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5月27日晚间,一個名为“QQ个人轨迹”的H5在“朋友圈”刷屏,引起了不少人的转发和讨论。不得不说,从出发点来看这个创意很棒,也确实收获到可见的效果。
情怀H5营销太多了,QQ这次凭什么能引起人们转发的欲望?用户基数高这一类的废话,咱们就不多说了,直接说点之前没见过的。在笔者团队看来,以QQ为代表的社交软件自带的话题属性和社交力才是关键。
从产业特征来看,不同产品对应各自不同的产业,因而有着不同的产业传播力。在笔者看来,一个产业的社交力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判断—“产业传播力=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比重×社交币数量”。
那么何为“社交币”呢?前百度副总裁、自媒体人李某某曾经提出“社交币”这一概念,他认为让别人分享就要给别人提供利益,而社交币就是驱动用户去转发的利益点。
QQ作为社交软件,当然自带“社交币”,一方面占据着社交优势,另一方还占据着用户的感情。因此,在营销上腾讯占据着敏感点,容易产生“爆品”激发用户参与。
换位思考,类似于此次QQ的H5,百度来搞,你第一次搜的什么?索然无味。阿里巴巴来搞,多半亦步亦趋。而腾讯却可以时不时地拿来玩,此前《微信》就玩过类似的营销,这就是社交话题性的价值,最易打动人。还比如《网易云音乐》,靠着评论这一单项社交,一块社交的“边角料”,就玩得风生水起的,硬是在边角料里雕出了璞玉。
事实上,社交币其实可以用“谈资”来替代。有了谈资,才有了被传播的价值。如果想要让营销信息被更多人传播,这取决于营销内容是否为大众提供谈资,发生在寻常场景下的不寻常事件。
每个人在社交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情感,不同情感对应各自不同的社交币,如此看来腾讯其实手里掌握着最大的“社交币银行”,很容易在营销中击中用户的情绪“高潮点”。
先天优势明显,也确实刷屏了一段时间,但不得不说的是,QQ此次营销的“硬伤”也是显而易见的。
看到H5标题,想必大多数人也能猜到这份H5想要表达些什么内容。但这依旧不妨碍他们内心那种浏览过去自己的欲望。然而与看之前的满腔情怀和回忆不同,看完后不自觉地升起些许的失望:过去还没看够,广告来得太快。
从出发点来看,QQ此次在用户定位方面针对性很强,通过对目标群体的情感洞察,发掘他们普遍存在的情感诉求—怀旧,然后应该有一个蓄势、井喷边缘和爆发等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情绪营销才会产生用户冲动甚至不可理喻的消费行为。
不过,就此次的QQ个人轨迹H5而言,让人看完后明显意犹未尽,情感上才刚稍有点触动,但内容却戛然而止,直接转向最终目的商业转化上了?场景设计感觉有些虎头蛇尾。所有的营销都是为了转化,这一点没错,情绪营销的精髓是什么?流量的争夺由流量变成场景,通过情绪改变使得用户由注意力经济转变为意向经济。但现在这个H5的情况给人感觉是场景搭了一半,情绪尚未引爆,这样就很难产生购买的意向经济。
这不由让人与之前的《微信》营销进行对比,上次《微信》营销展示的内容包括告诉用户自己是哪一天注册的、第一条“朋友圈”、第一个微信朋友、发表的“朋友圈”数量、获赞数量、收发红包数量、好友数量、获赞数量和微信步数等,足够的内容意味着蓄够了足够的“情绪势能”。
QQ其实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有很多,营销可策划的点也很多,比如哪个说说获赞最多、评论最多,谁来你空间次数最多。过去的好友买卖、偷菜和抢车位等小游戏,这些内容都可以拿出来,但现在与《微信》之前那次比起来显得多少有些简单了,这让人联想到罗永浩和他的锤子手机发布会。
有这样一种说法:罗永浩的发布会不只是产品发布会,也是罗永浩的企业家情怀演出。但情怀与手机没什么关系,最终销量结果也是众所周知。此次QQ似乎也是,讲了点情怀,然后早早进入转化界面,那这样所谓的情绪或许有很大“自嗨”成分,用户真的会买单?或许锤子手机就是前车之鉴。除此之外,讲情怀的话,目标群体似乎有些模糊。让已经不玩QQ的人去玩去花钱,营销做不到。
此次QQ个人轨迹上面的内容和记忆很多是属于“80后”和“90后”的,我们可以认为这其实是针对这部分人群的营销活动。QQ本身其实是款熟人社交产品,它与《微信》性质趋同,但覆盖人群不同。对于很多“80后”和“90后”来说,周围自己的熟人社交圈子都在玩《微信》,作为一款熟人社交产品的QQ很难吸引他们回来消费。
销量转化方面,即使有转化可能也比较虚,经常玩QQ并且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是迟早的事,可能空间的一则广告就能触发消费,而无感的大概率可能还是无感,情绪荷尔蒙“烧完”便扭头离开,去买QQ秀?办个绿钻给空间加个背景音乐?真的不会,因为年龄过了。
总体来看,此次QQ个人轨迹的H5营销本身传播力度和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前面提到的场景设计、人群定位和广告植入等少部分瑕疵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整体的美感。而在笔者看来,总结这次营销活动,QQ公关需要找准真正适合自己产品定位的营销思维和体系。
首先,用产品进行流量导入,再用各种QQ自带的增值服务进行价值变现。让营销的归营销,销售的归销售。这次QQ个人轨迹的H5,如果想好好做品牌,吸引老用户回流,那就把情绪场景做完整。如果想完成销售,没必要绕这么多弯,因为QQ本身是一商业化气息很浓的产品。除此之外,营销也不是为了立刻就有转化。很多时候是为了建立社区关系或者是单纯的品牌形象维护,接下来才有可能进一步构建深层次的社区商务关系,总的来看,销售活动的结果是销量,营销活动的结果是深化联系。
其次,传统的都是正向营销(以宣传自己为主),而杜蕾斯内容营销是反向营销(服务用户为主)。杜蕾斯以用户为中心,反向生产用户喜欢的内容,用创意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热点事件和杜蕾斯品牌巧妙地连接起来,为特定的人群生产特定的内容。
此次QQ个人轨迹的H5如果先以情怀塑品牌,采取广撒网的策略,不要添加过多商业元素。而后确定自己目标消费者,去研究熟悉他们年纪的主流价值观,让目标消费者的人格和自己要建立的品牌人格是一致,然后去做商业化变现,这个对于QQ而言应该不是难事。
再次,关注用户终生价值。到了年龄,QQ用户就改投《微信》?对于QQ而言,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在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上。流量型产品,是成本中心,关注CAC获客成本;价值型商品,是利润中心,关注LTV客户终身价值,而QQ更像是二者的“混合物”。
最后,回到QQ此次的H5营销。看了几遍,笔者的眼泪在打转,有一种快要流下泪来的矫情,不流泪似乎缺少点什么,毕竟猛然间邂逅自己的童年与青春,细节如此栩栩如生,但是又不够细腻,半烧开的水,有点“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