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文化背景下的VR人文创客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2019-07-08 03:43张建芬孙宇刘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舰船海洋深度

张建芬 孙宇 刘婷

“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基”是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一直将培养“自主发展的人”作为教育追求,并以“为学生的美丽人生”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独立、主动、自信、自省、合作、质疑、创新7个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

“大空间课程模式”就是七一小学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实施思路。所谓“大空间”,即为学生发展提供充分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机会, 基于学校文化背景,我校开启了VR人文创客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发展历程

2017年8月,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确立了我国“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宏伟目标,并明确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

学校参与北京师范大学“AI/VR课堂”是以“青少年创新素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测评系统”为基础的互联网跨学科综合社会实践系列课程。师生通过“在线VR虚拟课堂”实现远程手把手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

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学校坐落在海军大院内,校园处处彰显着海洋特色。具有海洋特质的学校将培养拥有海洋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力求让学生拥有七一小学特质的品质,做“七美”学生,成为一朵美丽的浪花。学校的三海课程已经实施三年;学校的舞美特色课程——《少年与海》舞台剧公演多场;游泳、旗语操彰显了学生海洋情怀的风采。总之,七一小学文化中,海的博大壮阔、宽容接纳、拼搏进取、无私奉献正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方向。结合学校海洋情怀的文化特点,设计和实施“基于VR创客技术的中国舰船文化”数字博物馆这个课题。通过舰船文化VR创作,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熏陶海洋情怀!

项目的确立基于以下思考:首先,学校具有海洋文化特质。其次,从舰船发展看到华夏文明的发展,宋朝的龙舟形象来自画作《金明池夺标图》,展现了北宋繁华景象;南宋“南海一号”沉船,展现璀璨的中华文明;明朝郑和宝船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另外,舰船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明最先进生产力。汉朝水军巨型楼船,展现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唐朝军舰白江口之战以巨大的实力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现代“辽宁号航空母舰”是展现新时代我国海军力量的旗舰。项目的确立目标是:通过舰船文化了解我国海洋文明。不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推动海洋知识普及,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发展现状

1.项目实施目标

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明确目标,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目标导向的思维倾向,在完成目标过程中保持专注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借助“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高效思维方法开展二维图形、三维形状的观察、记录和搭建。在VR人文创客课程中,培养学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有效的方式展现,通过思维中的某些形式物化,将这种思维能力迁移到学习、生活中。

2.项目实施过程

课程力求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深度学习过程。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概括出深度学习的本质,即“个体(变得)能够将其在一个情境中的所学运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即迁移)”。希望通过海洋文化项目训练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这些核心设计应用到项目教学的不同阶段中,以期让学生在项目制工作中实现深度学习训练。

(1)舰船文化基础性学习

带着孩子走进学校,发现学校中处处有船,老师引导学生了解船的由来、船的演变、船的作用等等,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船的发展过程。学生对船有了认识,激发起对船深度研究的熱情。

(2)舰船文化结构性学习

之后开始舰船文化的结构化基础知识学习,包括了舰船文化基础学习、宋代航海历史,学生们自主深度探究南海一号的图片、文章等。学生对船的发展历史有了深度的研究,从宋朝船的特点到“南海一号”的深度研究,包括船的细致构造的认真观察和思考,理解其中的原理。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兴趣浓厚,纷纷投入其中,将船的构造研究细致而精确。

(3)舰船文化深度学习

学生们在学习跨学科结构化知识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动手实践,而且是团队合作的创作。他们在实践中深度了解和体会船体结构、力学原理等,并根据这些知识制造出VR舰船。其中,孩子们将运用到数学、科学、绘画等多学科的知识。之前的搭建、测量、设计等创新能力在这里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在整体教学中起着教练员和指导员的作用,随时与学生互动,实现师生共建式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项目制深度学习的核心。

最难的部分是学生进行创意物化的过程,学生将船的内部结构按照科学规划和细致的测量进行搭建,这需要孩子具有精确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设计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考验。孩子们在操作中,分工明确,目标清晰,动作迅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搭建任务,既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课程学习,又展现了团队精神。

发展探索

通过学生的努力探究和合作,最终形成了一艘完整的航船,这艘航船在大海上全速航行。

1.让学习真正发生

课程关注学生沉浸式、体验式学习。一方面,学生的正确搭建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真正地理解某一搭建步骤的意义,所以需要倾听和了解学生的认识和做法。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是从个人角度构建起来的,真正让学生自己发现并理解自己的行动十分重要。我们关注学生作品形成过程中他们的思考、策略调整、反思行动等,而非作品和成果本身。因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思考尤为重要,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了他们在学习中的深度。

2.合作中形成共同体

项目教师和授课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是课程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项目教师通过授课教师获得关于学生真实表现和课程反馈的信息。另一方面,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老师们在课程、授课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及时、深入的探讨。项目教师也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观察,给予课程及其开展以有效反馈和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发挥团队作用。

我们将带领学生建造一个又一个舰船,最终建成具有学校特点的中国舰船文化数字博物馆。在课程中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同时激发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在体验式学习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

猜你喜欢
舰船海洋深度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舰船腐蚀预防与控制系统工程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