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上学以来,我对语文就不怎么感兴趣。课上我像个木头人,一般不发言、不思考,唯独这个学期的那節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改变了许多。
那是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来我班听方老师课的人很多,听说这些老师是镇中心学校领导和各校名师。我们班方老师平时讲课自然、流畅,而这节课却显得有些紧张。我呢,也想在这么多领导和老师面前“露一手”,可怀里像揣着一只兔子,咚咚直跳,一连几个回答问题的机会都错过了。
老师问:“30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他饱经风霜的考验”……嘿!老师怎么不给我机会呢?看来,今天我是没有“发言权”了。想到这,我不禁有些灰心丧气。老师您可曾知道,为了这节课,昨天晚上我连电视都没看,足足读了十几遍课文呢,我什么时候这样用功过?
方老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接着问:“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他扫视一下全班,最后目光投向我。我知道,老师的目光分明是在鼓励我。想到这,我的心怦怦跳起来,举不举手呢?连课代表都没举手,我说错了怎么办?想来想去,唉!管他呢,再不回答就没有机会了!于是我勇敢地举起小手,站起说:“我觉得,这个鱼钩不是一般的鱼钩,是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象征,他高尚的品质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对!回答得很好!”方老师大声表扬我。全班同学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我,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蜜还要甜!
从此,我相信自己能学好语文,而且学习语文的劲头更足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大。
这节语文课,你说,我能忘吗?
小作者说这节语文课“难忘”,我们读后,觉得文章同样令人“难忘”。这是因为小作者把“我”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具体,你瞧:“怀里像揣着一只兔子,咚咚直跳”,表现出了“我”的紧张;你看:“想到这,我不禁有些灰心丧气。老师您可曾知道,为了这节课,昨天晚上我连电视都没看,足足读了十几遍课文呢,我什么时候这样用功过”,写出了“我”的失落;你听:“全班同学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我,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比吃了蜜还要甜”,从这句话中,你是不是又读出了“我”的激动和兴奋呢?成功的心理描写拉近了读者与作文中人物的“心灵距离”,使习作更具感染力。
情境一:运动会上,你是800米的种子选手,大家都把夺冠的希望放在你身上,此刻你正站在起跑线上……
情境二:考试前,你突然发现笔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
请任选一个情境进行心理描写,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