹销的成果,女帝在西游系列短短一个章节中出现的“症状化”被压抑下去了。

四、结语

86影视版西游的确给观众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诚然如吴冠军教授所说,86的改编创新地让我们以女王视角窥到了其作为西游秩序一个溢出的存在,但女王的“症状性”在杂剧本到百回本中就已经有所体现了,她因真情而变为“症状”并对“变态者”唐僧有影响作用,但最终被拉回了符号性场域中,可以说在百回本中女王是作为一个被压抑的“症状”而存在。

参考文献:

[1]吴冠军.猿熟马驯为哪般——对《西游记》的拉康主义-阿甘本主义分析[J].文艺理论研究,2018,38(02):36-48.

[2]胡胜.女儿国的变迁——〈西游记〉成书一个“切面”的个案考察[J].明清小说研究,2008(4).

[3]吴承恩.西游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2月第一版.

[4]《杂剧·西游记·第五本》清·杨景贤 电子课本网.

[5]吴琼著.雅克·拉康 阅读你的症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

[6]孙亚男.镜像自我与符号他者:《影》的精神分析解读[J].今传媒,2019,27(03):108-110.

[7]李青宸,李新蕾.成长中的“他者”建构与“自我”实现——《邪不压正》拉康式解读[J].戏剧之家,2019(12):99.

[8]赵子昂.论文学及艺术场域中拉康主义主体性的文本表征[J].理论界,2007(11):190-193.

猜你喜欢
西游记症状
Don’t B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预防心肌缺血临床症状早知道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