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情声腔及韵辙特点

2019-07-08 03:36罗阿丽
神州·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太康道情花腔

罗阿丽

太康道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首选应该归功于以唱腔为主的独具特色,音乐也是区别道情和其他不同剧种的根本标志。我国戏曲艺术的不同剧种,尽管它们都有各自特有的不同剧目,不同表演风格等等,但各个剧种的最大不同则是它们的音乐(包括唱腔,唱法,曲牌,伴奏等),它们是因为声腔不同而各自独立发展着。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剧种,虽然它们采用相同的方言,也都因为不同的唱腔和伴奏而行成剧种的,如我们河南的豫剧、曲剧、越调等等。太康道情的艺术特色,更多的也是体现在它独特的音乐,特别是唱腔方面。

我国的戏曲声腔,大致可分为板腔体、曲牌体和混合体三大类。而所谓的板腔体也间或使用一点曲牌,所谓的曲牌体也常呈现向板腔体发展的趋势,所谓混合体也各有不同的一面。太康道情的唱腔应该属于混合体一类,它不仅有[慢板]又叫“一枝梅”,[二八板]又叫“铜器垛”,[流水板]等,也使用[数落板],[耍孩儿][滚绣球]等曲牌。不仅如此,由于艺人们长期的艺术实践,他们还创作和积累了许多特殊的变化唱腔,有的强调变板,如“小五板”“一锣切”等;有的强调变腔,如“哭落锁”等;也有的板腔都有较大变化,如‘夺口‘两扯平等。还有因变化唱词结构而构成不同唱腔的‘四字顿‘五字嵌‘筋斗摞儿等;加花儿与加衬字的有‘肉大锣等等。这就增加了太康道情音乐的变化,丰富了太康道情音乐的表现力,这样才形成了太康道情一唱到底的独特风格。

这种一唱到底的唱腔并不显的单调,因为它有丰富的板腔和曲牌的变化,而这种唱腔的变化,并不以宽广的音域,华丽的花腔为主要手段,演员又以真声演唱,所以显得更加朴素自然、亲切动人。太康道情的唱腔是以说唱结合为其重要特色的。这不只是因为它刚从说唱音乐变过来,也不是因为它的唱词太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太康道情剧目多为表现家庭生活故事,唱词又通俗易懂,因此要求唱腔与唱词保持一致,于是形成了它字多腔少,表演起来有说有唱的特点。太康道情的唱腔中加花儿与加衬字,是太康道情唱腔的又一个重要特色。什么“得儿”“哼”“啊”那呀等等,演员都有自己拿手的特殊用法。但应该说明,好的演员都不是随便乱加衬字儿的,加花儿腔和加衬字也是剧情需要和唱腔需要的才能加衬字。例如在《王金豆借粮》一剧里,当王金豆到了他的未婚妻爱姐儿家,回忆儿时两人一同戏耍时所唱的几句就巧妙的加了花腔衬字儿:

“与爱姐从小一同玩耍,

俺那俺在那,俺在那背地角里

拜过天地,得儿,哎,咳  哎  咳

拜过天地。”

像这样使用的花腔衬字儿,既保持了太康道情唱腔的艺术特点,又使唱腔所表达的内容更加充分,听起来更加生动亲切,也很风趣。而在这个戏的另一处,用了同样的方法,却表现了不同的感情,当爱姐看见王金豆不高兴,就去安慰他,羞羞答答地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你就该,(王金豆白:我该怎么样啊?)

(爱姐)你就该,

(王金豆白:我该怎么样啊?)

哎 咳……

哎 咳……

你就该把,

把,把我娶到您家里。

这里同样是加花,加衬字,但是效果不一样,这个更能表现出爱姐那种闺门少女含情脉脉,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感情,别有一番风味,这不是只靠板腔和曲牌的变化所能凑效的。而这种根据唱词的需要所采取的十分灵活的唱腔变化,也正是太康道情最擅长的唱腔变化方法。在其他剧种和曲种曾有过“三条腿”“一边顺”的情况,意思是有两个下句,而在我们太康道情的唱腔里,却有一种作“多头下句韵”又叫《一串铃》的唱腔,下句达七个之多,显得十分别致,而且在演唱上加进了许多衬字儿,艺人们称作“肉大锣”,使整段唱腔更加口语化。如《王金豆借粮》:

“你别慌哩,

啊,别忙哩,

我不是强盗把你欺,

有我生也不是那外边的,

我家住到那呀八里

半地  王弯儿 集,我 住  到

王弯儿 祠 堂 里,那呀

我的名字叫  王翰锡,

你想  想咱两个是  啥亲  戚,

我问你认的  不认的。”

这里的七个下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只根据唱词不同的字音而变化唱腔,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剧情的需要从唱腔的曲调和唱词,以至结构等各个方面巧妙地变化唱腔,使唱腔既完整统一而又富于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微小的,但在演唱中却能有良好的效果,雖说是七个下韵但是不俗,听这非常的优美。

另外,我们初次接触道情唱腔的时候,总容易被它那种特别的花腔所吸引,而这种花腔又总以加进各种不同的 衬字儿为主要特征。更加有趣的是每个板类都有不同的花腔,每个演员又都有自己拿手的花腔,尤其男声的花腔就更不相同,初听则有丑角的影响,似乎很滑稽,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风格,如《双拜寿》

“叫小二推車车往前去……”

太康道情丑角的花腔有嗯、哼、得儿、喔、咦,相比较来说多一些,更生活一点滑稽一点。道情的韵辙也富有特色。

由于是从曲艺演变而成,所以它长时期保留着,“一折一宫调”的原有特征,每出戏只限用一宫调,一韵到底。早期的道情就沿用这种唱法,一场或一折戏,始终不换韵,一直唱完。如:

《王金豆借粮》全剧一辙,用“一七”韵。

《劝邻》全剧一辙,用“波梭”韵。

《张廷秀私访》除第四场“盼楼”,用两个“戏串之外,亦是全剧一辙,用“工声”韵。

《玉梳记》中第三场“夜色茫茫无归路”唱词用的是“姑苏”韵。

这种全剧一道辙的韵角法,在太康道情传统剧目里屡见不鲜,唱例非常多。此外,道情“一折一宫调”的说法,还有着另外的含义,那是指曲调的性质而言:我们太康道情演唱由来已久的基本曲牌是宫调,换言之,在以宫、商、角、徵、羽为主音的五个调式体系中,道情以“宫”为主音:一出折子戏,一场大戏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调子“一宫调”;在十二律吕中以“1”音为主音。

戏曲舞台上身段、午美道具、服装灯光都是一样的,唯独声腔音乐不一样,太康道情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欢快流畅,多于情趣、家长里短,这是其他剧种所没有的,每一个剧种都有几代的老艺人,老艺术家相互磨合,才能有它的价值,太康道情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老一辈艺术家默默无闻的奉献,更需要青年后起之秀的继承和弘扬,才能让太康道情更加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太康道情花腔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究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河南太康:“五养”模式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本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太康:倾力打造代表联络站基层样板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
坚质浩气 妙道情真——傅山的美学思想及其书艺试析
“太康辱医事件”的符号意义
相逢在海边(花腔女高音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