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热词为改革开放40年“画像”

2019-07-08 03:49晚综
晚晴 2019年4期
关键词:热词画像改革开放

晚综

每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记录了一年来国家发展进程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每一份报告都是时代进程的一帧侧写。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份份报告拼凑出了一副完整的改革开放“肖像”。

纵观40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等也是最高频出现的词汇,其中“改革”一词,1978年就出现在报告中, 随后频率逐年上升,1988年达到了惊人的175次。1981年,“对外开放”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而在1984年,“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并列提及。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各种措施紧张筹备,“自主权”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用三年时间集中力量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此后几年,“对外开放”“经济效益”“社会财富”等充满时代气息和改革精神的词汇频繁出现在报告当中。

1979年7月,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在深圳创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改革开放之初最强劲的时代音符。而“经济特区”一词也在1981年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1982年“联产承包”一词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发轫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正式成为国策,不但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也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联产承包”也成为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纵观改革开放之初的几份《政府工作报告》,“计划”一词出现的频率一路走低,而“市场”一词则一路走高,两个词的频率都在1991年出现了高峰。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后的199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市场经济”一词出现了17次。

1996年,“可持续发展”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可持续发展成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的重要战略。

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构”成了《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新的热词,中国经济更加外向,中国经济结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对外开放”“高新技术产业”等词汇也高频出现。

进入新世纪,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解决三农问题被提上日程,“农业”“农村”“农民”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2005年“农业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频繁提及。

2012年,中国继续落实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稳中求进”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并成为热词。

2015年,“新常态”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报告认为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并表示“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

2016年,“供給侧结构改革”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

这5年,中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推动对外开放深入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

回望浪潮激荡的40年,更能感受改革进程的波澜壮阔、发展步伐的稳健有力。

猜你喜欢
热词画像改革开放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第九十七辑】97热词是由北京话衍化的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画像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画像